方正防火墙用户手册v4内容摘要:
录地址为 ,用户在 管理主 机的 IE 浏 览器 地址栏中 输入 55443 即 可登录到管理界面 (注意:请保证控制机与 方正防火墙 设备路由可达)。 登录界面如下图所示: 方正防火墙用户手册 第 6 页 共 69 页 图 22 系统 登录界面 在用 户登录界面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信息,点击“确定”登录系统。 方正防火墙 默认用户名和密码都是: admin。 初次 登录系统后,请在“ 维护工具 |权限管理 |管理员 管理”模块中更改管理员密码 ; “网络配 置 管理 |接口管理 |物理接口 ”中根据实际网络环境设置控制 IP。 设置完毕后退出 配置界面, 请 使用新的控制 IP和用户信息登录系统。 主界面介绍 方正防火墙 主界面包括:功能模块栏、登录信息、功能配置区三部分。 ( 注意 :以下举例的 方正防火墙 系统管理地址是根据实际网络环境设置的)。 方正 防火墙 主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 23 系统主界 面介绍 功能模块栏 : 方正防火墙 将功能模块使用列表形式 显示。 用户只需要点击某一个模方正防火墙用户手册 第 7 页 共 69 页 块即可方便进入相关模块配置界面进行功能配置操作。 登录信息: 显示当前登录系统的 IP 地址、登录时间等信息。 在登录信息右下方提供了 “保存”“帮助”和“退出”功能。 点击“保存”保存所有模块的配置信息。 配置 某个功能模块后 ,请及时 点击“保存”按钮保存配置 ,否则重启机器后,配置显示为未保存前的配置。 点击“帮助”按钮获得 方正防火墙 系统功能的 在线 帮助信息。 点击“退出”按钮退出当前管理界面。 功能配置区: 功能 配 置区 对应于相应的功 能模块,用于 查看、 配置功能模块。 方正防火墙用户手册 第 8 页 共 69 页 第三章 方正防火墙 功能配置 方正防火墙 包括配置规则、资 源管理、网络配置管理、设备参数管理、状态监视、维护工具、 系统等功能 模块,下面分别说明: 配置规则 方正防火墙 规则的配 置是安全功能的最重要体现, 包括 : 包 过滤规则 、 NAT 规则 、代理规则 、 IP/MAC 绑定规则 、 攻击防范规则 、动态端口支持。 策略组 方正防火墙 包过滤 规则 主要是通过制定过滤规则集,对数据 包头源地址 、 目的地址、 协议类型及端口 等标志 进行检查,判定 数据包 是否允许通过。 当 满足过滤 规则 的数据包 通过 方正防火墙 时 ,根据规则的策略决定 允许或者禁止通过 ,不满足规则的包 则被丢弃。 用户可以通过策略组的形式管理多条策略。 配置 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 311 防火墙策略组 界面 界面提供上下两个 “删除” “清空”和“添加”按钮,用户 可以方便的选择上面或下面的按钮进行相应操作。 删除: 删除某条被勾选的策略组。 删除操作前请勾选需要删除的规则前的“ ”,可以选择一条,也可以选择多条。 清空 :清空所有策略组。 添加 : 输入“名称”和“描述”信息 添加 一条策略组。 添加 界面 如下图所示: 图 312 添加防火墙策略组界面 方正防火墙用户手册 第 9 页 共 69 页 添加一 条策略组后,可以点击列表界面中的“ ”按钮管理一条或多条策略。 选择一条策略组,点击“ ”按钮后,管理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 313 策略组管理界面 界面提供上下两个 “查询” “删除” “清空” 和 “添加” 按钮,用户 可以方便的选择上面或下面的按钮 进行相 应 操作。 查询: 依据条件 查询 已配置 的 安全策略。 点击“查询”按钮,可以在弹出的查询框中,输入或选择查询条件,查询条件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设置好查询条件后,点击提交,系统将符合条件的策略显示在查询结果中。 删除: 删除某条被 勾选 的规则。 删除操作前请 勾选需要删除的规则 前的 “ ” ,可以选择一条,也可以选择多条。 清空 :清空列表中的所有策略。 添加 :添加 一条防火墙过滤 规则。 添加 界面 如下图所示: 图 314 添加 防火墙 过滤 规则 启用 :“是”启用 当前 策略,当前策略生效; “否”禁用 当前 策略 ,当前策略失效。 名称 : 策略名称,允许为空。 方正防火墙用户手册 第 10 页 共 69 页 组名称 : 策略所在组的名称。 入设备 、 出设备 、 源地址 、 目的地址: 系统在 包过滤规则 中增加了方向控制,除了指定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外,还可以指定数据包进入防火墙和离开防火墙的接口设备(包括网口设备和 VLAN 设备),即一个数据包从哪个设备进入,从哪个设备 出去。 比如:网口 1网口3,表示 包从 网口 1 进入防火墙,需要从网口 3 转发出去。 注意:这是一个很强的限制,除非必须, 设备选项与地址 选项不建议同时限制。 入设备和出设备是防火墙配置的网络接口,缺省显示在下拉框中。 源地址及目的地址请选择已在 地址资源模块中 存在 的 地址资源 ,也可 在此页面 点击“添加 IP 地址资源 ”或“ IP组地址资源 ”按钮 添加 地址资源 后再 在“源地址及目的地址”中 选择 相应 地址资源 名称。 服务类型 : 默认为 ALL,即所有协议。 也可以点击下拉框选择相应服务 资源。 服务类型可以选择在地址资源模块中存在的服务 资源 或服务 资 源 组,也可 在此页面点击“添加服务对象”或“添加服务对象组”按钮添加后再在服务类型下拉框中选择。 时间设置 : 系统提供 根据 时间 范围 来 控制 数据包 的 访问。 默认为 ALL,也可以点击下拉框选择相应时间资源。 时间 资源 可以选择在地址资源模块中已存在的时间 资源 , 对于不存在的时间资源,也可以在此页面中点击 “添加时间对象”按钮添加后再 在时间设置下拉框中选择。 处理策略: 针对 满足 时间范围、 数据流向及 协议 的 数据包提供 允许、禁止 的策略, 允许 :接受此包,使此数据包正常通过。 禁止 : 禁止此数据包通 过,直接 丢弃。 记录流量日志: 选择是 否记录与此策略相关的流量日志。 提交 : 提交 当前 所做的 配置。 返回: 撤销 当前操作,返回到过滤 策略主界面。 策略添加成功后,显示在当前安全策略列表中。 列表中的 操 作栏中 可以进行插入、 删除、编辑当前规则的操作。 “ ”按钮在当前策略之前添加一条策略, “ ”按钮删除当前策略, “ ”按钮编辑当前策略。 :包过滤 策略将 按顺序进行匹配,首先匹配前面的策略,若匹配,则不再向下执行,因此要注意安全策略的顺序。 当需要调整策略顺序时,只需 勾选某条策略,在输入框中输入想要移动的位置号 , 点击“确定”后, 系统 将 依据设置 重新排列。 方正防火墙用户手册 第 11 页 共 69 页 : 显示策略 总条数及页数,用户 可以方便的点击“前页”“后页”“末页”按钮查看 其它页面的策略; 也可直接在输入框中输入页码,跳转到相应列表页面。 “ 每页显示 ” 用于设置每页显示的策略条数 , 缺省 每 页 显示 10 条 ,也可以点击下拉框设置每页显示条数,并 点击“刷新” 按钮, 系统 即 依据新的 条数 显示。 NAT规则 方正防火墙 可以实现一对一、多对一和多对多的源 、目的地址转换方式,也可以实现源、目的地址的同时转换。 界面提供上下两个 “查询” “删除” “添加”和“清空”按钮, 用户 可以方便的选择上面或下面的按钮进行配置。 地址转 换规则 配置主界面 如下图所示: 图 315 SNAT 规则 主界面 图 316 DNAT 规则主界面 查询: 依据条件 查询已配置 的 NAT 规则。 点击“查询”按钮,可以在弹出的查询框中,输入或选择查询条件,查询条件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设置好查询条件后,点击提交,系统将符合条件的 NAT 规则 显示在查询结果中。 删除 : 删除某条被勾选的规则。 删除操作前请勾选需要删除的规则前的“ ”,可以选择一条,也可以选择多条。 方正防火墙用户手册 第 12 页 共 69 页 清空 :清空列表中 所有 NAT 规则。 添加 : NAT 规则包括源地址转换、目的地址转换规则及源 、 目的地址同 时转换规则。 现在分别 介绍 如何添加 三 种地址转换规则。 源地址转换 当使用保留 IP 地址的内部网用户访问外部网时,经过源地址转换,将源地址转换为一个固定 IP,也可以从一个地址池中根据某种策略动态选择一个。 用户经过 SNAT 转换获取合法的 IP 地址,实施外部访问。 这样既可以 解决 IP 地址匮乏问题 ,又能够 隐藏受保护网络的内部拓扑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方正防火墙 可以实现一对一、多对一和多对多的源地址转换方式。 配置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 317 添加 源地址 转换规则 启用 :“是”启用 当前转换规则 ,“否”禁用 当前 转换规则。 名称 : 规则 名称,允许为空。 源 : 地址 : 要进行 SNAT 转换的子网或 IP。 配置时 请 选择在地址资源模块中已存在的 IP/IP组 资源 ,也可在此页面点击“添加 IP 对象”或“添加 IP 组对象”按钮添加 资源 后再选择相应 资源 名称。 端口: 选择 TCP或 UDP协议时,可以 设置 端口 ,输入框中输入端口号即可。 协议:要进行 SNAT 转换的数据包的协议类型。 默认为 ALL,也可以点击下拉框选择 类型为 tcp、 udp、 icmp或其它。 目的 : 地址 : 源地址要访问的目的网段或 IP。 配置时请 选择在地址资源模块中已存在的 IP/IP方正防火墙用户手册 第 13 页 共 69 页 组 资源 ,也可在此页面点击“添加 IP 对象 ”或“添加 IP 组对象”按钮添加 资源 后再选择相应 资源 名称。 端口:选择 TCP或 UDP协议时,可以设置端口,输入框中输入端口号即可。 出转换设备 :指数据包送出的接口设备,包括网口 设备、桥设备和 VLAN设备。 端口:选择 TCP或 UDP协议时,可以设置端口,输入框中输入端口号即可。 将源转换为 : 地址: 将源地址 转换后的合法 IP 地址。 选择“不变” 时 即不进行地址转换。 配置时请选择在地址资源中已存在的 IP资源 ,也可在此页面点击“添加 IP 对象”按钮添加 IP 资源后再 在“地址”下拉框中 选择相 应 资源 名称。 端口: 选择 TCP或 UDP协议时,可以设置端口,输入框中输入端口号即可。 提交 : 提交 当前配置。 返回: 撤销 当前操作,返回到 地址转换规则 主界面。 地址转换 规则添加成功后,显示在当前地址转换列表 中,如下图所示: 图 318 源 地址转换规则 列表 在每一行 规则 后的 操作栏中 可以进行插入、删除 、编辑 当前规则的操作。 点击 “ ”在当前 规则 之前添加一条 规则 , 点击“ ”删除当前规则,点击 “ ” 编辑当前 规则。 :地址转换规则按顺序依次匹配,首先匹配前面的规则,若匹配,则不再向下执行,因此要注意转换规则的顺序。 当需要调整顺序时,只需勾选某条规则,在输入框中输入想要移动的位置号,点击“确定”后,系统将依据设置重新排列。 : 显示 规则 总条数及页数,用户 可以方便的点击“前页”“后页”“末页”按钮查看 其它页面的 规则 ; 也可直接在输入框中输入页码,跳转到相应列表页面。 方正防火墙用户手册 第 14 页 共 69 页 每页显示 用于设置每页显示的规则条数 ,点击“刷新”系统依据新的 设置 进行显示,缺省 每 页 显示 10 条 ,也可以点击下拉框选择。 目的地址转换 如果 内部网提供让外部网用户访问的 服务器 , 方正防火墙 还支持一对一和一对多的目的地址转换方式 ,为内部网络服务器作 IP 和端口映射, 这样外部网用户就可以通过 方正防火墙 直接访问该 服务器。 目 的地址转换规则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 319 添加 DNAT 转换规则 启用 :“是”启用当前转换规则,“否”禁用当前转换规则。 名称 : 规则名称,允许为空。 源: 地址 : 要进行 DNAT转换的 源 子网 地址 或 IP。 配置时请 选择在地址资源模块中已存在的IP/IP 组 资源 ,也可在此页面点击“添加 IP 对象”或“添加 IP 组对象”按钮添加对象后再选择相应 资源 名称。 端口:选择 TCP或 UDP协议时,可以设置端口,输入框中输入端口号即可。 协议:要进行 SNAT 转换的数据包的协议 类型。 默认为 ALL,也可以点击下拉框选择类型为 tcp、 udp、 icmp或其它。 目的: 地址 : 源地址要访问的目的 IP。 配置时请 选择在地址资源模块中已存在的 IP/IP 组 资源 ,也可在此页面点击“添加 IP 对象”或“添加 IP 组对象”按钮添加 资源 后再选择相应 资源 名称。 端口:选择 TCP或 UDP协议时,可以设置端口,输入框中输入端口号即可。 方正防火墙用户手册 第 15 页 共 69 页 出转换设备 :指数据包送出的接口设备,包括网口 设备、桥。方正防火墙用户手册v4
相关推荐
接受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旁站见证工作。 3) 、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及时完成工程各项试(检)验工作。 4) 、 原材料进场,核查进货单及相关的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等质量资料;试件的取样、数量、复试性能必须满足要求,合格后方可进入工程使用。 5) 、施工试(检)验记录,要求检测项目齐全,各责任主体签字盖章完整 , 能真实反映工程质量情况。 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立即处理
《工程之星用户手册》 第二章 新建工程 野外工作的第一步一般都是要新建工程, 本章主要介绍新建工程的一般步骤以及相关内容,还有坐标管理库的相关内容。 打开工程之星 时,软件会默认打开上一次的工程,工作之前建议都新建一个工程, 新建工程中最主要 工作 的就是坐标系参数 的设置。 一般操作步骤: 新建工程,输入工程名。 工程设置 (主要是坐标系统 )
控管理表 (doc 1) 新员工培训记录 (doc 1) 项目的销售宣传整体部署方案 (doc 1) 营销策划主体内容内容执行计划表 (doc 1) 问卷调查表(范例) (doc 1) 项目施工月度综合检查考核表 (doc 1) 广告预算表 (doc 1)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所需缴的费用表 (doc 3) 物业客服中心表格 (doc 3) 绿城营销表格 (doc 59) 售楼信息反馈周报表
的支撑力量之一。 4)、大商家带动商业发展,商业环境成熟。 5)、商业发展潜力大,石牌东 700 米的商业街内约有 200 多间 临街铺面,其中最多的是饮食娱乐、湘菜、潮洲菜,日本寿司等各种风味,各种档次的餐厅,淋足、按摩、美发美容的招牌到处可见。 3. 在本市房地产项目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成功或失败的项目,试分析其市场细粉及目标市场选择的过程,提出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所在,并分析其未来应采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