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与风险管理对策研究_[全文]内容摘要:

不贷款给消费者个人。 然而在 19982020年这 5年中,由于政府税收政策的鼓励,信用卡公司的市场推动,再加上消费信贷文化的急剧膨胀,韩国民众拼命刷卡,一跃成为全球信用卡消费的冠军。 信用卡的收入连续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增长,签账交易金额增加近 10倍。 据金 融监管委员会统计,在 2020 年的时候,韩国流通的信用卡总数有 1亿多张,是当时韩国人口总数的两倍还多,成人平均持卡 张。 在 2020 年年底,接受信用卡的商家大约为250万家。 当时全球的零售市场,刷卡取代现金比率最高的就是韩国,约为 36%,也是每花 100元,就有 36元是用信用卡支付的;美国这一数字约为 21%,台湾约为 15%。 2020年,韩国信用卡交易额达 520亿美元,平均每人的年消费额高达 1100美元,高于国民的平均收入。 民众大肆扩张信用,起初一度让韩国各银行因赚取厚利而纷纷将营运重心转至消费金融业务, 各家银行投巨资进军信用卡市场,企图达到占领市场和获得新利润增长点的目的。 然而,韩国信用卡大面积是无担保、无审查放款,一旦持卡人无力清偿,便将转为银行的呆账。 (二)短期行为引起负面效应 政府此项利用信用卡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短期内似乎真的有效。 在 2020 年以前,韩国确实创造了佳绩。 1999年至 2020年的经济增长率跃居亚洲四小龙之冠 (GDP增长 6%),金融改革亦被誉为亚洲的典范。 韩国的信用卡消费螺旋式上升,私人消费在 2020年达到了 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占到国家 GDP的 60%。 在提高税收方面, 2020年政 府的新增营业税收达到,相当于 30亿美元。 但在这些好看的数字背后,实际却潜伏着危机。 尽管消费高涨导致经济复苏,但很快也伴随着欠债率的指数增长。 不到一年的光景,局势急转直下, 8大信用卡公司的平均欠债率,在 2020年底达到 %。 2020年春,政府通过新的法案,强制信用卡公司控制其信用贷款分配,对申请人要做信用审查(之前银行的授信程序中没有这一过程),降低信用卡现金取款的额度。 并下令“禁止街头推广行销方式”及“预制预借现金,信用卡贷款比重不得高于 50%”的双重政策。 之后,信用卡公司减少了卡的发放数量,而且降低了信用额度。 金融监管委员会的报告说,新发法案使得信用卡消费从 2020年第一季度的 1380 亿韩元,降低到第二季度的 1050 亿韩元。 然而,此举仍抵挡不住隐藏的危机。 随着经济的步履艰难,韩国家庭债务日益升级,信用卡利用额减少,加之政府对如何推动经济缺少良好的咨询意见, 2020 年 9 月底,韩国总统卢武铉再一次宣布了放松信用卡条规管制的意向。 实际效果上,此举为更多的危险客户贷款继续开了绿灯。 (三)危机发生 在韩国 32家信用卡发卡机构中,银行兼营者 24家,信用卡发卡业者 8家,其中 LG Card、Samsung Card、 BC Card以及 Kookmin Card四大发卡机构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90%。 LG信用卡公司属于 LG 集团的一部分,是韩国规模最大的信用卡公司, 1/3 的韩国人都持有 LG 的信用卡。 图表 4:韩国信用卡危机发展的过程 时间 韩国信用卡发卡机构的经营情况 2020年 9月 8 家专营信用卡公司的平均欠债率已由 2020 年底的 %攀至 %的历史新高。 属于国家第三大金融集团的 Woori(友利)信用卡公司,欠债率竟达到 31%。 第二大发卡公司Samsung Card亏损了。 2020年 11月 8 家专营信用卡公司的逾期贷款总额高达 万亿韩元 ( 亿美元 ),相当于这些公司总资产的 12%。 整个韩国总的信用卡债务达到惊人的 ,相当于国家 GDP的 10%。 2020年 11月 LG信用卡公司持卡人的违约比率已跃升为 %,创历史最高点。 公司的债务比资产多出。 LG信用卡公司已濒临破产边缘,宣布暂停 ATM现金提取服务。 不久后,LG 信用卡公司交付限定拍卖,但由于应邀投标的公司缺少兴趣而不成功。 后来,在韩国政府的牵头下,包括国营银行 Woori在内的 8家债权银行出面解危,同意延展一年 LG信用卡公司到期的 ,并提供 2万亿韩元的新贷款给予援助。 2020年初 LG信用卡公司的总欠债已达 21万亿韩元。 其它 7个大的信用卡公司也同样危机四伏。 政府担心,一旦 LG信用卡公司破产,在韩国形成连锁反应,会再度引爆第二次金融危机,破坏整个国家的金融行业。 因此政府和民间银行忙着筹组巨额的救援措施。 2020年 1月 国营韩国发展银行 (KDB)同意带头接管 LG信用卡公司。 在 42 亿美元的纾困方案中,发展银行成为 LG信用卡的最大股东,其它参与接管计 划的还有国民银行、 Woori 银行和全国农业合作社联盟等债权行。 这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韩国金融机构被国家接管的首例。 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 在个人信贷的各种产品中,信用卡的风险最高,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最高。 信用卡信贷的风险管理有其自身的规律。 从韩国信用卡危机的发展过程来看,韩国在急于成功的心理驱使之下的作法犯了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大忌。 二、 2020年台湾卡债危机回顾 2020 年的前几年时间里,在企业金融业务减少的情况下,台湾各银行纷纷通过大量发行各种信用卡与现金卡扩大业务,结果是发卡量迅速增加。 许多 持卡人透支消费,在经济大环境不佳、收入无法增长的背景下,负债累累,无法偿还,形成一个庞大的欠债群体“卡奴”。 银行为了生存与利益,通过各种合法与非法方式讨债,结果让许多“卡奴”陷于困境,出现一股因卡债而走上绝路的自杀风潮,引起全社会对“卡奴”问题的关注。 不仅如此,“卡债”的负面影响开始向经济面延伸,从而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一)台湾各银行疯狂发卡 台湾岛内银行众多,竞争激烈,特别是由于岛内企业大量转移海外尤其是大陆,但受制于当局政策,银行无法到大陆发展,结果是企业金融业务大量减少,导致银行逐 渐将目光转向消费金融业务尤其是高利息的信用卡消费金融业务。 为争夺这块市场,台湾许多银行纷纷发行种种信用卡与现金卡,而且以各种优惠方式推销,诸如采取“红利积点”、“刷卡、办卡”送礼品,购物送信用卡等方式,鼓励客户使用信用卡、现金卡,鼓励透支消费。 结果,信用卡、现金卡发行量暴增。 上世纪 9O 年代初,台湾信用卡并不普遍,到 2020 年信用卡与现金卡也只有 1830万张。 然而,此后,银行卡数量迅速增加,到 2020年底,台湾金融机构共发行各种金融卡 亿多张。 其中, 2020 年 6月到 2020 年 12 月底,台湾金融机构共发出 了 1732万张新的信用卡, 2020 年初台湾市场上流通的信用卡达 4511万张。 台湾 2300万人,平均每人拥有两张卡。 信用卡循环信用余额近 5000亿元新台币。 图表 5:台湾 2020年和 2020年的累积发卡量 项目 2020年 2020年 发卡量 1830万张 数据来源:银联信整理 现金卡是一种更具风险的金融卡,在市场上的出现只有 5 年时间。 2020 年,台湾万泰银行发行“乔治玛莉现金卡”。 现金卡首次在台湾金融消费市场出现,造成一股旋风,让在台湾并不知名的万泰银行打响名号,业绩迅速 好转,次年便由上年严重亏损转为 14 亿元新台币的盈利,相当于该现金卡带来 5O亿元的获利。 此举引发台湾银行的现金卡风潮。 台新银行、中信银行、大众银行与中华银行等纷纷大量发行现金卡,于是各种信用卡与现金卡成为当时台湾消费金融最流行的支付手段。 (二)造就 50余万“卡奴”大军 信用卡、现金卡的大流行,造就了一批负债沉重的“卡奴”大军。 “卡奴”是对持有信用卡与现金卡而负债累累的持卡者一种形象的称呼,就像前些年北京出现的“房奴”一样,借巨款购房,不仅没有得到购房所获得的欢乐,反而成为房子的奴隶,努力工作挣钱只为支付沉重 的房贷。 “卡奴”已成为台湾社会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到 2020年的时候,台湾“卡奴”的保守估计就有 5060 万人,更有人估计全岛有 95万个家庭笼罩在卡债阴影中。 依照当时的数据统计,双卡授信余额 7800亿元,平均每人欠债 33万元,其中 8O%欠债在 5O万元以下。 在台湾,不仅穷人卡债问题严重,有钱人拖欠卡债问题也一样严重。 据台湾银行公会统计,欠卡债务超过 300万元的高额卡族有 632人,其中多数人持有白金卡、无限卡 (世界卡 )等贵族卡,而这些持卡人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群体,但他们 的债务超过2O亿元。 台湾民众使用信用卡与现金卡情况普遍。 信用卡持有者中,每 4人就有 1人用过循环信用;现金卡持有者,每 3人就有一人曾动用。 卡债增加的原因众多,在调查中, 62%的人认为是过度消费造成的,其中 39%承认是因消费太冲动或慷慨而欠下卡债;因创业或经商周转需要透支而欠债的比率为 29%;因家庭变故或失业等生活困难因起的合计也占 29%。 超前消费、盲目消费是卡债出现的主因,经商周转与生活困难也是重要原因。 (三)“卡债”成为压垮台湾穷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卡债”危机爆发的前几年,台湾经济不太景气,工资不 涨甚至还有所下降,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台湾贫穷人口有所增加,到 2020年超过 21万人。 许多家庭,尽管不属于法律规定的“贫穷人口”,但也是收入较低的家庭。 当时台湾失业人口达 4O 多万人,失业所涉及的总人口近 100万。 在一项民意调查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自认贫穷。 此外,台湾有 14万中小学生缴不起午餐费,突显了在台湾人均 GDP15000美元的背景下的新穷困问题,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卡债”便成为压垮穷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许多收入低或失业家庭,不得不通过透支方式使用信用卡或现金卡,而双卡循环利率高达18%20%, 结果是债务迅速增加。 在无法还钱又受不了银行催债的情况下,许多“卡奴”便因生活与精神压力太大,纷纷走上绝路,形成一股新的“卡奴”烧炭自杀风潮,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2020 年一年,台湾就有 4000 多人自杀。 2020 年有一个月,因卡债而烧炭自杀者超过 4O人。 与此同时,社会犯罪也迅速增加,“卡债后遗症”正在岛内蔓延。 台湾普通民众的负担是相当沉重的,住房、教育、日常生活费用等支出庞大。 其中,台湾大多数家庭有购房负担,购房压力指数为 23%,即家庭月收入的近四分之一用于还房贷款。 台湾家庭平均债务余额中, 6O%是购房贷 款。 对于靠工资收入的工薪阶层而言,在工资多年不涨或涨幅有限情况下 (2020 年在扣除物价因素后下降近 1%),加上卡债增加,对于许多工薪阶层尤其是失业家庭而言,在面临卡债与银行讨债的情况下,不仅生存面临巨大困难,而且心理承受巨大压力。 在台湾合法的讨债公司就达 900多家,还有大量的非法讨债公司,其中包括黑道势力在内的暴力讨债,对债务人心理影响甚大,从而出现一股因卡债走上绝路的自杀风潮,卡债问题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卡债背后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 银行为推销信用卡、现金卡,也在制造“借钱是高尚的行为”的生活观念,鼓励 民众大量使用信用卡甚至透支、扩大消费,在持卡人超前消费而对高利息债务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就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形成庞大的个人债务,成为“卡奴”。 可以说,“卡债”与“卡奴”的出现,银行负有重大责任。 (四)银行债务与坏账迅速膨胀 持卡人或因经济能力或因信用问题,出现严重拖欠甚至不还债的趋势,银行不仅获利减少,而且呆坏账增加,大有正在酝酿金融风暴的势头。 2020年初,台湾双卡贷款余额为 8000多亿元,而且这些均属无担保贷款,市场风险非常大。 不仅如此,银行其他贷款巨大,包括 4 万亿元的房贷、 7000 多亿元的房屋 维修贷款、 1000多亿元的购车贷款等,尚不包括企业性贷款,这种情况可能让经营不善的银行面临倒闭的危险。 受卡债风暴的影响,卡债形成的呆坏账迅速增加。 银行因卡债问题导致的呆坏账在 2020 年第一季度增加了近 400亿元,呆坏账比率上升到 25%,每贷款 2元就有 1元成为呆坏账。 为降低风险,许多银行纷纷提拨卡债呆账准备金,少则数十亿元,多则达 200亿元,以应对未来卡债引起的呆账准备金的继续增加。 受卡债拖累,不少曾经获利丰富的银行盈利减少,其中经营上佳的台北富邦银行 2020年获利预期下降二成至三成。 被称为银行业的获利王 国 —— 泰世华银行,在 2020年 3月首次因列提双卡债务呆账准备金出现亏损。 在这种形势下,部分银行开始重新评估现金卡的发行,暂停现金卡新业务,重新建立发卡制度,加大对卡债风险问题的评估。 (五)卡债对经济产生强烈冲击 卡债问题对台湾金融、经济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2020年初台湾已有 13家银行资本适足率低于 9%,部分经营不佳的银行,如中华商业银行、宝华银行、庆丰银行、花莲中小企业银行与台东中小企业银行等的呆坏账比率在 6%14%之间,而卡债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经营困难,尽管可能通过兼并方式将风险降低,但卡债问题处理 不当,无担保消费金融贷款风险就会蔓延到有担保消费金融贷款,并形成系统性风险。 另外,若遇到油价上涨或企业财务危机等事件,可能让卡债风暴的后续效应扩大,引发一场金融危机。 卡债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内需与经济增长。 卡债危机爆发的前几年,台湾金融机构通过扩大消费金融刺激消费。 据统计,到 2020年底,信用卡循环信用贷款接近 3500亿元其他个人消费贷款达 ,五年时间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