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行办法》、《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科技项目招标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关于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察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和制度,规范和完善了科技计划管理。 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 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的要求,科技部今年全面启动制定我国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 这是新时期国家科技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实现科技发展战略向自主创新转变,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的重大措施。 (二)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分析 从宏观上分析,经济发展与科技的关系成阶梯模式。 当区域经济水平在人均 GDP 1000美元以下时,社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产业,对科技的需求相对不足;当区域经济水平的人均 GDP 超过 1000美元时,社会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为主要产业,对科技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 重庆目前处于在人均 GDP 在 1000美元以下,客观上表现为产业技术水平低,同时科技需求相对不足。 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对技术的需求。 根据重庆的实际情况,市政府把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和环保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 但各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科技需求迫切。 信息产业,网络建设速度快,网络增值服务水平偏低。 重庆信息网络建设的 NIQ 指数全国排位第二,而信息资源开发 NIQ 指数全国排位倒数第三,说明重庆在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软件产业规模小,骨干企业少。 软件产 品中,基础平台级软件产品少,主要以针对具体应用需求开发的专用软件为主,尚未形成基于软件工程的系统开发体系。 生物医药产业,有科研产业基础,但缺像新药筛选中心、新药临床试验中心这样的新药开发支撑平台。 20xx 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 ,外贸出口额 9507万美元,继续保持药品出口量全国前 10名;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 环保产业,规模小、发展不平衡。 主要技术依赖国外,自主创新力不强;行业龙头企业少,市场开放度低。 急需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烟气脱硫、清洁汽车等技术。 第二、高新技 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技术的需求。 20xx年重庆工业化率为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651亿元。 工业对全市 GDP贡献率达 %,实现利税总额 亿元,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汽车摩托车工业:在全国汽车工业领域,我市是唯一拥有重、轻、轿、微、改(专)、摩品种齐全的汽车工业基地。 20xx 年汽车产销规模居全国第四,摩托车产量保持全国第一。 但重庆汽车工业普遍存在 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环保性五大技术问题。 摩托车工业在道路模拟实验、虚拟样机开发、 KBE设计与快速制造、舒适性技术、发动机可变技术、多缸多气门技术、大排量技术、电喷发动机技术等方面亟待突破。 汽车摩托车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外方的被动局面亟待改变,自主开发的关键零部件急需技术提升,汽车摩托车行业加工装备急需进行数字化改造。 化工医药,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生产技术和装备相对落后。 仍有相当部分产品采用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原料技术路线,竞争能力日益减弱。 急需天然气化工产品工艺技术,精细化工产 品技术,传统医药改造提升技术等 食品工业,目前,我市食品加工制造业从农产品粗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深加工和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过程。 急需推广使用生物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绿色食品和名优特色食品。 当前尤其要引进先进的深加工技术、防腐保鲜及安全检测技术。 我市建材工业面临着加快淘汰落后工艺与装备、取缔关闭落后的建材企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时期。 重点支持适合当地经济发展,且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低污染、市场辐射面广的新型建材产品开发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建材行业的生产格局与产业结构。 机械工业,经济总量偏小、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缺乏领先全国的主导产品,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较落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设计开发手段较差,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急需引进重大机械装备的生产及制造技术,推广应用数控技术、先进设计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提高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成套水平,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冶金工业,主要体现为整体装备水平不高,冶炼工艺、装备相对落后、能耗物耗高、污染环境严重、产品品种规格少等问题。 轻工业,主要表现为品种少、技术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 急需应用电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高新技 术提升轻工业的技术档次和产品竞争能力。 纺织工业,急需纺织设备的自动化及信息化技术,纺织产品预处理、印花、染整工艺技术。 第三、农业对科技的需求。 重庆市农业必须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经验农业向科学农业的转变。 ( 1)动植物品种改良。 ( 2)食品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检验与监测等迫切需要技术支撑。 ( 3)农产品深加工。 围绕发展肉类、柑桔、优质粮油、蚕丝、中药材等大宗农产品的深精加工,建立一批原材料生产基地,加速贮藏、保鲜、加工、包装等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创立优势名牌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 4)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市化肥施用量越来越高,其支出已经占农业成本的 40%左右,集约化养殖废弃物对水、大气环境污染程度大幅度上升等等,产业发展对开发肥料新品种、实用新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要求愈来愈迫切。 第四、三峡库区生态环保对科技的需求。 三峡库区涵盖三峡工程直接淹没区巫山、云阳、开县、万州、忠县等 15个区县,及其影响区黔江、垫江等共涉及 22个区县,面积 64633km2,占全市的 %。 20xx年末总人口 18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583万人, 非农业人口 295万人),占全市的%。 人均 GDP 仅为 4262元,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 %西部平均水平的 %,全市平均水平的 67%。 ( 1)水污染形势严峻。 到 20xx年,重庆排放的废水将达到 24亿吨 /年。 此外重庆江河上游排入重庆市的废水还有 30多亿吨,每年排入三峡水库的污水总量达 50多亿吨以上。 三峡水库水环境污染加重将难以避免,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库区水体总体上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的要求相当困难。 如不加大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力度,三峡水库将有可能变成一座特大型污水库,最终诱发世纪性的生态灾 难。 ( 2)固体废物为害日甚。 垃圾正严重威胁着长江和三峡库区的水环境。 “白色污染”不仅影响到长江水质,而且影响到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的安全。 ( 3)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没有的到有效控制。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库区百万移民、城镇迁建引起的人地矛盾、生存环境压力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造成自然灾害频发。 ( 4)空气污染仍然严重。 SO2和烟尘污染仍较严重。 近年来,颗粒物 PM10污染逐年上升,逐步成为主要污染物。 鉴于三峡库区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对科技提出了大量迫切的需求: ( 1)环境管理的手段、制度 需要完善。 需要研究环境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城市生态、流域生态、农村生态质量控制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生态工业的理论、方法及生态工业园指标体系,提出清洁生产技术控制指标与市场驱动机制等。 ( 2)污染控制技术。 由于历史原因,饮用水源上游建设有污染重的冶金、农药、化工、制药、肉类加工等企业,对城市水环境构成交叉污染,布局分散的工业企业达 2万多家,给污染集中控制带来极大困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无序发展,加剧了环境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蔓延。 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迫切需要环保科技提供重点工业污染源 废水在线自动监测技术研究、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报警技术、禽畜粪便的高效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三峡水库水环境安全监。重庆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