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泰汽轮(刀具轮毂)公司质量制度汇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域,并作好记录。 评审 不合格成品的评审由 成品 检验员进行,并作出返工、返修或报废的 处置结论,不合格品评审报告须经过品保部主管批准后施行。 如果要顾客批准让步,如需降低质量标准,放行由责任单位或生产部部长提出,报经副总经理以上主管批准,相关记录则归口到品保部保存以备追溯。 处置 不合格成品的返工、返修由生产车间组织进行。 不合格成品的报废由物流负责清理。 复检 返工、返修后的成品,应按 各工序相应的检验标准书 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作为合格品入库,如不合格,则转本程 序 条款执行。 对于标识不清,产品状态不明确可疑的产品按照本程序进行处理。 退货产品的控制 标识 销售部收到顾客退 回产品后,由仓库管理员作特殊的隔离标识,等待品保部进行重新复验处置。 评审 品保部和销售部主管召集相关部门人员对退货产品进行验证,分析不合格情况及其产生原因,并填写《客户质量投诉处理单》。 处置 根据检验报告分析得到的结论,必要时落实部门责任,生产车间负责进行相应的返工、返修和报废。 如属于本工序生产过程中造成的不合格,相关部门还应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防止不合格的重复出现。 不合格品统计及分析 品保部利用相关统计技术对产品各工序合格率进行统计。 品保部把每月统计出的不良率超过质量目标值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责 任部门,责任部门需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优先改善计划并实施。 品保部在规定期限内对优先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8.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1. 职责 仓管员负责原辅材料标识、外协件、自制件、成品的标识,并负责入库材料标识的管理与维护。 各车间负责半成品、成品标识的使用与维护。 品保部负责对产品标识情况的监督和产品质量进行追溯。 2. 实施程序 原材料标识 原材料采用区域标识管理,合格料统一放置于合格材料区,待检验料应挂放待检验标牌放置于待检区,不合格料放置于不合格区,挂放不合格标牌注明不合格原因、 原材料规格、型号、数量、入库日期等信息,确保标识的唯一性。 经检验和试验合格的原材料,由仓库管理人员入库并填写货物卡,若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原材料, 进料品保员 挂上不合格标牌注明不合格原因放入不合格区。 外协产品回厂由生产部负责以一档规格为一个方阵堆放,并挂上待检验标牌,检验人员对外协产品实施验证后,合格挂合格品标签,不合格挂红色不合格品标牌。 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妥善保管好材料状态标识,并以合格标签作为发料投产的通行证,将其传递到生产车间。 对合格品标签内容不清或同批次中缺合格品标签的材料,仓库管理人员必须及时 与 进 料品保员 联系,经 进料品保员 检验证实后,补齐合格品标签再发送生产车间。 产品标识 生产车间在完成每件产品后,应在产品上敲印本岗位和产品状态标识号及相应生产日期。 跟班检验人员对当班生产产品实施检验,确认产品符合工艺要求,于自主检验管理表签名认可,不符工艺要求,则填写产品状态标示卡,注明产品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日期、不合格原因等信息,确保标识的唯一性,并由检验员填写质量问题反馈单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处理;确定报废的加盖红色报废章。 每批产品生产结束后填写流动单,车间负责堆放在规定的产品区域,等待转往下道工序。 各道工序在转移工件时,必须以流动单作为通行证,若流动单内容不清或无流动单时应及时与发放人员确认,履行必要的标识手续,再转入下道工序。 生产过程中,如需更换工位器具时,由作业人员负责标识的转移。 成品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 本厂统一用蓝色合格印章作为合格品的标识。 成品检验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品,成批产品填写产品状态标示卡,注明产品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日期、不合格原因等信息,零星产品于产品上注明不合格原因,统一摆放,成批产品由检验员填写质量问题反馈单反馈相关部门处理。 产品在流转、储存过程中,应对不同检验状态 附系相应的标识。 各种检验状态的产品,应放置在指定的堆放区域内。 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控制 各部门、车间必须保护好状态标识,以确保只有通过规定的检验和试验的合格产品才能转序、出厂。 各生产车间只准把有明确合格标识的产品投入加工,返工或返修产品必须重新检验、重新标识。 发现有异常状态或没有标识的产品,不得转序,不得流入下道工序加工,必须由质量检验员重新证实状态进行标识,才能转序生产。 被指派掌握标识或印章的人员,应妥善使用和保管,当不再需要时,则由指派者负责收回。 品保部负责合格品再放行,具有独立的质量判决权。 当 顾客要求时,应按顾客要求对产品进行附加的标识,例如: OTS 认可,批量试装等。 产品的可追溯性。 品保部根据产品的包装箱标识、产品上钢印标识和相关的临时标识进行追溯。 品保部各检验点应完全记录产品和过程特性的检验情况,如进料检验结果、加工过程检验结果、热处理产品的性能、性能检测结果及量检具校验分析结果等。 生产车间应在流动单上记录生产产品规格型号、尺寸、 ET、颜色制程等产品要素。 销售部应记录产品销售订单号及发货记录等。 9. 统计技术管理 1. 职责 品保部负责监督各部门统计技术方法应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各相关部门负责确定统计方法需求并实施相应统计技术,把结果反馈给品保部及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2. 实施程序 各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程序规定的要求实施统计和分析工作,确保统计技术在相应质量活动中的应用。 品保部负责产品质量、进料和最终检验的统计分析; 销售部 /业务部负责顾客满意度调查并作出统计分析,将结果反馈给品保部。 供应部 /品保部负责合格供应商评定及外购件、原材料、外协件等品质数据的统计分析。 生产负责交期 准确率及出货达成率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分析。 技术部负责新产品开发、制造过程的合格率、进度达成率等数据的统计分析。 现场各生产单位负责对本单位生产的产品质量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分析改善。 本 公司 常用的统计技术和方法: 用于产品风险评估和试验策划及分析评定方面,适用时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a) 试验设计; b)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c) 显著性试验; d) 失效概率; e) FMEA; f) 故障树分析; 用于外购件和最终检验分析评定方面,适用时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a) 统计抽样技术( AC=0); 用于现场的过程控制和过程优化方面,适用时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a) 质量控制卡 /SPC; b) 统计抽样技术( AC=0); c) 推移图; d) 排列图; e) CPK、 PPK; f) 试验设计; g)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h) 显著性试验。 在质量先期策划中每一过程适用的统计技术,须包括在控制计划中。 用于产品使用过程中失效分析评定方面,适用时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a) 缺陷收集卡; b) 排列图分析。 统计技术分析结果须应用于质量策划,在对产品的质量结果进行评价之前,优先对过程参数进行统计评价,统计技术策划应用于产品项目策划时采用先期策划进行。 a) 进货检验可以采用抽样检验法; b) 制造过程控制可以采用控制图法、检验表法等; c) 生产设备的预验收可以采用过程能力指数法; d) 质量月报可以采用直方图或排列图法,推移图法等。 作为统计工具的控制图与图表的选择方法 ,应根据生产状态及不良内容灵活掌握。 统计技术的选定原则 应能达到工作(活动)的预期目的。 所选定的统计技术应简单,易于掌握使用。 选定时应考虑其经济性。 统计技术方法的应用 对应用统计技术的有关人员,办公室根据培训程序文件要求进行统计方法的专业培 训,使相关人员了解掌握统计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 统计技术应用人员应按照统计要求及时收集数据,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作图、分析、记录。 对应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排除。 当进行 FMEA/FTA 分析时,须由相关部门组成分析小组,共同进行分析。 统计技术操作人员应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可靠,并对数据负责。 统计技术分析结果将用于质量策划,作为制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