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大全图文并茂内容摘要:

B、电源接通后,必须仔细检查,经空车试转认为合格。 方可使用。 试运转时应校验拌筒转速是否合适,一般情况下,空车速度比重车(装料后)稍快 2~ 3 转,如相差较多,应调整动轮与传动轮的比例。 208. C、拌筒的旋转方向符合箭头指示方向,如不符时,应更正电机接线。 209. D、检查传动离合器和制动器是否灵活可靠,钢丝绳有无损坏,轨道渡轮是否良好,周围有无障碍及各部件的润滑情况等。 210. E、对设有上料斗地坑的搅拌机(如 TZ350 型混凝土搅拌机)坑口周围应垫高夯实,以防地面水流入坑内,上料轨道架的底端支承面应夯实或铺砖,轨道架的后面用方 木支牢,防止工作时轨道变形。 211. F、开机后,经常注意搅拌机各部件的运转是否正常,停机时,经常检查搅拌机叶片是否打弯、螺丝有否打落或松动。 212. G、搅拌机料斗提升后,斗下不能有人过往,以免因制动器失灵发生意外。 如确须在斗下检修或清理,须停机并将料斗用保险链条挂牢。 213. H、作业中,如果机械发生故障不能再运转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将搅拌筒内混凝土清除干净,然后进行维修,如需要操作人员进入筒内清理时,除切断电源外,还应设专人在外监护或卸去熔断器并锁好电闸箱后,方可进人工作。 214. I、当混凝上搅拌完毕或预计停歇 1 小时以上,除将余料出净外,应用石子和清水倒入拌筒内,开机转动,把粘在料筒上的砂浆冲洗干净后全部卸出。 料筒内不得有积水,以免料筒和叶片生锈。 同时还应清理搅拌筒外积灰,使机械保持清洁完好。 215. J、下班后及停机不用时,将保险丝取下,以策安全,料斗应落至坑内,必须升起则应用链条扣牢。 216. (10)、井架搭拆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217. A、井架搭设高度和起重必须有严格规定,严禁超负荷使用。 218. B、井架的底座必须安置在坚硬地基上,埋深不得少于 1米,如立在地面上,必须使用轧桩轧牢。 底座轧桩不得少于 8 恨,轧桩用 75x75 毫米角钢,打入地下深度为 1. 2 米,轧桩 上部必须与井架底盘连接牢固。 219. C、高度为 10~ 15 米的井架应设缆凤绳一组( 4~ 8 根);每增高之以 10 米加设一组。 缆风绳上端要用吊耳和卸甲连接,并用 3 只以上的钢丝绳夹头紧固。 缆凤绳必须采用钢丝绳。 220. D、井架采用附墙者应用钢性支撑与建筑物牢固连接,吊点必须经过计算。 井架附墙杆不得附着在脚手架上。 221. E、井架搭至 11 米高度必须设临时缆风,待固定缆风或附墙支撑设置后,方可拆除。 缆风绳与地面夹角应为 45— 60 度,与地锚或桩头必须牢固连接。 地锚、桩头要安全可靠,桩头后须有拖桩。 如使用木桩,木桩直径不得小于 15 厘米,埋深不 少于 1. 5米。 禁止将缆凤绳栓在树木、电杆上。 222. F、高度在 30 米以上的井架,其缆风绳上的花篮螺丝、必须加以保险,穿越马路时,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223. G、缆风绳不准在高压线上方通过,与高压架空线必须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224. H、井架的立柱应垂直稳定,其垂直偏差应不超过高度的千分之一,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平面上的接头不应超过 2 个。 井架导向滑轮与卷扬机绳筒的距离,带槽卷筒应大于卷筒长度的15 倍,无槽光筒应大于卷筒长度的 20 倍。 225. I、井架运输通道宽度不小于 1 米,搁置点必须牢靠,通道两边必须装设防护栏杆,并装有安全门或安全 栅栏。 226. J、井架吊篮必须装有灵敏可靠的停层装置,防坠装置、冲顶限位器和安全门,吊篮两侧装有安全挡板或网片,高度不得低于 1 米,防止手推车等物件滑落。 吊篮的焊接必须符合规范。 227. K、井架底层周围及通道口,必须装设安全防护栅,井架高度超过 30 米,须搭设双层安全棚,如无法设置隔离棚,则井架四周必须挂安全网,安全网应三面包满。 228. L、井架必须装设可靠的避雷和接地装置、卷扬机应单独接地并装设防雨罩。 229. M、卷扬机应采用点动开关。 230. N、并架吊篮与每层楼面必须有醒目的信号装置或标志。 231. O、装设起重把杆的井架,底部应有 3~ 4 吨的压 重物,把杆底座要高出建筑物,把杆顶部不得高于井架;起重把杆与井架的夹角应在 45~ 70 度之间,并设保险钢丝绳。 起重钢丝绳应装设限位装置。 把杆不得碰到缆凤绳。 232. P、井架吊篮内严禁乘人。 233. Q、井架进行保养维修工作时,必须停止使用。 234. R、并架的平撑、斜撑、缆凤绳等严禁随意拆除。 235. S、拆除井架,应先设置临时缆风。 遇设有两层缆风绳的井架,应对下层缆风绳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拆除顶层缆风绳。 236. T、搭拆井架要设警戒区,并指定专人负责,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安全带。 237. U、井架安全装置应由定点厂家制作安装。 238. (11)、模板工程安 全技术措施 239. A、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并应系牢。 240. B、经医生检查认为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高空作业。 241. C、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板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钉子必须放在工具袋内,以免掉落伤人,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 242. D、安装与拆除 sm 以上的模板,应搭脚手架,并设防护栏杆,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操作。 243. E、高空,复杂结构模板的安装与拆除,事先应有切实的安全措施。 244. F、遇六级以上的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空作业,雪霜雨后应先清扫施工现 场,略干不滑时再进行工作。 245. G、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 传递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抛。 组合钢模板装拆时,上下应有人接应。 钢模板及配件应随装拆随运送,严禁从高处掷下,高空拆模时,应有专人指挥。 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用绳子和红白旗加以围栏,暂停人员过往。 246. H、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247. I、支撑、牵杠等不得搭在门窗框和脚手架上。 通路中间的斜撑、拉杆等应设在 1. 8m 高以上。 248. J、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钉牢。 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牵杠、 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坠落。 249. K、模板上有预留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混凝土板上的顶留洞,应在模板拆除后即将洞口盖好。 250. L、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棒,人不许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整块模板掉下,尤其是用定型模板做平台模板时,更要注意,拆模人员要站在门窗洞口外拉支撑,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251. M、在组合钢模板上架设的电线和使用电动工具,应用36v 底压电源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措施。 252. N、装、拆模板时禁止使用 2x4”木料、钢模板作立人板。 253. O、高空作业要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台 ,上、下要使用梯子,不许站立在墙上工作;不准站在大梁底模上行走。 操作人员严禁穿硬底鞋及高跟鞋作业。 254. P、装拆模板时,作业人员要站立在安全地点进行操作,防上上下在同一垂直面工作;操作人员要主动避让吊物,增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安全意识。 255. Q、拆模必须一次性拆清,不得留下无撑模板。 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堆放整齐。 256. R、拆除的钢模作平台底模时,不得一次将顶撑全部拆除,应分批拆下顶撑,然后按顺序拆下搁栅、底模,以免发生钢模在自重荷载下一次性大面积脱落。 257. S、在钢模及机件垂直运输时,吊点必须符合要求,以防坠落伤人。 模 板顶撑排列必须符合施工荷载要求,尤其遇地下室吊装,地下室顶模板,支撑还另需考虑大型机械行走因素,每平方米支撑数,必须根据载荷要求。 拆模时,临时脚手架必须牢固,不得用拆下的模板作脚手板。 脚手板搁置必须牢固平整,不得有空头板,以防踏空坠落。 混凝土土板上的预留孔,应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就作技术交底(预设钢筋网架),以免操作人员从孔中坠落。 258. T、封柱于模板时,不准从顶部往下套。 259. U、禁止使用 2x4 木料作顶撑。 260. (12)、附着式塔式起重机的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261. 附着式塔式超重机的使用要点,可参照轨道式塔式超重机的使用要求 进行。 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262. A、四级风以上应停止爬升。 如爬升过程中突然遇到大风必须停工作业,并将塔身螺丝紧固。 263. B、爬升过程中,严禁回转,必须按说明书规定步骤操作,注意撑脚和销子的到位, Z80 吨米塔吊的升节必须有专职安全监护。 264. C、附着形式和位置,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进行,垂直偏差须校正在千分之一之内。 265. D、每次附着升节后必须按规定验收通过后,才能投入施工。 266. (13)、砌块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67. A、上班前,应对各种起重机械设备、绳索、夹具、临时脚手架和其他施工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特别是要检查夹具的有 关零件是否灵活牢靠,剪刀夹悬意空吊起后夹具是否自动拉笼,夹板齿或橡胶块是否磨损,夹板齿槽中的垃圾是否清除。 夹具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有关性能的测试,如发现歪曲变形、裂痕、夹板磨损等情况,应及时修理,不应勉强使用。 新夹具在使用前人应认真地验收,尺寸应准确,并进行性能测试。 268. B、砌块在装夹前,应先检查砌块是否平稳,如果有歪斜不齐时,应在撬正后再夹,夹具的夹板在砌块的中心线上,以防止砌块起吊后歪斜。 砌块起吊过程中,如发现有部分破裂,且有脱落危险的砌块,严禁继续起吊,起重拔杆回转时,严禁将砌块停留在操作人员上空或在空中 修理、加工砌块,拔杆及吊钩下方不得站人或进行其它操作,砌块吊装时不准在下层楼面进行其它任何工作。 利用台灵架吊装较重的构件时,台灵架应加稳绳。 269. C、台灵架或其它楼面起重机、起重机设备等在就位后,吊装前应检查这些设备的位置、压重、缆绳的锚口等是否符合要求,砌块或其它构件吊装时应注意被吊物体重心的位置,起重量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应严格控制起重拔杆的回转半径和变幅角度,不准起吊在台灵架的前支柱之后的砌块或其它构件,不准放长吊索拖拉砌块或构件,起吊砌块后作水平回转时,应由操作人员牵引以免摇摆和碰撞墙体或临时脚乎架 等。 270. D、卸下和堆放砌块地方应平实,无杂物、无块状物体以防止个别砌块在夹具松开后倒下伤人。 在楼面卸下、堆放砌块时,应尽量避免冲击,严禁倾卸及憧击楼板,砌块的堆放应尽量靠近楼板的端部,楼面上砌块的备量,应考虑楼面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楼面荷载不准超过楼板的允许承载能力,否则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在楼板底加设支撑等。 271. E、采用内脚手时,应在房屋四周按照安全技术规定的要求设置安全网,并随施工的高度上升,屋檐下一层安全网,在屋面工程完工前,不准拆除。 272. F、砌块施工时,不准站在墙身上进行砌筑、划线、检查墙面平整度和 垂直度、刮缝、清扫墙面操作,也不准在墙身上行走。 273. G、砌块吊装就位时,应待砌块放稳后,方可松开夹具。 274. H、已经就位的砌块,必须立即进行竖缝灌浆,对稳定性较差的窗间墙独立柱和挑出墙面较多的部位,应加临时支撑,以保证其稳定性,在台风季节,应及时进行圈梁施工、加盖楼板或采取其它稳定措施。 275. I、在砌块、砌体上、不宜拉缆风绳,不宜吊挂重物,也不宜作其它施工临时设施,支撑的支承点,如确实需要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276. J、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停止吊装作业: 277. ①、不能听清信号时。 278. ②、起吊设备、索具、夹具等有不安全因素没有排除 时。 279. ③、大雾或照明不足时。 280. K、冬季施工时,应在上班操作前清除掉在机械、脚手板和作业区内的积雪、冰霜,严禁起吊同其它材料冻结在一起的砌块和构件。 281. L、大风、大雨、冰冻等异常气候之后,应检查砌体是否有垂直度的变化,是否产生了裂缝,是否有不均匀下沉等现象。 282. M、灰浆泵使用前,输浆管各部插口应拧紧、卡牢,管路应顺直,避免折弯,同时还应检查管道是否畅通,压力表、安全阀是否灵敏可靠,操作时应戴保护眼镜、口罩、手套,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压力进行,如果超压和压浆管道阻塞、应知压检修,拆洗时,应先拆靠身的法兰螺丝 ,以防砂浆喷出伤人。 283. (14)、砌筑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284. A、在操作之前:必须检查操作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道路是否畅通,机具是否完好牢固,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是否齐全,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才可施工。 285. B、砌基础时,应检查和经常注意基坑土质变化情况,有无崩裂现象,堆放砖块材料应离开坑边 1m 以上,当深基坑装设挡板支撑时,操作人员应设梯子上下,不得攀跳,运料不得碰撞支撑,也不得踩踏砌体和支撑上下。 286. C、墙身砌体高度超过地坪 时,应搭设脚手架,在一层以上或高度超过 4m 时,采用里脚手架必须支搭安全网,采用外脚手架应设 护身栏杆挡脚笆加立网封闭后才可砌筑。 287. D、脚手架上堆料量不得超过规定荷戴,堆砖高度不得超过 3 皮侧砖。 288. E、在楼层(特别是预制板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