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矿山测量技术管理规范内容摘要:
━━━━╋━━━━━━━╋━━━━━━╋━━━━━━╋━━━━━━╋━━━╋━━━╋━━━━━━━━┫ ┃ 10” ┃ 1. 2 ┃ l/ 4000 ┃ 200 ┃ 177。 10 ┃ l/ 5000 ┃ l ┃ 2 ┃ 177。 20n’。 ┃ ┗ ━━━━━┻━━━━━━┻━━━━━━━┻━━━━━━┻━━━━━━┻━━━━━━┻━━━┻━━━┻━━━━━━━━┛ 注: n 为测站数。 第 175 条 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形,相邻边长不宜相差太大,附合长度 超过规定时,可布设成结点网形,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间的长度,不应大 于上表规定的附合长度的 O. 7 倍。 用作首级控制的导线宜布设环形网。 导线边长丈量应用光电测距仪 (或全站仪 )或经过鉴定的普通钢尺丈量, 应保证达到上表规定的相应精度。 第 176 条 角度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 器进行检查和调整,使仪器达到相 应等级精度。 第 177 条 观测水平角时仪器中心与照准的觇标中心都必须在标石中心 的铅垂线上,对四等以下小三角观测,觇标最好使用花杆或测钎铅垂立在测点 标石中心线上,误差不得大于 5mm。 第 178 条 水平角观测应在大气稳定与成像清晰的时间内进行,观测过 程中,仪器应避免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 气泡位置偏离水准管中心, J2 型仪 器不得超过一格,方向数超过三个时,要采用全圆观测方法测角,一个测站多 于 7 个方向,应按等级进行分组观测,进行低等点的观测时,应联测一个高等 点的方向,分组观测共同方向两组观测角值之差,应不超过本等级的测角中误 差的 2 倍。 各测回间的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应变的第一个角度 (y), y 值可按下列公 式计算。 J21=180/ n+10’, J61=180/ n 盯 =螋 (/一 1)+i(歹一 1)+竺 (歹一妻 ) 式中:盯 —— 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变换值 (。 )(’ )(” ); m—— 测回数; 产一测回序号; i—— 度盘最小间格分划值 (DJl为 4’、 DJ2 为 10’ ); R5 ∞ —— 测微盘分格数 (值 )(DJl为 60 格、 DJ2 为 600” )。 J6—— y=180/ m 水平角按方向法观测,各项限差见表 3— 5。 表 3— 5 水平角观测限差 ┏━━━━━┳━━━━━━━┳━━━━━━━━┳━━━━━━━━┳━━━━━━━━┳━━━━━━━━┓ ┃ ┃ ┃测微器两次重合 ┃ 半测回归零差 ┃ 一测回中 (2C) ┃ 同一方向值各 ┃ ┃ 等级 ┃ 经纬仪类型 ┃ ┃ ┃ ┃ ┃ ┃ ┃ ┃ 读数之差 (” ) ┃ (” ) ┃ 变动范围 (” ) ┃ 测回较差 (” ) ┃ ┣━━━━━╋━━━━━━━╋━━━━━━━━╋━━━━━━━━╋━━━━━━━━╋━━━━━━━━┫ ┃ 四等 ┃ J2 ┃ 3 ┃ 8 ┃ 13 ┃ 9 ┃ ┣━━━━━╋━━━━━ ━━╋━━━━━━━━╋━━━━━━━━╋━━━━━━━━╋━━━━━━━━┫ ┃ 5”~ ┃ J2 ┃ ┃ 12 ┃ 18 ┃ 12 ┃ ┃ 10” ┃ J6 ┃ ┃ 18 ┃ ┃ 24 ┃ ┗━━━━━┻━━━━━━━┻━━━━━━━━┻━━━ ━━━━━┻━━━━━━━━┻━━━━━━━━┛ 第 179 条 当水平角观测误差达不到表 3— 5 要求时,应在原度盘位置接 下列规定进行重测。 2C 值变动,本测回互差超限时,应从零方向起重测超限的方向,超限的方 向数大于本测回方向数的 1/ 3 时,则该测回所有方向全部重测。 第 180 条 近井网的计算,应按最小二乘法原理,采用条件观测平差或间 接观测平差;四等基线网应单独按方向进行平差; 5”以下小三角控制网可采用 简化方法平差。 平差后,应计算测角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采用三 维导线建立 控制的导线网不计算边长中误差 )或点位中误差。 基线 (或起始边 )应计算全 长相对中误差。 第 181 条 内业计算数字,数表取位应按表 3— 6 中的规定。 表 3— 6 内业计算数字、数表取位的规定 ┏━━━━━┳━━━━━━━┳━━━━━━━┳━━━━━━━━┳━━━━━━━┳━━━━━━┓ ┃ ┃ 观测方向值 ┃ 各项改正数 ┃ ┃ 边长及坐标 ┃ 方位角 ┃ ┃ 等级 ┃ ┃ ┃采用的函 (对 )数 ┃ ┃ ┃ ┃ ┃ (” ) ┃ (” ) ┃ ┃ (m) ┃ (” ) ┃ ┣━━━━━╋━━━━━━━╋━━━━━━━╋━━━━━━━━╋━━━━━━━╋━━━━━━┫ ┃ 四等 ┃ 0. 1 ┃ 0. 01 ┃ 7 位 ┃ O. 001 ┃ 0. 1 ┃ ┣━━━━━╋━━━━━━━╋━━━━━━━╋━━━━━━━━╋━━━━━━━╋━━━━━━┫ ┃ 5” ┃ ┃ ┃ ┃ ┃ ┃ ┃ lO” ┃ 1. 0 ┃ 0. 1 ┃ 6 位 ┃ O. 001 ┃ 1. O ┃ ┗━━━━━┻━━━━━━━┻━━━━━━━┻━━━━━━━━┻━━━ ━━━━┻━━━━━━┛ 第 182 条 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平差时,对数据和输入的纸带,要进行仔 细核对,计算结束后,应对打印成果进行校核。 3. 2. 4 近井网高程控制测量 第 183 条 近井网点的高程控制应从原四等水准基点上,用水准仪按四 86 等水准测量进行联测,水准网可布设环形网,加密时可布设为附合路线或结点 网,结点网高级点间路线的长度不大于相应等级符合路线长的 O. 7 倍。 第 184 条 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 露天采场附近,井口 附近及矿山主要工业设施附近应设有四等水准点。 四等水准点应埋设永久性标石,也可利用固定地物和近井网控制点代替, 埋设后应填绘水准点点记。 第 185 条 各级水准路线的主要要求见表 3— 7。 表 3— 7 水准路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 ┃ ┃每公里高 ┃环线与附 ┃ 水准 ┃ 水 ┃ 观测 ┃ 次数 ┃ 往返较差环 线或附合路线闭合差 ┃ ┃等级 ┃差中误差 ┃合路线长 ┃仪类型 ┃ 准 ┃ ┃ ┃ ┃ ┃ ┃ ┃ ┃ ┃ ┣━━━━━━━━╋━━━━━━━━╋━━━━━━━━┳━━━━━━━━┫ ┃ ┃ (mm) ┃ (km) ┃ ┃ 尺 ┃环线或附合 路线 ┃ 支线 ┃ 平地 (mm) ┃ 山地 (mm) ┃ ┣━━━╋━━━━━╋━━━━━╋━━━━╋━━━━╋━━━━━━━━╋━━━━━━━━╋━━━━━━━━╋━━━━━━━━┫ ┃ ┃ ┃ ┃ ┃ ┃ ┃ ┃ 177。 20∥。 ┃ 177。 6n’/ 2 ┃ ┃ 四 ┃ 177。 10 ┃ 30 ┃ S3 ┃ 态 ┃ 往返一次 ┃ 往返。第三章矿山测量技术管理规范
相关推荐
工程完工多余物资应退库。 (3)财务帐务处理: ①料到工地时,分包单 位签字确认,月未结算日材料动态提供财务做帐。 ②每周进行简要盘点,支出料单由分包单位签认出帐,月未盘点据实调整帐务。 对包工不包料项目其中超耗部分由物资部门提供财务人员和物资共同确认的超耗资料,经项目经理签订后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扣款;对包工包料超耗部分由物资部门提供财务人员和物资共同确认的超耗资料
备至竣工验收,实施全 过程、全面的管理。 a 代表集团股份公司或分公司履行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方针 、政策、法规及集 团股份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b 履行分公司为项目部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领导项目部一班人搞好工程项目的生产、技术、 质量、安全等全部管理工作; c 在授权范围内负责与分公司管理层、劳务作业层、各协作单位、发包人、分包人和监理工程师 等的协调工作,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96 12和易性差 97 12混凝土拌合料初凝后继续使用 98 12浇筑混凝土振捣不当 99 12施工缝设置不当 100 12试块制作不标准 101 混凝土的裂缝事故 12早期沉缩裂缝 102 12干缩裂缝 103 1 温差裂缝 103 13梁下柱顶的水平裂缝 104 13梁受拉区裂缝 104 13梁在支座处的斜裂缝 105 13梁受压区裂缝 105 13悬挑构件断裂和塌落事故 106
缆管、用户线管在易受电磁干扰的场所,暗配管应采用镀锌钢管,且做好接地处理; ? 暗配管线不宜穿越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抗震缝,应改由其他位置(或由基础内通过)上升楼层电缆供配线,当必须穿越沉降缝时必须做补偿措施; ? 暗配管长度超过 30m 时,中间应加装过路箱,用户电话线暗管中间应加装过路盒; ? 电缆竖井可与其他弱电缆线综合考虑设置,但检修距离不得小于 1m,若小于 1m 必须设安全保护措施; ?
物质的作业; 在冬季经常从事低温作业的工种发防寒服装。 二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 职业 防护用品 ,不同工种不同标准 ,不同条件不同规定 ,配备齐全 ,并保证质量 ,充分发按防护用品的作用 . 职业 防护用品是保护员工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的一项辅助措施 ,必须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 ,保证安全 . 基层干部按管辖的主要岗位标准发给劳动防护用品 .使用期限按规定标准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