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改建工程项目可研报告内容摘要:

( 3)沿河路段必须查明河流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采取防止冲刷 18 路基的防护措施。 凡侵占、改移河道的地段,必须做出专门防护设 计。 7.半填半挖路段的设计 在半填半挖路段由于结合部的土质密实度不同,加上水文条件可能还有地下水的影响,如处理不当使路基深陷不均,路面变形开裂,甚至还会造成路基失稳。 (1)在填方和挖方结合部的纵向必须设置过渡段,过渡段设在挖方段内,宽 米,深 米,在结合部的挖方段挖成过渡段尺寸的路槽,然后与填方段一起分层填筑,分层碾压,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2)在填方和挖方结合部的横向必须加强结合部之间的整体性,主要措施:在自然坡上挖成台阶,宽 1 米,高 米,以加强挖填面之间连续;在挖填方高度的交界处要设置盲沟,在路基设计标高之下要开挖高 米的路槽,该路槽与填方一起分层填筑,分层碾压,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8.取土、弃土方案与节约用地措施 该路线路基填土主要由路基挖方供给符合填筑指标的土;废弃土石方原则上在沿线附近的指定地点 弃方,弃方场在符合环保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靠近路线,减少弃土运距。 不能弃方地段,应指定弃土堆;路线用地除路线本身占用土地外,对施工场所采用租地的办法并尽量少占耕地,对不得已而占用的耕地,施工完后应整地还耕,弃土场所应尽量选择在荒地或耕作价值不大的坡地和谷地处。 9.全线应间隔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19 (二)路面 1.路面结构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 100KN。 路面结构类型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20), 设计行车速度 20 公里 /小时,其 路面宽度一般为 ,路拱采用 0%,但应随路基弯道按要求设置超高。 路面结构垫层采用 15cm 沙砾垫层; 5%水泥稳定层 15cm; 面层采用厚度为 20cm,抗折强度≥。 2 .路面 施工 筑路采用的 材 料 应 满足以下要求 :水泥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以提高耐磨性和抗折强度,水泥标号不低于 425号,砼用砂均采用中 (粗 )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天然砂砾底基层应采用强度刚度大,水稳定性好的刚性基层。 根据硬力分布规律及层间模量比关系,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水泥剂量比为 5: 95(重量比 ), 7 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 ,集料压碎值小于 25%。 碎石质地坚硬、洁净、符合规定配级,采用最大粒径不超过 40毫米的 机制碎石料。 砂砾、碎石分别在施工现场附近取用。 (三)路基路面排水 1.路基排水 填方路段:根据现场情况及排、灌要求进行设计。 挖方路段:在挖方路基两侧设梯形边沟,尺寸为 40cm 40cm 土沟,边沟一般依靠路线纵坡把水引入较低处,最后排入小溪沟中。 20 以纵向填挖交界处的边沟与排水沟过度一般采用急流槽,减少水流对边沟冲刷,当路堑挖深较大时地面横坡较陡,在流入路基一侧坡顶外缘外侧≥ 5 米处设截水沟,通过急流槽把水汇入排水沟中。 低填或路堑地下水位较高时 ,为了降低地下水位,宜在路基下设横向盲沟,边沟下设纵向渗沟,使渗沟和盲沟形成排水网络,通过渗透沟把水引入排水沟或直接引入河道中。 2.路面排水 全线正常路段均通过设置在路面上的路线纵坡作用,将路面水排入边沟或排水沟中。 三、桥涵工程 据调查 ,沿线 1 座小桥 (位于 安田 与上里之间 , 2020 年 6 月中旬洪涝水 毁 小 桥 全 长 34 米 )和 15 座涵洞应在下阶段的工程设计中充分评估其能否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要求,能利用的应充分利用,所建涵洞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及圆管涵等形式,涵洞孔均应满足排水和养护清淤的要求。 公路沿线在规划期内不会 遇到特别大、重物件的运输,桥涵荷载标准可采用公路 II级标准。 全线需改建 小 桥 1 座,全桥长 34米。 为永久式结构。 桥上部结构采用二跨 12米的钢筋混凝土现浇矩形板,下部构造采用扩大基础的 U 形桥台,桥面净 宽 米, 安全带 米,桥台与矩形板间设置 2CM的胀缝,桥设置 2%的横向排水坡,板厚不变。 四、其他工程及沿线设施 沿线草地清除,埋置百米桩、里程碑和公路界碑,可利用就地石料修凿或用水泥混凝土预制。 21 全线在急弯、陡坡路段两端应设置警告标志,在路口应设置限制车速和限制载重吨位的指示标志。 22 第六章 环境影响与保 护 一、社会环境分析 沙洋新桥 镇 地处山 区, 等外公路 65公里 ,占 %, 不能适应现 有交通运输的需求,制约了经济发展。 该项目改建后必将对 新桥镇 农副产品、工业及旅游等开发提供便捷的通道,同时带动沿线村庄经济发展。 沙洋 、 新桥 镇 政府及当地人民群众对早日实施该改建工程的积极性很高,并表示将全力以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工程建设社会环境良好。 二、工程环境影响 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可分为施工阶段的影响和营运通车后的影响,在施工阶段,以影响物化环境和地文环境居多,营运通车后,则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影响较大。 (一 )对物化环境的影响 1.水土污染:在施工期,砂石材料开采冲洗、混凝土搅拌等排放的生产废水和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分散排入沿线施工场地周围,可能对附近灌溉水源造成污染;弃方及垃圾也会造成土地污染。 在营运期,汽车中的有害物质及修车洗车油污沉降于公路表面,随雨水被带入附近农田、水渠,可能造成水土污染。 2.噪音:在施工期,施工机械及爆破产生的噪音及在营运期汽车 行驶产生的噪音等,都可能对沿线居民的生活和身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 响。 23 3.空 气污染 :项目建成通车后,平均昼夜交通量近期 2020 年为 73辆, 2025 年远景交通量达 到 389辆,汽车排放尾气 中含有铅、CO、 NOX等有害物质污染空间,对沿线居民和来往人流会产生一定影响。 沿线土质多为粘土,在施工和营运期间,晴天汽车行驶易产生扬尘污染空气。 (二)对生态环境影响 该项目所在区域为山岭重丘区,路基填挖破坏地形和山体植被,造成边坡失稳,影响水土保持和周围环境的整体性。 同时,公路的建设势必会 影响水土保持和地表水的流向,边坡开挖也会对地下水的导出和流向产生影响。 (三)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项目建成后对沿线的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促进对外开放程度等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有助于提高居民就业机会,促进物质和文化交流。 沿线未经过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及水源保护区,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三、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一)优化路线方案 在路线走向和方案选择时,本着充分利用地形、路线便捷、平纵结合的基本原则,力争把项目建设对沿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对沿线房屋、电力电讯和管线设施、水利设施等,以少拆迁和少占良田为原则,能不占的尽量不占;对山坡和植被的破坏,以少挖低填为原则 ,尽量避免大填大挖;重视路基路面 24 排水系统的设计,避免明显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向;路基和桥涵的设置要尽量避免挤压和改变河道。 (二)水土保持 由于该段路线地处山区,合理的取土和弃土有助于保持周围生态、景观,避免水土流失。 取土时,应尽量移挖作填,就近集中取土,利用荒地取土;取土后要平整场地。 弃土时,应遵循堆放原则,不得任意倾倒;要及时采取防、排水措施;沿河弃土应尽量不挤压河道,以免堵塞影响排洪;弃土还应向当地农田和自然环境相结合,尽量利用弃土造田。 对挖、填边坡应及时种草以保持水土。 四、公路绿化 通过植树、撒 草籽、铺草皮等绿化措施,既可恢复路基开挖对环境 的破坏,又可美化景观,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降低噪音,防止水土流失。 五、其他措施 1.加强施工管理,降低因施工引起的噪音、空气和生态污染; 2.加强营运期间管理,减少公路营运对周围的污染; 3.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加大监督和管理的力度。 25 第七章 项目实施组织与管理 一、该项目建设在 “ 新桥 镇 安田 至 上里 道路改建工程 ” 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组织项目实施,由 沙洋新桥 镇 人民政府具体承担。 二、严格资金使用管理。 县发展计划局负责该项目的监督,严格要求建设单位按建设内 容和建设计划实施。 组织相关部门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到位和使用进行监督。 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加强项目财务管理,设立专户, 保证专款专用。 按工程进度拨付补助资金,自觉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 管。 三、项目建设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竣工验收制等。 四、项目建设各阶段,由项目负责人把建设任务、内容分解到具体责任人,制定阶段性工作和工程进度的时限要求。 26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及施工方案 一、实施进度计划 该县道改建工程长 ,建设工期为 18个月,工期安排计划如下表(表 ): 新 桥 镇 安田 至 上里 道路改建工程实施进 度计划表 表 序号 项 目 名 称 2 0 10年 2020年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 可研报批、施工图设计等 2 路基工程 3 路面工程 4 沿线附属工 程 5 正式通车 注:以上进度计划可根据资金到位情况及工程需要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施工方案 施工总部署 该工程施工前应作好充分准备,为抓紧有利季节,不误工时,可研报批、施工图设计和征地拆迁等工作可同步错开进行,即边做好前期工作,边开展施工准备。 为保证当年铺设水泥砼路面,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路 基密实稳定、边坡到位后,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 2020 年 12月份起可开始铺设水泥砼 27 路面。 由于该路段原路况差、等级低、路面狭窄,工程施工时,建议施工和养护期间封闭交通,因此要在施工前安民告示,调整运 输线路,施工中尽量让摩托车和人行便道;若不能进行封闭施工,施工车辆较多,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需严格控制载重量和运输时间,应做好来往车辆的疏导和做好保畅通工作,在保证施工工期和工程质量的同时,也应方便沿线村民必要的生活、生产的需要。 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地形、地质和现场实际情况,经设计单位同意,逐步优化设计,保证工程 质量,节约工程投资。 路基 ⑴施工准备 1)、对设计资料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 特别是土石方数量,交通、植被,建筑和设施拆迁、地质测量等同路基施工有关的资料。 2)、根据总施工部署编制路基施工方案,施工网络计划等并报批。 3)、开工前认真进行施工测量,包括导线点、界桩、水准点复测和补点;横断面检查与补测;恢复中线和固定主要控制桩;逐桩进行路基放样,订出界桩、堤脚、暂顶、边沟、护坡道等位置。 并在施工范围外设控制桩,边坡放样及机械施工控制标志。 4)、对路堤填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测定其最大干密 度,最佳含水量、液限、塑性指数或颗粒分析、填料强度等,试验按JTJ05193规程办理。 5)、场地清理包括路基用地范围内地上建筑、设施、文物的清 28 理(保护),地表植被清理,好土的集中堆放,以及填方段填土前地表面的整平压实。 6)、做好施工临时排水设施,如路堑开挖前在上方做截水沟,路堤填方前原地面排水,但不得流入农田等造成破坏,要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进行。 ⑵土方路堑开挖 1)、采用分层纵挖法进行施工 2)、具体的施工方法是: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自卸汽车和推土机配合作业。 3)、修筑路拱、刷刮边坡、整平路基面时 ,宜采用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配合作业,若路床以下位于含水量较多土层时,应换填透水性良好的材料,边坡开挖后,应立即刷坡并砌筑相应的防护工程以防雨水冲刷。 4)、根据土壤试验对开挖出的适用材料,应分类堆放,不应混杂。 先挖出的适用土方,应储存于指定地点,待后填路堤上部。 对已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