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技术交底编制标准内容摘要:

、 PE ; c. TNS 系统或 TNCS 系统供电时,动力线、照明线同杆架设上、下两层横担,相序排列方法:上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至右为 L1 、 L2 、 13 ;下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至右为 L1 、 (12 、 L3) 、 N 、 PE。 ,当照明线在两个横担上架设时,最下层横担面向负荷,最右边的导线为保护零线 PE。 ⑤ 架 空线路的档距一般为 30m ,最大不得大于 35m ;线间距离应大于 0 . 3m。 ⑥ 施工现场内导线最大弧垂与地面距离不小于 4m ,跨越机动车道时为 6m。 ⑦ 架空线路所使用的电杆应为专用混凝土杆或木杆。 当使用木杆时,木杆不得腐朽,其梢径应不小于 130mm。 ⑧ 架空线路所使用的横担、角钢及杆上的其他配件应视导线截面、杆的类型具体选用杆的埋设、拉线的设置均应符合有关施工规范。 (11) 施工现场的电缆线路 ① 电缆线路应采用穿管埋地或沿墙、电杆 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 ② 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应不小于 ,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不小于 50mm 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 ③ 橡皮电缆沿墙或电杆敷设时应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扎。 固定点间的距离应保证橡皮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的荷重。 橡皮电缆的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 ④ 电缆的接头应牢固可靠,绝缘包扎后的接头不能降低原来的绝缘强度,并不得承受张力。 ⑤ 在有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临时电缆必须采用埋地引入。 电缆垂直 敷设的位置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同时应靠近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 电缆水平敷设沿墙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 18m。 (12) 室内导线的敷设及照明装置 ① 室内配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采用瓷瓶、瓷夹或塑料夹敷设,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 2 . 5m。 ② 进户线在室外处要用绝缘子固定,进户线过墙应穿套管,距地面应大于 ,室外要做防水弯头。 ③ 室内配线所用导线截面应按图纸要求施工,但铝线截面最小不得小于 2 ,铜线截面不得小于 2。 ④ 金属外壳的灯具外壳必须作保护接零,所用配件均应使用镀锌件。 ⑤ 室外灯具距地面不得小于 3m ,室内灯具不得低于。 插座接线时应符合规范要求。 ⑥ 螺口灯头及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相线接在与中心触头相连的一端,零线接在与螺纹口相连的一端。 b. 灯头的绝缘外壳不得有损伤和漏电。 ⑦ 各种用电设备、灯具的相线必须经开头控制,不得将相线直接引入灯具。 ⑧ 暂设室内的照明灯具应优先选用 拉线开关占拉线开关距地面高度为 2 ~ 3m ,与门口的水平距离为 0 . 1 ~ 0 . 2m ,拉线出口应向下。 ⑨ 严禁将插座与搬把开关靠近装设;严禁在床上设开关。 .2 人工挖孔灌注桩安全技术措施 人工挖孔灌注桩 ( 以下简称人工挖孔桩 ) 是指桩孔采用人工挖掘方法进行成孔 , 然后安装钢筋笼 , 浇筑混凝土成为支承上部结构的桩基。 人工挖孔桩具有设备简单 , 施工现场较干净、噪音少、振动小 , 土层情况明确 , 桩底沉渣能清除干净 , 施工质量可靠等优点。 但人工 挖孔桩因挖孔人员在地下施工 , 活动余地少 , 工作环境恶劣 , 地下条件复杂 , 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性 , 人身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 主要有孔壁坍塌和流砂涌泥、孔口落物伤人、施工触电伤亡、孔内窒息中毒、施工爆破伤人、扩底塌方、人员坠落伤亡等安全事故。 因此 , 为避免或减少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 亟需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着手共同解决。 .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面须注意的安全技术措施: (1) 施工前应熟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图纸和设计技术交底 , 深刻领 会勘察、设计意图。 (2) 根据设计要求、工程地质资料及施工现场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方案 , 结合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安全管理措施 ,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 确定施工降水方案或降水及回灌措施 , 具备相应的预警措施。 (3) 挖孔桩作业人员必须体检 , 符合条件者才能从事人工挖孔桩作业 , 凡患有精神病、高血压、心脏病、肺病、癫痫病及聋哑者严禁下孔作业。 工人上岗前必须进行施工操作培训 , 接受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4) 施工现场用电必须架空 2 m 以上敷设 , 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 井下作业应设有不大于 12 V 安全电压的 100 W 防水带罩灯泡照明 , 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5) 开工前、施工中应经常检查吊绳、挂钩、保险钩、电动绞车等设备的性能 , 防止刹车失灵等造成人员坠落事故。 (6) 每日开工前应检查井下是否有有毒有害气体 , 并应有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 桩孔深度超过 5 m 时 , 应向井下送风 , 且井下作业人员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 4 h , 同时孔口与孔底应有电铃等联系方式 , 防止发生中毒事 故。 工地应配备防毒面具 , 以防万一发生中毒事故时能及时进行营救。 (7) 孔口处护壁应高出地面 150 mm ~ 200 mm , 孔内应根据孔深设置月牙形防护盖板 ,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 以防止孔口坠物伤人。 (8) 当桩净距小于 2 倍桩径且小于 2. 5 m 时 , 应采用间隔开挖 , 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 4. 5 m , 防止发生坍孔事故。 (9) 挖孔遇到孤石或入岩爆破时 , 应坚持“少装药、多次数”的原则以降低爆破影响 , 孔口应进行覆盖。 爆破警戒和起爆应严格执行预告信号、起爆信号、解除警戒信号等操作规程。 爆破后必须对爆区进行检查 , 有盲炮或其他安全隐患应及时按规定处理 , 防止爆破伤人。 (10) 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 , 停止作业时必须及时加盖钢筋网片 , 并应配有明显标志 , 夜间应有足够的照明 , 防止行人失足坠落。 .3 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为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安全,针对井架、脚手架上作业、各类登高作业及洞口临边作业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的施工作业而特制定预防高处坠 落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1) 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接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签字交底。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技术签字交底。 (2) 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偑戴和使用。 (3) 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4) 高处作业前,安全防护设施应做到定型化、工具化,防护栏杆以黄红(或红白)相间的条纹标示,盖件等以黄(或红)色标示。 在施工现场的主要通道,搭设严密的防护挡板,每一层搭设一道水平安全网。 各楼梯口,在未砌栏板前,用钢筋制作临时的防护栏杆。 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以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以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5) 井架物料提升机应有完好的停层装置,各层联络要有明确信号和楼层标记,司机能清楚看到操作者进料和出料,对讲通讯装置必须是闭路双向电气通讯系统,司机能与每一站 通话,物料提升机上料口应装设有连锁装置的安全门,同时采用断绳保护装置或安全停靠装置,通道口走道板应满铺并固定牢靠,两侧边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并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两侧。 物料提升机严禁乘人,严禁超负荷运行,严禁带病运行,严禁无证人员操作。 (6) 卸料平台要用钢管进行搭设,并按结构计算和施工方案进行搭设。 架体应保持稳固,不得与施工脚手架连接。 平台的铺设应便于小车通行,并严禁向井字架倾斜。 作业平台上严禁超载,并标示平台的使用荷载。 (7) 吊篮悬挂机构的结构件应选用钢材或其他适合 的金属结构材料制造,其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持证上岗的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带;安全带应挂设在单独设置的安全绳上,严禁安全绳与吊篮连接。 (8) 工程外墙脚手架全部采用双排钢管搭设,搭设人员要持证上岗。 脚手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不能超载,脚手板应铺设严密,下部应用安全平网兜底。 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任何杆件。 脚手架外侧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做全封闭,不得留有空隙。 密目式安全网应可靠固定在架体上。 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大于 15cm 时应作全封闭,防止人员和物料坠落。 作业人员上下应有专 用通道,不得攀爬架体。 (9) 模板工程在绑扎钢筋、粉刷模板、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并不得超过设计计算要求。 (10) 安全防护设施、物料提升机、卸料平台、脚手架、模板等工程都要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安全技术措施编制示范 .1 工程概况 .2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1) 安全组织管理 ① 组织机构 a. 建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技术负责人、安全员为副组长,施工员、材料员等其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