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煤矿安全事故与矿山监察安全管理制度行政管理论文内容摘要:

反而缺乏 第二方监督了 ,大批安全工作者无奈离去或者改行 ”。 而直接主管安全监察工作的地方政府也设有类似机构 ,主要监管地方国有煤矿、或者私有的小煤矿。 然而 ,有关专家指出 ,当前地方机构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 ,对这些属于当地政府税收来源的煤矿企业 ,地方政府的 “保护情结 ”依然严重 ,很难真正起到第二方监督的作用 ,直接关系中国煤矿职业安全的第二方监管还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三 )煤炭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 煤炭人才紧缺是矿难频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煤炭行业技术人才多年流失 ,缺乏补充 ,各地煤矿人 力资源青黄不接 ,处于 “断档 ”状态。 这不仅制约了煤炭产能提高 ,还严重影响到煤矿安全生产 ,使煤矿陷入 “扩产一事故一减产 ”的怪圈 ,成为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一个 “瓶颈 ”。 某省一位安全监察局局长说 ,几乎每一起矿难的背后都可以找到煤矿人才缺乏的身影。 大部分煤矿事故都与井下没有专职技术员、矿工不懂安全规程违规操作有关。 国家总局副局长王显政在通报辽宁阜新 “214”特大瓦斯事故调查处理结果时指出 ,这起事故的直按原因就是由于工人违章带电检修 ,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煤矿人才紧缺直接导致安全生产无人落实。 煤矿采区技术员在处理突发 事件、确保井下安全生产中不可或缺 ,以前每个采区一般有 2~3 名技术员 ,但现在很多煤矿采区没有了技术员 ,仅有的几个懂安全、通风和机电的 ,都集中到生产科去了。 没有专业的技术员 ,生产方案拿不出来 ,安全措施制定不了 ,制定了也落实不上去 ,有重大危险源无法识别 ,有效的安全装置不会使用 ,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故就发生了。 比如 ,近年来 ,各地都加大了安全生产投入 ,很多煤矿都装上了 “瓦斯报警断电仪 ”,这本来可以有效减少瓦斯爆炸事故 ,可是由于没有技术人员及时调试 ,这些昂贵的仪器就像聋子的耳朵一样形同虚设。 不仅如此 ,煤矿人才紧缺还使得产能难以提高。 由于基层矿井没有技术员 ,很多原来由技术员把关的采掘方案都交给了总工程师 ,不少工程由于人手紧缺 ,造成采掘接替脱节 ,不得不中途停工。 关于煤矿人才紧缺的原因 ,恐怕是众所周知的。 上个世纪 90 年代煤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煤炭行业艰苦、高危 ,煤校招生困难 ,不得不压缩甚至取消煤炭类专业。 目前 ,全国煤炭行业原有的 10 余所煤炭专业院校在大 学生 就业政策由包分配改为双向选择后 ,为适应市场需 求纷纷改名换姓 ,脱去了“煤炭 ”、 “矿业 ”的外衣 ,其煤炭类专业的学生比例由原来的 70%下降到不足 10%,造成全国煤炭企业采矿、机电、通风等专业人才只出难进 ,普遍出现了技术人才紧缺问题 ,有的煤矿甚至十几年没进过一个大学生而陷入 “人才断档危机 ”。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主要能源 ,国家应站在维护能源安全的高度 ,充分认识到煤矿人才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加大对煤炭产业扶持力度 ,增强煤炭产业竞争力、吸引力的同时 ,加强舆论引导 ,出台优惠政策 ,创新培养模式 ,使更多的学生就读煤炭专业、就业煤炭行业。 只有这样 ,才能切实解决煤炭生 产与安全的瓶颈问题 ,才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当然 ,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远远不止这些 ,造成矿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 ,有历史的深层次原因 ,也有当前煤炭供求关系的影响。 因此 ,治理煤矿事故要多管齐下 ,既要治标 ,又要治本。 只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