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内容摘要:

译数据的含义 , 进行合理取舍 , 提炼出有效数据。 一些数据隐含着化学规律及化学原理 , 要找出数据的具体含义 , 分析比较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 建立题中的隐含数据与题目解答之间的联系 , 继而得出正确结论。 某学习小组针对如何测定镀锌铁皮镀锌层厚度提出如下一些方案: 方案 中,使其完全溶解,通过测量氢气的体积,计算铁皮上的锌的质量。 方案 (W1)投入到足量的Fe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片,洗净、烘干、称量 (W2),计算铁皮上的锌的质量。 例 2 方案 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灼烧沉淀,最后称量。 …… (1)方案 2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 3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 1中用到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 如图装置中不能用于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组拟选用 C装置作量气装置,则气体收集完毕,准备读数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 理解每种方案的实验原理是关键。 (1)方案 2锌与铁的活动性差异不大 , 反应难以进行;方案 3反应时间长 , 沉淀的获取和称量较为困难 , 精确度不高。 (2)B 装置不能排出液体; C装置要等到冷却到室温再进行读数 , 并且要上下移动右边管使左右两边的液面相平。 【 答案 】 (1)锌与铁的活动性差异不大 , 反应几乎难以进行 反应时间长 , 沉淀的获取和称量较为困难 , 精确度不高 (2)B 等到冷却到室温再进行读数 , 上下移动右边管使左右两边的液面相平 跟踪训练 (随学随练 , 轻松夺冠 ) 2. (2020年高考福建卷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借助A~ D的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 [实验一 ]收集 NO气体。 (1)用装置 A收集 NO气体,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 a.从①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b.从①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c.从②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d.从②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实验二 ]为了探究镀锌薄铁板上锌的质量分数w(Zn)和镀层厚度 , 查询得知锌易溶于碱: Zn+2NaOH===Na2ZnO2+ H2↑。 据此 , 截取面积为 S的双面镀锌薄铁板试样 , 剪碎 、 称得质量为 m1 g。 用固体烧碱和水作试剂 , 拟出下列实验方案并进行相关实验。 方案甲:通过测量试样与碱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来实现探究目标。 (2)选用 B和 ________(填仪器标号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3)测得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为 V L(标准状况 ), w(Zn)= ________。 (4)计算镀层厚度,还需要的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 (5)若装置 B中的恒压分液漏斗改为普通分液漏斗,测量结果将 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方案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 选用仪器 C做实验,试样经充分反应,滤出不溶物、洗涤、烘干,称得其质量为 m2 g。 (6)w(Zn)= ________。 方案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仪器、试样和试剂的总质量 (其差值即为 H2的质量 )实现探究目标。 实验同样使用仪器 C。 (7)从实验误差角度分析,方案丙 ________方案乙 (填“优于”、“劣于”或“等同于” )。 解析: ( 1 )N O 易与 O2反应,不能用排气法集气;用排水法集气则应遵循 “ 短管进长管出 ” 的原则,故选 c。 ( 2 ) 题目所给量气装置只有 D。 ( 3 ) 由关系式:Zn ~ H2可知: m ( Z n) =65 V2 2 . 4 g ,则 w ( Z n) =m (Z n)/ m1=65 V2 2 . 4 m1。 ( 4 ) 由 m = ρ V , V = Sh 可推知答案。 ( 5 ) 用恒压分液漏斗时,部分气体会扩散到橡胶管及分液漏斗上部,若改用普通分液漏斗,则不存在此种情况,故改用普通分液漏斗后测得H2体积偏大,则测量结果将偏大。 (6 ) m (Z n) = m 1 - m 2 ,则 w (Z n) =m 1 - m 2m 1。 (7 )H 2 会带出部分水蒸气造成误差较大,故方案丙劣于方案乙。 答案: ( 1 )c (2 )D (3 )65 V2 2 . 4 m1( 或2 .9 Vm1等其他合理答案 ) (4 ) 金属锌的密度 ( 或其他合理答案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