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丶萝岗区邮件系统升级及移动办公平台项目_[全文]内容摘要:

府内部的事务。 移动办公自动化系统大大拓展了政府部门办公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了信息的连续性和及时性,是未来“电子政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将解决了领导和工作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办公室计算机上处理信息的问题,充分利用移动通讯技术,随时随地进行公务处理,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移动办公是迫在眉睫的真实需求 据调查统计,一般单位领导平均每周在办公室里的有效时间不足 2 天,其中用于处理事务性文案的时间占 不到三分之一。 而缺少了领导的签字审批,好多事情都会陷于停滞,严重影响了机关的整体工作效率。 对于这样的无奈,领导也有苦衷,纵使三头六臂,在办公室的时间毕竟有限,怎么可以处理完所有事情。 要想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保证事务处理的及时性,就必须在移动办公上下功夫。 领导层的移动办公,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需求。 同时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会经常外出,但是离开了办公室也就失去了操作 OA处理事务的能力,从而影响到事件处理链的连续性,难免造成突发事件领导无法详细的了解情况,影响领导决策。 领导不用的 OA不是好 OA 办公自 动化系统顺利运转的关键在于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的信息沟通是否迅捷有效。 其中领导层对 OA系统的熟悉程度和使用频率至关重要。 许多单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为了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因为领导不能够整天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处理日常事务,关键的信息和公文得不到及时的批复、各方面的讯息无法及时让决策者掌握。 办公自动化链条中最重要的一节断裂,最后的结果往往会流于形式。 更有甚者,领导的 OA帐号其实是秘书在用,文件审批也回到了纸质办公时代。 所谓上行下效,这样的机关信息化永远难成大效。 由此可见,如何更高效、更方 便的提高办事效率已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办公移动化已成为目前的发展趋势。 建设的目标 移动办公系统的开发,对目前的 OA系统不做改动,利用原有系统的数据接口进行数据对接,充分结合了我区的自身需求特点,在辅助领导办公、加强移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与现有自动化办公系统、邮件系统充分整合,在移动终端上实现了各种行政办公及业务的处理,成为一套完整的移动办公平台。 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移动通信网络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延伸政府各项信息化应用,以多种方式将现有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资源实时 、便捷的提供给移动办公人员,为移动办公人员提供公文流转、公文审阅、公文批示、信息查询、信息推送、邮件收发、附件查看编辑等全面的移动办公支持,提高办公协调能力,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系统的具体建设目标包括: 以移动通信网络的语音业务为基础,扩展通讯录管理功能,及时根据办公自动化系统更新通讯录内容,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动通讯录管理功能、电话快速拨打功能和信息收发功能。 以移动数据网络( GPRS/EDGE/CDMA1X)的数据业务和当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基础,实现公文流转向移动智能终端的延伸。 使用者可以方便的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公文审阅、公文批示、公文修改等操作,使办公方式从传统的方式转变为网络化、无纸化的协作办公方式,由办公信息化向移动办公信息化转变,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和办公效率。 以政府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建立移动信息查询功能,将业务支持手段延伸到移动终端介质,极大的方便一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政策、法规等信息数据,为正确履行职能提供有力的帮助。 建立统一的会议通知、日程安排等即时信息服务。 外出人员可随时随地及时接收和查看各种通知信息;通过日程安排服务,领导可以方便了解秘书为自己安排 的日程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计划性。 建立多种文件查看及修改功能服务,充分整合通用的办公文件类型,提供 word、 excel、ppt、 pdf 等常用办公文件类型的识别、查看以及修改功能,发挥移动办公智能化水平,为使用人员提供移动的文档管理和审阅功能。 以邮件系统为基础,建立移动邮件收发功能,移动办公系统使用人员在一次设置后,就可以方便的通过邮件收发服务,建立与内部邮件服务器的相互通信,随时收发内部邮件,查看附件内容。 支持多种移动应用平台设备( PDA、智能手机等),尽量利用开放源代码(特别是基于 Linux的系统)的成果,使得政府管理系统可以建立在无安全隐患和盲点的系统之上。 支持多种主流移动设备,包括基于 WinCE 的 Pocket PC 设备和智能手机,基于 Linux、 Palm、Symbian的智能手机、终端,并考虑逐渐扩大基于 Java J2ME 的应用范围,使得应用系统不局限于单一的非开放平台。 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移动办公平台,是在开发区现有 OA系统的基础上扩展,在不改动现有 OA 系统的前提下,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无缝交换与传输,同时保证安全性。 网络结构拓 扑图 整个系统的网络结构拓扑图如下所示: 红色为 MIP 所包含的组件。 其中: MIP Client 是在手机上运行的程序,高级版为内置客户端程序,普及版为手机浏 览器可访问的网站。 MIP Server 是 MIP 的服务器端程序。 MISC 是 MIP 的管理平台,包括单位管理、帐户管理、日志记录等各种功能。 手机硬盘 Web管理界面 用于用户通过 浏览器维护手机硬盘数据。 数据转换及文件传输工具是用于使用户数据与 MIP Server 同步而提供的工具。 OTA服务器是手机远 程下载、安装、更新升级客户端软件所用 Server。 定制接口 根据客户业务而定制的各种接口,包括与 domino 的集成。 系统总体架构图 在上图中,系统主要节点如下: 传统政府电子政务服务及资源 移动应用数据库 移动应用服务器 基于 Windows Mobile 的手持设备 传统政府电子政务服务及资源 这是开发区、萝岗区电子政务应用资源和服务的抽象,也是整个移动应用的数据和服务基础。 考虑到移动应用的特殊性: 数据收集的出错概率较大; 移动网络的不稳定性; 移动应用的使用人员对系统使用掌 握情况参差不齐,易导致误操作。 我们不直接对资源数据库进行直接操作,而是建立如下所述的移动应用二级数据库,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中心数据库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移动应用数据库 根据 节所述,该二级数据库作为 PDA应用的主数据库,同时也作为办公自动化系统主数据库和 PDA应用之间的数据缓存。 该数据库具有如下特点: 数据库运行于 Linux/Windows 系统之上; 考虑可考虑目前的主流数据库,建议采用 IBM DB2 或 Oracle 数据库; 采用存储过程( Store Procedure)和触发器( Trigger),使得对于所以的数据更改(增加、删除、更新等),都自动保存记录,使得在系统管理员所设定的时间期限内,可恢复到任意以前的时刻内,避免因为网络故障、误操作等原因,导致数据错误; 系统定期(在确认数据无误后),将数据上传到主数据库,对其数据进行更新。 移动应用服务器 这是整个移动应用的核心应用服务器,主要配置如下: 系统运行 Linux(或 Windows Server); 基于 J2EE 标准的应用服务器,可考虑 Bea WebLogic、 IBM WebSphere、 Oracle Application Server、 JBoss 等; 移动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基于 J2EE 平台开发; 基于标准的接口( SOAP、 XML 等)对外针对各种应用(管理软件、移动应用)提供统一的应用接口; 跨平台,可方便的移植到多种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平台上; 支持多服务器负载均衡。 备份集群服务器(双机备份解决方案) 双机热备解决方案 本次方案采用的是基于微软的 MSCS 双机热备来防范服务器单点故障,采用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20 Enterprise Edition 中自带 MSCS( Microsoft Cluster Service)的服务来实现双机热备。 该方案是由两台 HP DL380 G5服务器和一个 HP MSA2020 FC共享磁盘阵列柜组成。 在这个容错方案中, Windows2020 Enterprise Server 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安装在两台服务器的本地系统盘上,应用系统的数据是通过磁盘阵列集中管理和数据备份的,极大地保护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因为用户的数据存放在外部 HP MSA2020SAS 共享磁盘阵列中,在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备机主动替代主机工作,保证服务不间断。 双机热备份系 统采用网络“心跳”方法保证主系统与备用系统的联系。 所谓“心跳”,指的是主从系统之间相互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发送通讯信号,表明各自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 一旦“心跳”信号表明主机系统发生故障,或者备用系统无法收到主机系统的“心跳” 信号,则系统的高可用性管理软件认为主机系统发生故障,主机停止工作,并将系统资源转移到备用系统上,备用系统将替代主机发挥作用,以保证网络服务运行不间断。 此方案中服务器的工作模式采用Active/Standby 的方式。 方案特点 采用 SAS 直连架构而非 SAN 架构磁盘柜,不仅具有非常 高的 I/O 性能,而且有效的节省客户的硬件投入; 支持最多四台服务器共享同一阵列集群,包括 Windows, Linux平台; 支持完全的分级存储技术,磁盘阵列柜可混合使用 SAS 盘和 SATA盘,将用户访问频繁的数据存放在高性能的 SAS 硬盘,将不经常访问的数据存放在 SATA 硬盘,从而实现数据的分级存储,节约用户的投资; 可升级到无单点故障的拓扑(每台服务器与磁盘柜之间有冗余路径),提高应用的可靠性; 磁盘柜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满足大型数据库应用快速增长的存储空间的要求。 管理工作站 管理工作站访问基于 J2EE 平台上的应用,提供对各手持设备的使用进行统计、管理: 用户管理; 权限管理; 数据同步规则指定; PDA访问、同步记录查询、统计报表。 基于 Windows Mobile 或其他系统的手持设备 系统中提到的 PDA,运行基于 Microsoft CE操作系统,我们建议采用 Windows Mobile 5 或Windows Mobile 6 兼容系统,系统同时也支持 Symbian、嵌入式 Linux 等其他移动设备。 总体软件架构图 系统总体软件架构图: 上图 中“移动支撑平台”作为本项目中移动办公支撑平台的主题,提供的服务包括: 针对已有电子政务系统(图中的外部系统) ,提供技术层次上的服务( SOA)架构,保证与原有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连接; 利用移动运营商提供的各种服务组件、接口、协议为移动终端提供服务; 以服务方式为各种移动终端提供个性化服务(信息服务、定位服务、数据订阅推送服务等等); 内部的用户管理、安全控制、资源管理、计费管理等模块作为商业运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维护整个运营支撑平台的管理、收费服务; 该平台的总体特点如下: 面向服务架构( SOA)的移 动应用、综合应用、管理平台; 与邮件系统、 OA 等电子政务应用的方便连接、数据透明访问,可将这些应用方便的实施、部署在各类移动终端上; 针对公文流转类、数据查询类、移动巡检类应用的统一数据接口; 移动应用与传统的电子政务应用无缝集成; 通用多渠道数据交互技术; OTA( Over- the- Air Technology)空中下载技术; 针对各种应用、多种移动网络,实现统一的身份验证、数据传输、压缩、加密、推送服务; 移动应用工作流程序再造; 完善的移动应用计费、管理、监控平台。 客户端软件分层结构图 PDA客户端软件分层结构图: 软件服务总线( WebService)分层结构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整个系统的架构具有如下特点: 基于应用服务器(中间件)的 N层体系架构 基于组件的系统设计 以软件服务总线( ESB)为整个系统各组件的统一交互控制总线 支持各种类型的客户端访问 系统特点 技术先进性 建立结构化、标准化、多层次的信息获取架构,使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多种设备获得需要的信息; 基于掌上电脑的应用,采用高效率的跨平台的 .NET 技术结合开 发,做到效率与功能扩展的完美结合; 利用面向服务的应用模式,采用标准的 Web Services 协议,使得系统的开发以基于可重用的组件模式进行,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采用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通过移动手持设备,随时、随地查询需要的信息,支持 GPRS、 CDMA及未来的 3G 技术; 服务端采用基于 Linux 为中心,采用跨平台的 Java解决方案,建立区信息中心、管理系统、移动设备统一的数据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