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78页内容摘要:
项 目 部 管 理 越野车 辆 2 开工前 5 天 双排货车 辆 2 开工前 5 天 微 机 台 15 开工前 5 天 传真机 台 1 开工前 5 天 复印机 台 1 开工前 5 天 激光打印机 台 2 开工前 5 天 电话机 部 2 开工前 5 天 数码摄相机 部 1 开工前 5 天 数码照相机 部 3 开工前 5 天 建筑施工机具 建 筑施工机具 混凝土搅拌泵站 HBT60S 套 1 开工前 5 天 8 吨吊车 QY8 台 1 分项工程前 2 天 16 吨吊车 QY16 台 1 分项工程前 2 天 经纬仪 NE203 台 1 开工前 5 天 水准仪 AL32X 台 2 开工前 5 天 挖掘机 VOLVOEL210BEL 台 1 开工前 2 天 装载机 ZL50c 台 2 开工前 2 天 压路机 YZ16G 台 1 分项工程前 2 天 强制式搅拌机 JS750 台 2 分项工程前 5 天 自卸翻斗汽车 EQ3208G 台 8 开工前 2 天 混凝土振动器 HM40 台 10 分项工程前 2 天 钢筋弯曲机 GW401 台 3 开工前 2 天 钢筋切断机 GJS— 40 台 1 开工前 2 天 电焊机 BX3300 BX3500 台 6 开工前 2 天 木工多用刨床 MD300 台 3 开工前 2 天 卷扬机 JK/JM 台 2 分项工程前 5 天 打夯机 HW06 台 10 开工前 2 天 第 15 页 施工力量的准备 1)土建施工阶段,根据施工区的划分,选用施工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来承担本工程劳务,以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 2)技术力量的安排,以项目总工为首的技术管理人员 ,根据各阶段的施工计划安排进入施工现场,在工程施工紧张,技术力量不够时,可随时向公 司本部要求增派。 特殊工种人员可根据工程施工进展具体情况投入。 3) 作业队伍及管理人员在上岗前,应完成岗位职责教育,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对全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4)施工时项目部在西宁市卫生防疫站对项目部管理人员及特殊岗位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体检,劳务分包队伍由项目部督促进行全员体检,确保进入现场的人员身体健康。 7)劳动力及技术力量直方图 2020 年劳动力直方图 图 51 1015152015201520152015201015051015202530356 7 8 9 10 11 12普工人数技工人数 第 16 页 施工工序总体安排 ( 详见图 53 施工工序流程图) 总体施工原则是:先深后浅;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饰;先土建后吊装。 工程开工 屋外配电装置区基础大开挖 主控楼、附属配电、水工建(构)筑物基础开挖 基础验槽 基础定位放线 基础施工 基础回填 基础阶段验收 交付电气安装 屋外配电装置区 构支架吊装 主体施工 装修、水、电等施工 施工准备 主体阶段验收 基础验槽 基础定位放线 基础施工 基础回填 基础阶段验收 主体阶段验收 地下管道、电缆沟施工 屋外配电装置 区道路、场平 接地施工 软母线架设 设备开箱 电缆支架安装 一次设备安装 二次设备安装 二次设备调试 一次设备试验 电缆敷设及接线 分系统试验 整体传动试验 主控楼、附属配电、水工建构筑物区道路场平 全所传动试验 竣工验收、带电试运行 全所移交、投产 接地施工 电缆埋管 第 17 页 重要工序的施工方法 建筑工程重要工序的施工方法 1)土方开挖、回填施工 站内土石方工程 升压站及水泵房等采用机械大开挖及单独基坑开挖形式,人工予以配合。 ○ 1 基础土方开挖 a) 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按照规范要求放坡→切线分层开挖 →修坡→(坑壁支护)→留足预留土层厚度→清底→验收封底。 b)施工方法及施工要求 测量定位:根据施工图确定场地177。 标高。 按照土质、开挖深度及施工技术要求确定开挖放坡坡度。 并计算出基坑开挖尺寸。 现场用经纬仪将各轴线放出,并延伸至基坑外打桩定点。 再根据轴线放出基坑开挖线。 当开挖至 左右深度时,在基坑侧壁打高程控制桩以控制开挖深度。 基坑开挖:基坑采用人工开挖。 开挖过程中,若遇大的沙砾层,采用风镐进行开凿至设计高程。 边坡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放坡,保证边坡稳定,基坑上不堆积余土,挖出的土方随挖随运,不 得堆于基坑边 范围内就近回填。 开挖施工须认真按照高程进行,防止超挖、欠挖。 开挖至设计高程后,须及时通知技术人员验收,若达到设计标高,须及时通知监理、设计工代、甲方代表进行验槽,合格后及时进行封底或基础施工;若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有偏差时,应及时通知监理、设计单位,办理相关手续。 夯扩桩完成后基坑机械开挖时应距基底留置 土方采用人工开挖清掏,以保证桩身及钢筋不被破坏。 ○ 2 基础土方回填 a) 施工流程 坑内杂物清理→铺土→初平→夯实→取样检验→合格→地 坪标高。 b) 施工方法及施工要求 回填土须取样,作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以作为密实度试验依据 . 第 18 页 回填采用蛙式打夯机或振动夯进行,大面积回填采用振动碾压机进行。 土方回填必须采用合格填料进行分层夯填碾压,每层厚度不得超过规范要求:蛙式打夯机回填 , 振动夯 ;回填料粒径不超过 150mm。 各层回填在取样合格后才能进行上层回填。 夯填按照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夯夯相连,纵横交叉,分层夯打。 大面积夯打,行夯路线,由四周开始,然后再夯中间。 2): 本工程 计划安装 24 台单机容量 的风力发电机组和 1 台单机容量 的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 ,实施集电线路、 SVG 室箱变电气安装。 :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地基处理→基础垫层支模、混凝土浇筑→基础钢筋绑扎→基础支模→预埋螺栓安装→钢筋网、预埋件(轴线、标高)复核→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后浇带浇筑→预埋件 H 型钢安装→高强灌浆料施工→面层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温度检测)→模板拆除→回填→场地平整 ① 钢筋工程 施工流程:进货检验→钢筋放样→下料→加工→安装; 进货及加工 要求: a)、钢筋进场首先应检查钢材合格证、质保书,核对钢筋的规格型号,然后按规定进行取样作力学性能试验,确认产品合格后才能使用; b)、进场钢筋应分规格、分批堆码整齐,并挂好产品状态标识牌; c)、认真熟悉施工图,根据施工图明确的各种钢筋的相互关系认真放样; d)、编制钢筋加工下料单,制作时对照钢筋下料单进行,并根据进场钢筋长度和下料单明确的钢筋接头形式进行认真配料,杜绝钢筋浪费;钢筋搭接采用焊接,钢筋焊接(对焊、搭接焊)需现场进行见证取样,并试验必须合格; e)、钢筋弯曲时先进行试弯,待核对尺寸准确无误 后再进行成批加工;加工好的钢筋应分类分别堆码整齐,挂上标识牌,以便安装时不至于用错。 钢筋安装的质量要求 a)、钢筋的绑扎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不得出现少筋、漏筋、改变间距、以小代大的情况; b)、钢筋表面应平直、洁净,不得有损伤、油渍、漆污、片状老锈和麻点等缺陷; c)、钢筋的接头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相互错开; 第 19 页 d)、钢筋的间距偏差应≤ 20mm; e)、主筋保护层偏差应控制在177。 10mm 之间; f)、植筋时,植筋偏差应≤ 20mm。 ② 模板工程 基础施工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以设置后浇带为界,一次施工 完毕;基础模板采用15mm 厚复合木模板;模板拼缝处加 3mm 海绵胶带,以防止漏浆;模板安装前必须加脱模剂,以保证模板拆除后基础外观平整、光洁、美观; 基础模板安装:在混凝土垫层上二次放线定位后,将垫层上杂物清理干净即可进行模板施工;将制作好的基础模板拼装完成后借助脚手架管进行加固和校正; 基础上电缆沟模板安装:根据电缆沟宽度、深度的几何尺寸,用模板进行拼装; 模板安装注意事项: 模板安装前,必须将模板清理干净,并打光涂刷脱模剂; 模板安装完后应用支撑将模板与脚手架连成整体,防止轴线位移; 拆模时,混凝土应达到 一定强度方可进行,并做到用力适中严格禁止将成型基础面用作撬杠支撑,以避免砼表面及棱角受损; 模板拆完后应将所有材料及模板运到指定地点清理干净、堆码整齐,然后拆除脚手架,并将基坑内所有材料清理干净、回填; 质量要求 模板安装严格按施工规范及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进行施工和检查验收,应达到以下质量要求: 模板的拼缝宽度不大于 2mm; 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滑无变形 ,不得有粘浆,不得漏涂隔离剂; 标高偏差控制在177。 5mm 以内; 模板加固必须牢固,不允许产生松动及变形; 不符合要求的模板在工程中严禁使用。 ③ 混凝土工 程 混凝土的配置 本工程砼采用商品混凝土及现场搅拌拌制相结合的方案,现场配制工作由施工队技术人员负责;工程受委托试验单位,材料人员,施工技术负责人,对配合比及选用的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等进行审查,作为确定配合比和选择材料供应商的依据; 原材料要求:水泥选用水化热较低的 级水泥,进场后同样要求进行检验,合格 第 20 页 后方可使用,砂的含泥量要求不大于 2%,碎石的含泥量要求不大于 1%; 混凝土的搅拌 砼配制严格按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拌制,并严格计量;搅拌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塌落度,搅拌时间不少于 90s,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合格; 计量采用搅拌站上料装置微电脑称量控制,要求计量准确,计量允许偏差满足以下要求: 水泥、掺合料:177。 2% 粗细骨料: 177。 3% 水、外加剂: 177。 2% 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输送采用混凝土泵管输送至浇筑现场;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振捣点采用行列式排列,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 倍,振动器离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 倍,并不得靠近模板;振捣时从下往上逐点进行,防止漏振。 注意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插入下层混凝土 50 毫米左右,同时 注意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筑后应按照标高反复压平抹光,不得出现翻砂和表面干缩裂纹,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施工质量;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采用所内施工用水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14 天。 每天以 3 次为宜,并依据测温记录作相应调整; 混凝土测温及温控: 混凝土浇筑时要加强测温,测温点设在基础的近底部、中部和近上部,测温点的布置应避开电缆沟;测温采用测温仪,温感探头在混凝土浇筑时埋入;每测点 3 根深入砼的底部、中部及表层;测温的重点放在两个方面,第一 .混凝土的中心内外温差控制在 25℃以内 ,第二 .基面温度和基底面温度控制在 20℃以内;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技术人员每 1 小时测定温度一次。 砼浇筑完成后,前四天每 2 小时测温一次, 5— 7 天每 4 小时测温一次, 8— 15 天每6 小时测温一次,并做好记录;砼表面温度用水银温度计进行测温,其测点除与温感探头测点相对应外,在平面合适位置还应加密,侧面要每 5 米设一测温点;当温度超过控制温度时,可及时调整保温层厚度或养护用水量进行控制。 3) 4)构架基础施工 本工程构架基础为桩承台板独立基础,数量较多,混凝土浇筑量大,混凝土外观工艺要 第 21 页 求高。 :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垫层模板安装→垫层混凝土浇筑→钢筋制安→基础放大脚支模→支杯心模板→混凝土浇筑→基础拆模→终凝前杯口凿毛→混凝土基础养护→回填平场 ① 钢筋工程: a)施工顺序:钢筋进场力学试验→钢筋放样→钢筋制作→焊接接头力学试验→钢筋运输→钢筋绑扎→验收。 b)进货及加工要求: 钢筋进场首先应检查钢材合格证、质保书,核对钢筋的规格型号,然后按规定进行取样作力学性能试验,确认产品合格后才能使用; 进场钢筋应分规格、分批堆码整齐,并挂好产品状态标识牌; 认真熟悉施工图,根据施工图明确 的各种钢筋的相互关系认真放样; 编制钢筋加工下料单,制作时对照钢筋下料单进行,并根据进场钢筋长度和下料。风电场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78页
相关推荐
况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 下周主要工作计划 对下周主要工作安排做必要的文字补充说明 文本要求 1 级标题仿宋 3 号加黑 2 级标题 仿宋 4 号加黑正文仿宋 4 号 EXCLE表格宋体 12 号 公司 工 程 月 报 第 1 期 编制 审核 工程概况 简述工程建设规模工程整体计划项目投资计划工程建设目标等内容此内容作成固定格式如有重大变更相应调整 二工程建设情况 1 工程进度情况
体 易燃液体 化学实验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腐蚀品 自然物品 氧化剂 化学实验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遇湿易燃物品 化学实验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实验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 ( 1)、防爆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防倒吸 ( 2)、事故处理 A、创伤的处理 B、烫伤和灼伤 C、眼睛的化学灼伤 D、浓酸和浓碱 物理方法 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方法 化学方法 淘洗法 吸附法 过滤 蒸发结晶 5 、蒸馏
受灾的灾情。 答: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核事故。 结论: 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 (1)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 (2)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 人员伤亡 生理伤害(死亡、伤残等) 心理和精神伤害(恐慌、忧愁、痛苦等) 两方面 影响因素 灾害的强度 年龄、性别、收入、 居住条件、健康状况
李政道、杨振宁发现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的实验所证实. 历史回顾 —— 重要人物 丁肇中,( 1936~)与 ( 1931~)分别发现 J/ ψ粒子,找到了美夸克存在的证据, 1976年获诺贝尔奖. 历史回顾 —— 重要人物 1896: ( U)放射现象. 1897: P.amp。 ( Po)和镭( Ra). 1899:卢瑟福发现 射线 , 射线. 1900:维拉德发现 射线.
.............................103 香烟内盗案 ............................................104 员工宿舍的失窃事件 ....................................105 盗用信用卡 ............................................107 更衣室失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