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内容摘要:
③维新派主张用和平和改良的方式,幻想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4. (1)结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2)原因:帝国主义的支持;革命政权中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袁世凯玩弄武力威胁和 (3)过程: 1912年 2月,袁世凯迫使宣统帝退位; 1912年 3月,袁 5.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 6. (1)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 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 而且,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清朝皇室继续保留。 这 (2)认为辛亥革命胜利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结束了。 与此同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有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因此,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所以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3)认为辛亥革命既有它胜利的地方,又有它失败的地方,理由是:辛亥革命从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等方面看,它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7. (1)相同点: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都建立了不同性质的政权;其失 败都是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所致;都有体现了资本主义 (2) ①性质不同,前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者是 ②领导阶级不同,前者是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③结果不同,前者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后者只是沉重打击 例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确立了 ( ) B. 【 答案 】 D 解析: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为了防止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的 袁世凯专权,在学习美国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的同时,规定 “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 答案 】 C 例 当历史学家谈起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 ) 解析:关键是通过比较找出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反法西斯 主义和黑人民权运动三个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问题。 《 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 》 突出体现了民主和共和,反法西斯主义突出体现 了民主和反对侵略的主旨,黑人民权运动主要是反对种族歧视 和维护黑人的民主权利。 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 一文中说: “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 陈独秀在 《 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 一文中指出: “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 „„ 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 ?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 ?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 ?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 第 (1)问要明确“ 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 ” 的真正含义,本题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洋务运动采取了哪些发展近代工业的措施。 第 (2)问中的 “ 准备 ” 可从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提出革命纲领等方面归纳, “ 如何将 ‘ 大树 ’ 砍断的 ” 实际上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第 (3)问实际上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袁世凯如何窃取革命果实。 第 (4)问可从新文化运动的角度分析归纳。 (3)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 ?何以见得“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 (4)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 【 答案 】 (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派遣留学生;创建新式海 (2)创立了革命团体,如兴中会,进行革命宣传;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两百多年的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3)原因:辛亥革命不彻底。 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革命纲领的不彻底。 表现:袁世凯、张 (4)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 (1) ①国际: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道路;1919 ②国内:袁世凯为称帝基本上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北洋军阀政府实行黑暗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新文化运动促使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 (2) (3) ①第一阶段: 1919年 5月 4日至 6月初,运动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主要 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②第二阶段: 6月初以后,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形成三罢斗争 (罢课、罢工、罢市 ) (4)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使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免除曹、陆、章三人的职务,拒签和约 ) (5)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 (1)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并登上历史舞台。 此后,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 —— 中国共产党来领导革命,这 (2)指导思想: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更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与此前指导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相比,是最革 (3)革命的前途:此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社会,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 (4)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3. (1) 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②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 (2) ①时间: 1921年 7月 23日;地点:上海 ②内容:正式确立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 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选举党的中央机构 —— 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 ③意义: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 (3) ①主要原因:由于中共一大中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及革命任务的 ② 1922年 7月,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 ——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 —— 打倒军阀,推翻 ③ 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 4.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人运动中,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改组国民党问题。 大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国 5. ①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925年,五卅运动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③ 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势力。 ④经过: 1926年 7月,北伐战争开始,很快歼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 1926年底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1927年 (4) 标志: 1927年,国民党内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先后发动“四 一二”和“七 一五”反革命政 原因:客观上,敌人力量强大;主观上,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缺乏经验,共产国际错误指示,陈独秀在革命后期放弃领导权。 例 1919年 5月 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 —— 昨日之游街大会 /曹汝霖宅之焚烧 /青岛问题之力争 /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答案 】 C 解析:材料型选择题必须紧扣材料,从题目的信息得知这是五 四运动的报道,据材料的“青岛问题的力争”可知这是外争国权。 从“曹汝霖宅之焚烧”可知这是内惩国贼。 【 答案 】 C 例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 ) B. D. 解析: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 动相结合。 因此本题答案 C。 【 答案 】 C 例 1918年底到 1919年 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 1919年 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 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B. C. 解析: 本题要注意国人的态度是呈现相反的方向变化的,要运用变化的历史观看分析。 A项仅提及国人对协约国的肯定,但没有提及后来对列宁理论的肯定,不合题意; B项表述错误,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据理力争,并没有退让; D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思想主流是在五四运动后才出现,而题目中的只有在 4月份,五四运动没有爆发。 1.“ (1)含义: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相关推荐
考核评价(满分 10 分) 车间主任综合考核评价(满分 20 分) 最终考评结果将以规定的表格格式,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人力资源部,作为学员机动工资发放的参考和依据。 电气车间 运行值班 岗位 倒闸操作纪律 管理 制度 27 ,值班 长 应随听随记,不准全部听完后在填写记录 ; ,不得凭记忆重复 ; ; ; 中,监护人应对照操作票按顺序逐项唱票,严禁凭记忆唱票 ; ; ,严禁凭想象判断 ;
一、“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 ( 1)多位艺术家参与创作 ( 2)最著名的壁画是米开朗基罗创作的 《 创世纪 》 和 《 最后的审判 》 ( 3)壁画场面宏伟、形象生动 ( 4)宗教题材为主 ( 5)反应人文主义色彩 西斯廷小教堂壁画艺术的特点 西斯廷小教堂 《 创世纪 》 —— 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一座丰碑 为什么说 《 创世纪 》 和 《 最后的审判 》 是人类思想的宝贵遗产 二
的事推到下周。 一些工作的安排部署,很长时间才能拿出方案,传达布置到基层已时过境迁,不了了之。 工作不实既是一 个工作作风问题,更是一个思想作风问题,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表现。 究其根源,是安全生产事业心、责任心问题,是传统思维和利润至上的表现。 要视其为安全生产工作领域的重大隐患,坚决予以根治。 对策措施: 一是树立责任心。 目前安全形势严峻,国家把安全生产摆在了与人口、资源
................................... 32 泊车服务案例 ..................................................................................................................... 33 泊车服务案例 .........................
乙方必须科学安排劳动力,进行合理、有效组合、控制、 跟踪、指导,确保工效; 本合同单价是考虑了乙方已充分预见可能的劳动力不平衡的情况之下 7 来确定综合单价的,故在甲方安排抢工期间,乙方必须无条件服从并配合甲方的抢工安排,确保满足甲方对抢工劳动力的要求,必须想方设法 其他工程或施工队调剂符合工种要求的劳动力;若乙方在甲方要求的时间内不能满足所需调剂的劳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