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加工企业iso质量体系管理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由生产车间具体负责落实。 五、成品不合格品的控制 车间接到不合格品通知后,按处理意见对可以返工的进行处理,对不 能返工的作报废处理,并查找责任人 及进行 原因 分析 ; 返工后的成品必须重新检验。 因原料或其他原因造成加工的产品卫生指标未达标而不合格时,若不能返工处理,则立即销毁,决不流入食品市场。 不合格的处理,由质量负责人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评审后做出处理意见后执行,必要时报总经理批准,由 生产负责人 (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实施处理,并做好处理记录。 第十二章 产品召回管理程序 一、目的 当公司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召回法律法规的情况时,实施通知和 产品 召回,最大程度地减小危害,维护消费者利益。 二、适用范围 公司己售产品的卫生指标被发现不合格时启动本程序。 其他方面不合格,实施《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政府食品监管部门要求召回,本厂自行召回时,适用本程序。 三、职责 质标部负责对不合格产品批抽样后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和质量判定。 办公室负责产品追溯及措施制订。 办公室 (销售部 )负责产品召回具体事宜。 四、工作程序 产品通知和召回流程 发现产品不合格→抽样化验→产品追溯→制作产品召回通知和召回文稿→发布产品通知召回公告→召回不合格品→确定改进措施→销毁不合格品→赔偿消费者 流 程说明 a、不合格信息收集和传递 公司销售人员发现本厂产品的不合格信息时,应予收集情况信息,及时传真公司办公室,办公室人员及时报告公司有关领导及部门。 b、抽样化验 公司质标部按公司领导批示在两个工作日内到发现地抽样送本省权威检验机构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报告及时报告公司领导,若检验 结果不属实,应与发现人沟通;若检验结果属实,执行产品追溯程序。 c、产品追溯 由公司办公室启动产品追溯程序,公司质标部和生产部负责查找不合格源 d、由公司办公室制作产品通知和召回文稿 办公室根据 公司及有关管理部门 要求,制作产品通知和 召回文稿,报公司总经理审阅、批准。 e、发布产品通知和召回公告。 办公室在文稿被批准后,在媒体发布产品通知和召回公告。 f、召回不合格品 办公室和质标部应将回收的不合格品与合格品隔离,并作好《产品回收记录》 g、销毁不合格品 召回的不合格品由生产部和质标部组织采取适宜的方法销毁。 销毁方法应防止污染环境和被造假者利用。 h、消除危害源 公司生产部 会同质标部共同分析研究, 应采取 有关 措施彻底消除危害产生的根源,防止危害再次发生。 i、赔偿消费者 公司办公室应根据公司确定的赔偿方案和公司产品对消费者造成的实际损失, 采取以下办法赔偿或补偿消费者: 等量或超量换货; 退还购货款; 现金赔付。 相关记录《产品回收记录》 第十三章 检验室管理制度 一、 严格执行公司产品的 原料、包装材料、 半成品 质量检验 标准和检验标准和方法 ; 二、负责公司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检验和检验的计量器具周期检查工作; 三、按产品质量保证检查方式和检验项目规定进行负责产品出厂检验工作。 四、将检验结果及时上报本部门及相关部门,对不合格产品提出处理意见或措施方案,供组织评审,批准后的处理方案由生产及相关部门实施,质标部人员负责监督实施,并将 处理后的产品及时送检。 五、负责检测设备送检、校准、比对工作,建立健全公司检测设备台帐。 六 、负责整理、归案、检验记录、采购、验证记录,周检的记录工作,收集保管各种技术标准,并努力探索其最新时效性。 第十四章 设备管理制度 一 、 设备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由 公司 指派专人负责 ; 公司生产 设备的购置,大修及报废必须经 公司总经理 批准 ; 主要 生产 设备指定专人操作 和 保养维护 ;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自觉爱护设备,严格遵守规程,定期保养。 对设备外部尘垢要及时清扫、擦干净,发现 不正常情况及时向 上级 报告。 设备 生产 运转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非 岗位操作人员不得 擅自 使用操作设备。 设备的资料由专人保管,设备大修必须作好记录。 每年对设备维护保养好的操作人员应予以奖励。 二、各主要设备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在生产中使用的锅、台面等应每天工作开始前、工作完后进行清洗,每次清洗后必须擦干后才能使用; 机器设备的 维护 与保养 在作业前应 进行清洗干净,确保干净卫生。 每半年 应进行一次全面的 维护,并做好记录。 存放配料的桶、盆的 维护 与保养 存放配料的桶、盆等容器 必须使用食品专用,不能使用再生塑料桶、盆。 在使用前后必须进行清洗干净。 第十五章 检验设备管理制度 检验 设备管理由 化验室人员 负责保管 、 操作 、 保养维护 ; 检验 设备大修及报废必须经 公司总经理 批准 ; 化验室 操作人员必须自觉爱护设备,严格遵守规程,定期保养。 对设备外部尘垢要及时清扫、擦干净,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向部门主管报告。 化验室 设备的资料由 化验室 专人保管,设备大修必须作好记录。 每年对所有化验室设备进行检定或维修,取得使用合格证或检定证书,经检查不合格的设备严禁使用,化验室设备属强制检定的必须定期送检,除周期检定外,在使用前均需进行抽查或校正,有问题的设备应请专业人员修理并做好记录。 检验设备应放在特定环境下使用,以保证设备准确度,不得与腐蚀性物品接触。 由于化验设备精密度高,非专业检验人员,不得进入化验室。 检验结束后,应及时关掉电源,以防检验设备被高压烧坏,并清理检验设备表面卫生,做好维护保养备用。 第十六章 生产设备 、工具 清洗 实施细则 为加强生产车间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及 卫生管理,确保产品卫生 合格 ,特制定车间卫生工具设备清洗 实施细则。 非车间工作人员 未经允许 不得擅自进入生产车间。 凡进入生产车间的人员,必须按规定更换工作套服和洗手消毒,应严格执行《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由车间质检员执行检查并记录。 生产场所使用与产品接触的生产设备、设施(摊青台面纱网、输送带、 摊凉表面、 揉捻机工作面)表面、生产容器(匾、盆、桶),每班生产工作前由生产操作人员检查其干净程度,如不干净,用清水清洗干净并擦干,并对其进行紫外线消毒 30 分钟 后,方可投入生产或开机烘干。 每班生产完工后由生产操作人员对生产设备、设施表面、生产容器用清水清洗干净,并用配制好的消毒液(含有效氯 50ppm)喷洒消毒 23 分钟,用清水再次清洗后擦干(或自然晾干)后备用。 工作场所使用的用品、用具、器皿及其他与产品接触的物品, 不得置放在地面,不得与不卫生的环境中交叉使用。 生产包装场所,每班对其空间、操作台、地面用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 30 分钟,由包装车间管理人员实施,车间质检员负责监督、检查。 生产车间的走道、生产操作间室内每日收工时应打扫卫生,使之达到无 生产存留垃圾、地面及排水沟无积水,经常保持区域内无异味、无蚊虫、无老鼠、无蜘蛛网,设施表面无灰尘、无油污的良好状态。 生产车间排水沟出口、排气洞口用用防鼠铁栅栏隔离,库房要设防蚊蝇设施。 车间管理人员负责生产区设施的卫生管理工作及卫生记录资料的收集、填报、保管。 存放原、配料的匾、盆、摊凉网纱必须使用食品专用,不能使用再生塑料材料。 在每班生产使用前后必须进行清洗干净。 第十七章 各工序程序及关键工艺控制点 一、工序操作程序 (一)鲜叶(茶青)验收工序 鲜叶(茶青)外观基本要求 嫩、匀 、鲜、净,无病虫危害芽叶,无紫红色芽叶,无对夹叶。 鲜叶(茶青)等级标准 茶青级别 特级 一级 二级 芽叶 特征 单 芽 或 一芽一叶初展 一芽一叶 半开 展 一芽 一 叶 或 一芽二 叶初展 鲜叶(茶青)质量管理 收青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收青标准,凡达不到茶青级别的,视 茶青情况予以降级或拒收; 茶青验收合格后,必须按级别分类摊放,严禁混摊; 茶青摊放的目的:一是散发茶青中的水分,使茶青色泽变深,叶质变软,可塑性增加,便于造型;二是增强水解酶、转化酶、氧化酶等各种酶的活性,使茶青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 物、茶多酚在酶的上发生水解或氧化,使茶青品质朝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方向发展; 茶青摊放厚度及时间:茶青应摊放在摊青台(内铺网纱)内。 特级和一级应均匀薄摊,每平方米约摊放 ~ 公斤,摊放时间2~ 5 小时;二级及以下的茶青可适当摊厚,每平方米约摊放 5~ 10公斤,摊放时间不超过 10 小时。 雨水叶可适当延长摊放时间。 本工序为关键工艺控制点 二、杀青工序 杀青即是将鲜叶通过高温杀青,使酶遭到破坏,制止了酶促作用,然后使鲜叶的内含物在非酶促作用下形成绿茶的色、香、味等品质特征。 杀青是茶叶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 ,对绿茶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公司使用的是 XX 型滚筒杀青机,当筒体温度达到 220℃ 左右时,即可开始投叶; 在杀青过程中,以出叶口的杀青茶叶质量为标准,及时调整投茶叶量:如杀青过度,应适当增加投叶量,若杀青不足,则适当减少投叶量。 待杀青叶达到质量要求后,应保持正常、均匀、适量地连续投叶; 本公司以生产名优茶为主,因此在筒体出叶后,应立即摊凉,并用风机进行冷却,待杀青茶叶完全冷却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 杀青标准 茶叶级别 温度范围 特级茶 220250℃ 一级茶 180200℃ 二级茶 200℃左右 本工序为关键工艺控制点 三、揉捻工序。茶叶生产加工企业iso质量体系管理手册(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