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学基地建设项目内容摘要:

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在企业和社会背景的互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独立认知活动,通过探索、研究来获取知识,着眼于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意志,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开阔视野,巩固所学理论。 2. 按照 IT企业环境进行实践教学中心建设。 本实践教学中心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为 学生提供企业实训的主要场所。 它的实践环境建设包括在学校和企业两部分。 在学校以现有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为主,以 CDIO项目 为载体,在学校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团队精神; 在 企业 建设 以实践教学为目的的实训基地,使学生尽早熟悉企业环境,尽快适应社会。 在 学校的 3 年 学 习 期间,以“项目设计”为主体,尽量模拟企业的工程实践环境,在学校创造条件,培养工程师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与态度,为企业阶段的实践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软 环境的建设。 在不断完善 实践教学 中心硬件条件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本行业需要和工程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及技能需求, 着力建立和完善一套广东省 计算机 实践教学 中心的组织管理体系,制订企业培训及考核、评估大纲,摸索 计算机 实践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经验, 并 不断完善,使该中心成为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在行业中有重要地位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建设内容 1. 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依据社会需求、基地定位、专业特色,制定出适合本专业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根据总体目标,从社会、企业、校友和在校师生等各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出具体的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学习效果目标,并形成一个集合;依据依 据此目标集合,制定合理的实践课程与实践环节结构,制定出每类实践环 节的实践大纲,并明确实践大纲与实践环节对专业学习效果目标的贡献,形成整体教学目标达成矩阵;积极探寻符合教学实践规律、符合工程师成长规律的教与学的方法,一体化实现教学实践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 2. 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教师的结构,从企业中聘请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师资,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企业技术专家、高级管理人员担任讲座教授,聘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专业教研室兼职教师,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 骨干 为学生定岗实习指导教师。 改善教师的工程背景结构。 引进专业教师成员时注重专业结构的合理性,重点引进具有工 程实践 经验的人员 , 合理配置传统的学术型教师和实践型师资, 使得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更合理。 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中项目的核心作用,着力加强校内师资 , 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四 年内,使得本专业具有工程背景或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占总教师人数的 60%以上。 3. 在学校内模拟企业环境建设 在企业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汕头大学将以现有的软件工程实验室 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为基础,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硬件条件、师资队伍和管理制度,最终建设好一个能够尽量模拟 IT企业实践教学环境的学生 计算机 实践中心。 在航宇卫星科技现有 教育培训设施的基础上,与汕头大学 一 起,逐步完善企业计算机 实践教 学 的硬件设施,逐步满足在企业 培养阶段的学生 实践教育的需求。 4. 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的软 条件建设。 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三个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学校标准),着力建立和完善一套广东省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的组织管理体系,制订企业培训及考核、评估大纲,摸索实践中心的建设经验和管理模式。 32.建设目标和建设计划(建设目标和建设计划,包括实践专业、实践内容及企业课程等) 实 践中心 的建设目标是 : 1. 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建设模拟 IT 企业环 境的 实践教学中心 ,能容纳接受计算机以及 相关专业的学生数 量达到 100 人左右的人次 /年。 2. 扩大实习的实践种类,以便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到满意的实践课题和项目,并有对应的 依托单位 资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3. 建立一套高校与企业共建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的软环境 体系。 制订企业培训及考核、评估大纲,摸索 计算机 实践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经验, 并 不断完善,使该中心成为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 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中心 的建设计划 : 1. 本实践中心计划在 企业和学校建设两个不同类型 实践教学基地,具体建设地点双方再进一步协商。 在学校和企 业的 实践 基地 的配备可支持 50 名学生实习的设备和支持软件平台的采购相应套数和规模,将组织专门的队伍讨论、制定每类实践区域的实践方式和实践具体内容。 2. 管理保障措施 计划: 按照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的总体要求,本 实践中心 的建设经费除 希望得到省的实践基地建设经费支持外, 也 希望能尽力争取 到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并争取 学生在 校外 的培养 实践经费 至少 能适当 提 高。 3. 指导教师 队伍保障措施 : 建立 中心 合作指导教练团队,制定 师 资教练 队伍素质 的 提升机制。 制定 实践指导团队的 教学能力 交流、 互补提升 机制 ,建设双师型教 练 队伍。 4. 激励保障措施 计 划: 建立能力提升激励与绩效考评激励机制。 在 中心 总体架构下,将对责任心强、教学质量高、学生欢迎、热心团队工作的 教练 给予表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