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内容摘要:

点 ,居民点分布呈现如下特征 :山地居民点较为分散。 沿道路两侧居民点较为集中 ,交通条件较差的地区居民点较为分散 ,且规模较小。 居民点用地主要为宅基地、林盘地、院坝以及进户道路等。 村内现有各类不同结构的村民居住房 ,坚固房屋 (砖混、砖瓦 )、普通房屋 (泥瓦 )和棚房建筑面积比为 :%:%:%,受 地震影响 ,受 地震影响 ,永宁镇笔山村、大桥村、柑子村、金宝村、金洞村、兰池村、平桥村、铺子村、荞子村、桃花村村民房屋受损严重 ,急需整改。 永宁镇笔山村、大桥村、柑子村、金宝村、金洞村、兰池村、平桥村、铺子村、荞子村、桃花村的产业特点形成现状居民点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村农房建设相对落后。 其居民点的分布无论是从地域分布上看 ,还是对其进行职能划分 ,存在重点不突出 ,它表现出的是无序发展势头。 目前永宁镇笔山村、大桥村、柑子村、金宝村、金洞村、兰池村、平桥村、铺子村、荞子村、桃花村的农村居民点分布相对分 散 ,综合功能不明显 ,分散居住状态 ,导致基础设施、道路林盘占地过大 ,生活垃圾随意排放 ,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致使生产层次低 ,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受到制约。 随着永宁镇笔山村、大桥村、柑子村、金宝村、金洞村、兰池村、平桥村、铺子村、荞子村、桃花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完成 ,村域内基础设施的改善 ,以及村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 ,人们开始对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针对永宁镇笔山村、大桥村、柑子村、金宝村、金洞村、兰池村、平桥村、铺子村、荞子村、桃花村的现状 ,进行挂钩试点项目 ,是必然趋势。 为切实推进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次规划的拆旧区农村建设用地 ,主要为农村居民点用地实施整理 ,通过整理 ,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确保项目区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 ,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根据拆旧区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分析 ,拆旧区农村居民点面积 亩 ,人均面积严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虽然有相对集中的院落 ,但宅院占地过大 ,院落内分布有较多的竹林及杂木形成的林盘地 ,经济价值较低。 在项目实地调查踏勘工作中 ,通过逐户调查 ,并结合苍溪县政府 提供的资料 ,拆旧地块 186 块 ,涉及 213户 ,805 人 ,整理农村建设用地 亩 ,新增耕地 亩。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苍溪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春早 ,气温多变化。 夏无酷热 ,雨集中。 秋雨较多 ,湿度大。 冬无严寒 ,霜雪少。 降雨分配很不均匀 ,主要在夏秋两季。 项目区多为中低山和丘陵 ,灌溉水资源则主要依靠天然降水 ,结合修建地表蓄水工程来实现项目区的灌溉。 通过实施挂钩试点项目中土地整理部分 ,可使项目区的水资源充足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 达到水土资源平衡。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分析 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是指对项目区影响土地有效利用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的分析。 (1)土地质量下降。 项目区的坡耕地在雨水的冲蚀下 ,在暴雨季节 ,常造成较严重的水土流失 ,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也随之流失 ,造成地力下降。 (2)人地矛盾加剧。 项目区本身就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 ,加之建房、修路等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更加剧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3)项目区农业生产缺水 ,限制了项目区耕地的最大作用发挥。 主要对 策 通过对农村建设用地主要是农村宅基地的整理 ,增加耕地面积 ,以及通过挂钩试点项目中的土地整理部分 ,薄改厚和田块小并大 ,增加耕地面积 ,改善耕地质量。 新建完善渠系以及配套和农田基础设施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耕地灌溉率。 配套和完善项目区田间道、生产路 ,改善交通条件。 通过以上田、水、路的综合治理 ,达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 ,兼顾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统一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高农田集约化和水利化为目的。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就是通过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 性的鉴定 ,评价土地对一定用途的适宜性程度和限制性程度。 土地的适宜性是指一定土地类型对一定土地用途的合适水平 ,它可以按土地的现状或按改良后的状况加以考虑。 挂钩项目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对挂钩项目复垦后的土地用于农用地的适宜水平进行评价 ,得出评价单元是适宜于作为耕地 ,称为综合性适宜评价。 在此基础上对适宜于作为耕地的评价单元进行单一作物的适宜性评价 ,得出适宜种植作物的种类、结构及布局 ,称为针对性适宜评价 ,从而指导开发整理后土地的高产、优质、高效利用。 土地的综合性适宜评价和针对性适宜评价可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 ,采用公式 : P∑α iPi, P 为总得分 ,α i 为第 i 个因素的权重 ,Pi 为第 i 个因素的评价得分 ,∑αi1,因素的选择及因素权重的确定可采用特尔斐测定法。 选取耕作难易性、防止侵蚀难易性、土壤条件和水热资源四项土地质量指标进行适宜性分析 , 经过综合性适宜评价和针对性适宜评价 ,项目区耕地资源得到增加 ,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适宜性增强。 复垦的耕地主要适宜于作为旱地 ,适宜于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 公众参与分析 经入户调查和 宣传动员 ,区域内农民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十分迫切 ,积极性高 ,拆旧地块农户普遍欢迎挂钩项目 ,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支持度很高。 迫切希望通过实施该项目区以改善居住生态环境 ,增加收入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 项目区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项目区规划阶段公众参与情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与苍溪县永宁镇笔山村、大桥村、柑子村、金宝村、金洞村、兰池村、平桥村、铺子村、荞子村、桃花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建成后 ,可全面改善项目区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更好地治理水土流失 ,提 高耕地质量 ,增加耕地面积 ,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当地群众对项目区实施的积极性很高 ,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 ,当地镇、村、社干部及群众大力拥护 ,积极参与到可研阶段实地踏勘、资料论证、初步规划等各项工作中来 ,为项目区的初步设计、论证等谏言献策 ,表现出了很高的激情。 公众对项目区的主要意见 在编制实施规划前 ,由县人民政府组织 ,国土、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电力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镇人民政府、村等的干部社员代表参加的挂钩项目区征求意见会。 大家都一致同意对项目区内分散闲置的农村宅基地进行归并整理 ,并将给予全力 支持。 同时 ,也提出了在结合项目区实施过程中 ,应给予适当的住房搬迁补贴和配套集中安置区的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 项目区申报后公众参与方案 该项目区申报后 ,苍溪县人民政府将成立专门的协调领导小组 ,由国土、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电力、交通、东溪镇人民政府负责人为成员 ,负责项目区全过程的协调处理。 同时成立技术组 ,从上述部门中抽调业务精、作风硬的人员组成 ,全面负责项目区的设计 ,实施中的技术指导和问题处理。 在项目区实施前 ,将建立激励机制 ,让当地老百姓投入到项目区的各项工作中来 ,对新增耕地将无偿与当地 群众种植 ,从而尽可能降低国家资金投入。 效益分析 项目区投资总成本 项目区总投资 ,按挂钩周转指标面积 ,亩均投资 万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效应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 ,繁荣农村经济 ,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本项目的实施 ,增加并改良了土壤 ,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深入挖掘了农村内部的潜力 ,提高了农业综合效应 ,增加了农民收入。 此次通过整理农村建设用地 亩 ,新增耕地 亩 ,新增耕地内可以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产业 ,公司加农户产业化来发展第一产业 ,大力发展农业。 保证了当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提高。 该项目区实施后 ,可以带动东溪镇的发展 ,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利用这些乡镇的区位优势、资源、交通、人居环境等优势 ,大力开发生态农业、农业观光、休 闲旅游等产业 ,可以给当地富裕劳动力提供充分就业机会 ,减少了外出务工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不稳定影响 ,也保证了当地农民收入的提高。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对搬迁农户集中建立农民新居 ,农民新居内实现了水通、电通、气通、电话通、路通 ,人畜分离大大降低了疾病的发生 ,改善了农村杂乱的居住环境条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