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xx-20xx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织锦 ,作回文诗以赠之。 ”。 “ 黄云城边 枝 欲栖 ”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 5 分) 答: 本诗描绘出 一幅 晚鸦 思妇 图。 傍晚时分 归鸦 栖枝 ,织锦 秦州女 空房中 思 念丈 夫 ,孤独 自伤 的情景。 (2分 ) “ 黄云城边枝欲栖 ” 一句突出城边景色之 暗淡 , 营造了 孤寂 冷清 的氛围 ,奠定了诗歌之 感伤 基调。 (3分 ) 织锦秦 州 女 的情感的。 请就其中两 点做分析。 ( 6 分) 参考: (答对两种即可 , 每点 3 分 ,手法 2 分,分析 1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① 渲染 , 以归乌夜啼渲染氛围, 为 下句 表现 织锦 秦州女 思亲念远的 孤苦作铺垫。 ② 用典 , 化用窦滔妻苏氏织锦赠回文诗的典故, 使 织锦 秦州女 思念 丈夫的情感 内蕴更加丰厚。 ③ 细节描写 , “ 隔窗语 ” 或 “ 停梭怅然 ” 等 细节描写 细腻 , 让人 能 真切感受 到 思妇 的 孤寂哀伤。 ④ 比喻, “ 泪如雨 ” 运用了比喻( 夸张 ), 形象 地 刻画 了一个独自 哀伤 的 思妇 形象。 译文: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 在织机中织布 的秦川女子,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 她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 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 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 1分,共 6分) ( 1) 《劝学》 中的句子 “ 君子 生 非异也 , 善假于物 也 ” 说明善于借助外在的条件,是君子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 (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 难酬的苦闷心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人生如梦 , 一 尊 还 酹 江月。 ( 3)《蜀道难》中说明了蜀道的艰险,强调飞禽走兽都难以越过和攀爬的诗句是: 黄鹤之飞尚不 得 过 , 猿猱欲 度 愁攀 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 25 分)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禄儿给何彬写信缘于真心的 感谢,信写得情真意切,体现了一个孩子的真诚与感激,而何彬的回信则显得被动。 B.禄儿最后根本就没有得到何彬的的花篮,禄儿仰着胖的脸儿,呆呆的望着天上,表现了极其失望的心理。 C.作者不事情节的铺排,而以何彬思想的转化为线索,集中笔墨揭示何彬的内心冲突,侧重人物的心理描写。 D.何彬的形象,在当时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他实际上是个时代病的患者,是冰心从生活中概括出来的典型,是冰心对当时社会问题深入思考的艺术结晶。 E.程姥姥和禄儿在文中同属次要人物,没有程姥姥的出现,禄儿的出场就显得突兀,所以说,程姥姥在小说中的作用极其重要,不可忽略。 【选 DC】 (5分, D3分 ,C2分 ,E1分 ,A、 B 0分 ) ( A.主人公的回信也是发自内心的。 B. “ 极其失望 ” 错, “ 呆呆的望着天上 ” 表现了禄儿的单纯、不理解的情态,同时也是作者的虚笔写法。 , 而禄儿用自己的真诚、单纯融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坚冰,极其重要。 ) ( 2)小说开篇用很多笔墨写何彬日常生活的细节,用意何在。 ( 6分) 答: ① 交待了主人公 孤独冷漠的性格 ; ② 为下文主人 公出现巨大的心理变化作铺垫,前后形成鲜明的 对比 ,增强小说的表现力; ③ 暗示 五四运动低潮期后令人压抑的沉重的 社会现实。 ( 6分,每点 2分。 意思对即可。 ) ( 3)《超人》是冰心 “ 爱的哲学(母爱、童心、自然) ” 的文学实践的力作,小说中是如何体现这一 “ 爱的哲学 ” 的。 请简要分析。 ( 6分) 答: ① 主人公外冷内热,内心毕竟还有母爱的温暖, 母爱是内在动力 ; ② 禄儿的 感谢情真意切, 感化 了主人公; ③ 禄儿送给主人公的一篮金黄色的 野花儿净化 了主人公,童心和自然是外在动力。 ( 6分,每点 2分。 意思对即可。 ) ( 4)小说以 “ 超人 ” 为题目, 有读者认为 换成 “ 病人 ” 会更好。 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为什么。 ( 8分) 答: (示例一)不同意。 理由: ①“ 超人 ” 概括出了主人公独来独往、悲观厌世、没有人味的 冰冷形象 ; ② 暗示 五四运动低潮期 后 “ 超人 ” 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和普遍性; ③ 体现了作者 “ 爱的哲学 ” 的写作目的,指出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都做不了超人 ,有警醒拯救之意。 (示例二)同意。 理由: ①“ 病人 ” 概括出了主人公独来独往、悲观厌世、没有生气的 病态形象 ; ② 暗示 五四运动低潮期 后 “ 病人 ” 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和普遍性; ③ 体现了作者 “ 爱的哲学 ” 的写作目的,意在 医治解救。广东省汕头市20xx-20xx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相关推荐
/6 由水星非常靠近太阳,人眼很难看到,哈勃望远镜无法 对其进行安全的摄像。 它是太阳系中密度第二大、公转速度最快的行星。 金星 最高温度: 447摄氏度(昼夜温差小) 大气层:有二氧化碳、浓硫酸组成 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大气层密度的 100倍 大气压强:相当于地球大气压强的 90倍 相当于地球水下 900米处的压强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太阳从西方升起,从东边落下) 亮度:仅次与太阳和月球
( 1) A、 B、 C 是被回收的物质, A、 C 分别是(写名称) A C ( 2)所用的试剂分别是(写名称) Ⅰ ,Ⅱ ,Ⅲ。 ( 3)三步操作分别是 ① ② ③ ( 4)在实验室中操作①应该在 (填仪器名称)中进行。 21.( 12 分) 某同学利用废铁屑(含有 Cu等与盐酸不反应的杂质)来制备 FeCl36H2O,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A 中放有 mg 铁粉
要 学会求救 遇到意外不慌张, 想尽办法来求救。 具体情况说清楚, 救助办法听明白。 急救专用电话 120。 拨打 120电话,应该讲清楚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病人的病情、病人的住址、附近明显的标志、用来联系的电话,便于救护车快速准确地赶到。 煤气中毒后 通风又求救
应及其应用. 【专题】 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氧化反应就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B、氧气不易溶于水,但鱼虾照样能在水中生活; C、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 D、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 一种物质的反应,有些物质的燃烧不属于化合反应,如蜡烛的燃烧. 【解答】 解: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故 A选项正确;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
确的一项是 ( ) A. “调节功能 ”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 ,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1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
应热数据的大小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度大小 D.用原子(或离子)半径数据推断某些原子(或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16.有下列物质:酸:盐酸、硝酸、醋酸、稀硫酸;盐(包括正盐和酸式 盐):钾盐、钠盐、钡 盐。 在水溶液中相互混合反应,符合离子方程式: 2H++SO23 =SO2↑+H2O 的化学反应的组合共有 ( ) A. 10 个 B. 8 个 C. 6 个 D. 4 个 第 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