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钠及其氧化物内容摘要:
气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铝反应产 生氢气。 【 典例导析 2】 将一定质量的钠、钾 分别投入到盛有相同浓度和体积 的盐酸的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 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Na、 K的质量一定相等 Na的质量小于 K的质量 A表示 Na与盐酸反应,曲线 B表示 K与盐 酸反应 HCl的量不一定相等 解析 本题考查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多 少及速率大小;由图可知,二者生成氢气的质量 相等,故需钾的质量要大;因 K与氢离子反应剧 烈、速率快,故生成等质量氢气所需时间短,曲 线 A为钾与盐酸反应。 答案 B 【 典例导析 3】 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 生成物 g 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 80 mL 浓度为 mol/L的 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 的成分是 ( ) Na2O2 NaO2 解析 由于中和后的产物是 NaCl,可知 n( Na) =n(HCl)= mol/L L= mol,m(O)= mol 23 g/mol= g,介于 g( mol) 与 g( mol)之间,可得出原生成物是 Na2O与 Na2O2的混合物。 C 要点三 Na2O2的特殊性质 、漂白性 ( 1)化合价与性质的关系 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氧化性。 ( 2)强氧化性的表现实例 与 SO2: Na2O2+SO2 Na2SO4 与 FeCl2溶液:现象:生成红褐色沉淀 与 Na2SO3溶液: Na2O2+Na2SO3+H2O Na2SO4+2NaOH 与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 与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同时 产生无色气泡 Na2O2 特别提醒 Na2O2与具有还原性的盐溶液反应时,理论上可以认为 Na2O2先与盐溶液中的 H2O反应生成 NaOH和 O2,然后 O2与还原性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合并,即得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O2与 CO H2O反应的重要关系 2CO2+2Na2O2 2Na2CO3+O2 2H2O+2Na2O2 4NaOH+O2↑ (1)物质的量关系 无论是 CO2或 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 ,通过足量的 Na2 O2时 , CO2或 H2 O与放出 O 2 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 2∶1。 ( 2)气体体积关系 若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 ( 或单一气体 ) 通过足量 Na2O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等于原混合气体 体积的 ,也等于生成氧气的量。 21( 3)电子转移关系 当 Na2O2与 CO H2O反应时,物质的量关系为2Na2O2~O2~2e。 ( 4)固体质量关系 相当于固体( Na2O2)只吸收了 CO2中的 “ CO” 或H2O中的 “ H2” ;可以看作发生相应的反应:Na2O2+CO Na2CO Na2O2+H2 2NaOH (实际上两反应不能发生 )。 ( 5)先后顺序关系 一定量的 Na2O2与一定量的 CO2和 H2O( g) 的混合物的反应 , 可视作 Na2O2先与 CO2反应 , 待 CO2反 应完全后, Na2O2再与 H2O发生反应。 【 典例导析 4】 运用比较法是化学科学中研究物 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请运用比较法解答各 题。 过氧化钠几乎可与所有的常见气态非金属氧化 物反应。 如 :2Na2O2+2CO2 2Na2CO。高二化学钠及其氧化物
相关推荐
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 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 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 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 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 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 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 2248人,其中 1004人死亡。 骨痛病事件
速度 V1沿光滑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质量为 m的物体从 h高处自由落下,恰落入车中砂里。 则车速度 V2变为多大。 例三: V1 V2=? M m 在子弹射入木块,弹簧还没来 得及被压缩时,子弹和木块组成的 系统动量守恒吗。 思考分析 讨论 1 在光滑水平面的车上有一辆平板车,一个人站在车上用大锤敲打车的左端。 在连续的敲打下 ,这辆车能持续地向右
1959— 1961) 这块 ‚ 卫星 ‛ 田号称 ‚ 亩产四万三千斤 ‛。 后来,稻穗上的姑娘回忆说: ‚ 那年,队长带着我们连夜突击,从附近将 33亩即将成熟的稻连根拔起,移栽到 ‘ 卫星 ’ 田里。 几十万棵稻穗一夜间移栽到一亩田里,丝风不透。 为了防止稻穗倒伏,还从山上砍来近千斤圆竹,穿插中间搭上架子。 我就坐上了稻穗,有人喊来记者照了相。 ‛ —— 《 新华文摘 》 理想对照现实
C、民族的创造力 D、民族精神的力量 D • “即使在战争艺术与战争科学上,他们 (指中国人 )也低于我们的水准。 这不是出于无知,而是他们本意不愿如此,因为他们都鄙视人类所有产生或者导致侵略的行径,也因为他们 ——似乎在遵循着为不少人误解并夸张到可怕地步的基督教崇高的教义 ——厌恶战争本身。 ” 法国近代思想家莱布尼兹 《 中国近事序言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如果世界上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