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内容摘要: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18.《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 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19. 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年到 1937 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 成了江宁、镇江、虎门、 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来源 :学 |科 |网Z| X| X| K] [来源 :学科网 ZXXK] ,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1948 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 这一政策转 变 ,由防范军事威胁为主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 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史学原论》 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 (碑碣及制造品 ),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 —— 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来源 :学科网 ZXXK] 二、非选择题(共 2 大题, 26 题 18 分, 27 题 20 分) ,联系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2~ 1793 年英使马戛尔尼来华概况简表 英国使团准备 清朝政府态度 祝寿礼品 天文仪器、地球仪、望远镜、秒表;战舰模型、毛瑟枪、连珠枪、利剑;有关城市、教堂、城堡、陆战与海战、船坞、赛马等的写生画等。 被视为“奇巧”之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