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高中高三月考语文试卷内容摘要:

D 凤被宣称为“百鸟之王”,是氏族部落首领在氏族部落的不断联盟、 融合中而成为大一统的帝王的写照。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05分) 四、(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19题。 ①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 “春。 ”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 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贴而具足对称的美。 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 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想来一定是个美人。 ②然而实际上春 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 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 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③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 但这完全是 精神上的春 ,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 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粟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④再迟个把月罢,就像现在: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 可是一日之内,乍暖乍寒。 暖起来可以想起都市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 天气又忽晴忽雨,偶一了出门,干燥的鞋子往往拖泥带水归来。 “一春能有几番晴”是真的;“小楼 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单调得很。 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 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 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 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 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 ⑤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实际, 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 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 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 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温和上,正是气候最温和的时节。 此外,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心目。 古人有词云:“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 ”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全青,而惹人注目。 这种美景,是早春所见不到的。 自然对人的恩宠,也以此时为最深厚了。 ⑥讲求实利的西洋人,向来重视这季节,称之为 May(五月)。 May 这个字,原是“青春”、“盛年”的 意思。 可知西洋人视一年中的五月,犹如人生中的青年,为最快乐、最幸福、最精彩的时期。 这确是名符其实的。 但东洋人的看法就与他们不同:东洋人称这时期为暮春,正是留春、送春、伤春,而感慨、悲叹、流泪的时候,全然说不到乐。 东洋人之乐,乃在“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便是那忽晴、忽雨、乍暖、乍寒,最难将息的时候。 这时候实际生活虽然并不舒服,但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在精神上是最愉快的。 故西洋的“ May”相当于东洋的“春”。 这两个字读志来声音都很好听,看起来样子都很美丽。 不过May 是物质的、实利的,而春是精神的、艺 术的。 东西洋文化的判别,在这里也可窥见。 (《春》节选,丰子恺) 16.( 4 分)第三自然段中,( 1)“漏泄”一词表达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 ( 2)联系全文看,“精神上的春”的意思是什么。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6 分)( 1)第二自然段中说“深知暮春以前的 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作者纵向列的三点理由是什么。 ( 2)第五自然段中说“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作者横向列的两个理由是什么。 答:( 1)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4 分)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春徒美其名”。 最后一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4 分)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 两项 是( ) A 作者开头写“春”这个字音容的可爱,是为了反衬早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 B “一春能有几番晴”“小楼一夜听春雨”“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作者引用这些诗句使散文语言更为典雅庄重。 C 本文采用来叙夹议的写法。 文中的“叙”是为了表达感情,文中的“议”是为了证明作者自己的观点。 D 这 篇散文的思路明晰,先写春的名称的可爱,然后纵横开合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最后写了东洋人和西洋人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