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xx届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都是混合物,所以错误. C、单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液氧是单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 氧化硫符合定义,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生铁中含有铁和碳,是混合物,所以正确. D、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包含多种单质,是混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酒精、碳酸钙符合定义,所以错误. 故选 C. 【点评】 物质的分类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溶于水放热或吸热取决于扩散与水合过程的相对强弱 B.生产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砂、烧碱、石灰石 C.凡是均一、稳定的液 体都是溶液,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D.空气按体积比计算氧气氧气最多,氮气次之 【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物质溶于水的过程考虑; B、生产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砂、纯碱、石灰石; C、据溶液的特征分析; D、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解答】 解: A、溶质在溶解时,向水中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与水分子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故物质溶于水放热或吸热取决于扩散与水合过程的相对强弱,故正确; B、生产普通玻璃的原料 是石英砂、纯碱、石灰石,不是烧碱,故错误; C、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多种,故错误; D、空气按体积比计算氮气最多,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78%,其次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故错误. 故选: 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的特点和性质,熟悉溶质、溶剂的种类,物质溶于水的能量变化过程. 10.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离子( Mg2+)核内有 12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 2个电子 D.镁离 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 C、根据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分析; D、分析镁离子和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比较. 【解答】 解: A、由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有 2个电子,易失去变成镁离子,( Mg2+)核内有 12个质子,故 A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意义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 B正确 ; C、由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6>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 2个电子.故 C错误; D、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变成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变成 8;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6>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 2个电子变成硫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所以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 8.故 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了解及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11.将铁粉加到一定量 AgNO Cu( NO3) 2的混合溶液中,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 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渣含有的物质是( ) A.铁和铜 B.铜和铁 C.铁和银 D.铁、铜、银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铁.可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由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是铁>铜>银,将铁粉加到一定量 AgNOCu( NO3) 2的混合溶液中,铁先与 AgNO3反应,当反应完成后,再在与 Cu( NO3) 2反应.由题意可知,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铁, AgNO Cu( NO3)2全部反应生成了单质铜和银,所以则滤渣含有的物质是铁、铜、银.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2.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肯定错误的是( ) A.加热一定量碳铵( NH4HCO3)的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 B.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 C.向一定质 量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时,形成的溶液 pH的变化 D.向盛有一定量 Ba( OH) 2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测得烧杯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溶液的稀释. 【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 A、根据碳铵( 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B、根据金属镁比铁活泼以及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金属镁比铁多进行解答; C、根据水呈中性,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时,溶液呈碱性进行解答; D、根 据 Ba( OH) 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以及纯水几乎不导电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碳铵( 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毕后,固体质量为 0,与图象相符,故 A正确; B、金属镁比铁活泼,所以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金属镁用的时间少,而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金属镁比铁多,与图象不相符,故 B错误; C、水呈中性,溶液的 pH值为 7,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时,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值不断增加,最后等于 14,与图象相符,故 C正确; D、 Ba( OH) 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烧杯中溶液导电性逐渐减弱,当恰好反应时导电性 0,再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加,导电性逐渐增强,与图象相符,故 D正确. 故选: B. 【点评】 此题是多个知识点的考查题,能对多个物质的反应过程达到有效分析,并能结合读懂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13.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要证明 Cu、 Zn、 Ag的活动性顺序,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 “ 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 ” 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 Cu、 Zn、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而判断必须要做的实验. 【解答】 解: ① 铜丝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 ② 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锌>铜; ③ 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锌>氢;由 ①② 即可证明 Cu、 Zn、 Ag的活动性顺序为 Zn> Cu> Ag,实验 ③ 无需做.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 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 “ 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 ” 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无色透明的是( ) A. NaOH、 NaNO K2SO4 B. CuSO MgSO KCl C. Ba( OH) H2SO NaCl D. NaCl、 AgNO HNO3 【考点】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 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应注意常见离子在水中的颜色. 【解答】 解: A、 NaOH、 NaNO K2SO4这三种物质可以共存,且水溶液为无色,符合题意,故A正确; B、 CuSO4溶液为蓝色,不符合题意,故 B错误; C、氢氧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 C错误; D、氯化钠和硝酸银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共存问题,完成此题,需要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即物质间若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不能共存. 二、解答题(共 8小题,满分 58分) 15.化学用语 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合或化学式填空: ( 1) 2个汞原子 2Hg ; ( 2)氦气 He ;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 ( 4)铵根离子 NH4+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