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2内容摘要:
X、 Y、 Z依次为( ) A. Na、 F、 O B. N、 O、 P C. C、 F、 O D. C、 O、 S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分析】 短周期中有 X、 Y、 Z 三种元素,令它们核外电子数分别为 a、 b、 c,三种元素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 30,每个 XZ2分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38,则: a+b+c=30, a+2c=38,故 c﹣ b=8,且 Y 与 Z 可以形成 ZY2,可推知 Y 为 O、 Z 为 S,进而计算 X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确定 X 元素. 【解答】 解:短周期中有 X、 Y、 Z 三种元素,令它们核外电子数分别为 a、 b、 c,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 30,每个 XZ2分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38,则: a+b+c=30, a+2c=38,故 c﹣ b=8,且 Y 与 Z 可以形成 ZY2,可推知 Y 为 O、 Z 为 S,故 X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30﹣ 8﹣ 16=6,故 X 为 C 元素, 故选 D. 9.某主族元素 R 原子的质量数为 79,已知 R 的单核离子含有 45 个中子和 36 个电子,下列有关 R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R 位于第四周期 Ⅵ A族 B. R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H3RO4 C.元素 R 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H2R D. R 的阴离子具有强还原性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 某主族元素 R 原子的质量数为 79, R 离子含有 45 个中子和 36 个电子, R 原子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79﹣ 45=34,则为 Se 元素, R 离子核外电子数是 36,则 R 形成的离子为 R 2﹣ ,则 R 最外层有 6 个电子, A.根据其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判断; B. R 最外层有 6 个电子,其最高化合价为 +6 价; C. R 元素的最低负价为﹣ 2 价,据此确定其氢化物化学式; D. Se 的阴离子的还原性比硫离子强. 【解答】 解:某主族元素 R 原子的质量数为 79, R 离子含有 45 个中子和 36 个电子, R 原子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79﹣ 45=34,则为 Se 元素, R 离子核外电子数是 36,则 R形成的离子为 R 2﹣ ,则 R 最外层有 6 个电子, A. Se 元素,原子核外有 4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相等,所以 Se 属于第 VIA族元素,故 A正确; B.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所以 R 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 +6 价,则 R 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 H2RO4,故 B 错误; C. R 元素的最低负价为﹣ 2 价,所以其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H2R,故 C 正确; D. Se 的阴离子的还原性比硫离子强,硫离子还原性较强,所以 Se 的阴离子具有强还原性,故 D 正确; 故选 B. 10.含下列化学键的物质,可能为单质的是( ) A.只有离子键的物质 B.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C.既有极性键,又有离子键的物质 D.只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 考点】 化学键;离子键的形成;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分析】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A、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既有极性键,又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只有非极性键的物质是单质. 【解答】 解: A、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含有两种元素,所以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故 A错误; B、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一定至少含有两种元素,所以一定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故 B 错误; C、既有极性键又有离子键 的物质一定至少含有三种元素,所以一定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故C 错误; D、只有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能形成非极性键,所以只有非极性键的物质是单质,故 D 正确; 故选 D. 11.短周期元素 X、 Y、 Z、 R、 W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X 与 Z、 Y 与 W分别为同族元素.原子半径 X< Y< W< R< Z, 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 4, Z、R 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 Y、 W 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Y 与 Z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只能有离子键 B. Y、 Z、 R 的简单离子半径: Y< R< Z C. Y、 W 的氢化物的沸点: Y> W D. X 在分别与 Z 和 W 形成的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相同 【考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 短周期元素 X、 Y、 Z、 R、 W 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 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 4,则 W 应处于第三周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10﹣ 4=6,则 W 为硫元素; Y 与 W为同主族元素,则 Y 为氧元素; X 的原子序数小于氧元素,原子半径也小于O 原子半径,且为主族元素,可知 X 为氢元素; X 与 Z 为同主族元素, Z 的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则 Z为 Na 元素; Z、 R 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 Y、 W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则 R 的核外电子数为 8+16﹣ 11=13,则 R 为 Al 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短周期元素 X、 Y、 Z、 R、 W 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 4,则 W 应处于第三周 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10﹣ 4=6,则 W为硫元素; Y 与 W为同主族元素,则 Y 为氧元素; X 的原子序数小于氧元素,原子半径也小于 O 原子半径,且为主族元素,可知 X 为氢元素; X 与 Z 为同主族元素, Z 的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则 Z 为 Na 元素; Z、 R 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 Y、 W 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则R 的核外电子数为 8+16﹣ 11=13,则 R 为 Al 元素, A. Y 与 Z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故 A错误; B. Y、 Z、 R 的简单离子分别为 O2﹣ 、 Na+、 Al3+,三者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 O2﹣ > Na+> Al3+,故 B 错误; C.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比硫化氢的高,故 C 正确; D. H 在分别与 Na 和 S 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 NaH、 H2S,前者中 H 元素为﹣ 1 价、后者 H元素为 +1 价,故 D 错误, 故选 C.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总能量的大小 B.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Ba( OH) 2•8H2O 与 NH4Cl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考点】 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 A.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大小 决定了反应的吸热、放热; B.反应能否发生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没有必然关系; C.反应条件与反应热没有必然关系; D.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答】 解: A.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总能量的大小,故 A正确; B.反应热与反应能否发生没有必然关系,有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能够发生,如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故 B 错误; C.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氢气的燃烧、氢气还原氧化铜、铝热反应等都是放热反应,需要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进行,故 C 错误; D. Ba( OH) 2•8H2O 与 NH4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 D 错误; 故选 A. 13.通常人们把拆开 1mol某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下列是一些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C﹣ H C﹣ F H﹣ F F﹣ F 键能 /( kJ•mol﹣ 1) 414 489 565 155 根据键能数据估算反应 CH4+4F2=CF4+4HF 每消耗 1mol CH4的热效应( ) A.放热 1940 kJ B.吸热 1940 kJ C.放热 485 kJ D.吸热 485 kJ 【 考点】 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 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的焓变 △ H=反应物中所有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形成新的化学键放出的热量,据此结合表中数据计算. 【解答】 解: CH4( g) +4F2( g) ═ CF4( g) +4HF( g)的反应热 △ H=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的热量 =414KJ/mol4+155KJ/mol4﹣ =﹣ 1940kJ•mol﹣ 1, 故选 A.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 H2SO4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把铁钉和碳棒用铜线连接后,浸入 mol•L﹣ 1的食盐溶液中,铁钉作负极被腐蚀 C.把铜片插入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 A.铜片和铁片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铜作正极; B.铁钉和碳棒用铜线连接后,浸入 mol•。广东省汕头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2
相关推荐
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拿出集气瓶正方在桌上, B操作规范; C、为防止水倒吸入热的试管,要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C操作规范; D、试管固定之前要先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试管的高度, D操作不规范. 故选 D. 【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实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并应用于解题当中. 11.在实验室中常将白磷浸泡在 水中保存,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办法,其中正确的是 I 300 600。 两块平行金属板 A 、 B 垂直纸面竖直放置,从放射源上方小孔发出的射线竖直向上射向两极板间。 当在两板间加上垂直纸面方向的匀强磁场时,射线的偏转方向如图所示。 撒去磁场,将 A 、 B 两板分别与直流电源的两极连接,射线的偏转如图。 则 ,则到达 A 板的为带正电的粒子 ,则到达 A 板的为带正电的粒子 A 接电源负极,则到达 A 板的为带正电的粒子
福建元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市金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大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福建鑫志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创园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敦宏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厦门亨盛建设 工程 有限公司 厦门垦鑫建设有限公司 厦门年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市广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市盛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市同安捷强市政工程有限 公司 厦门市中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铁鹭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什么感觉呢。 结论: 滴酒精的皮肤有 的感觉,再吹 一口气,皮肤上感觉。 思考: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酒精蒸发时,要从人的皮肤上 ,使皮肤感到凉,吹一口气时,酒精蒸发加快,吸热更多,感觉更凉些。 凉 更凉吸热 蒸发的特点: ① 、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②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气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 液体的温度。 ②、 液体的表面积。 ③、 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吸热 下降
48 49 50 总 分 得分 二、综合题 的大区。 ( 4 分) 图 15 ○ 1 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 ○ 2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 3 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 4 自北向南可明显分为三大地形区 ○ 5 位于“五海三洲之地” ○ 6 气候炎热干燥,节水农业成就显著 ○ 7 矿产以锡和石油为主 ○ 8 海外华人最大聚居地 ,回答问题。 ( 5 分) (
; ② ; ③ ; 课本 P10 ① 燃烧正旺的煤炉用扇子越扇越旺 , 而燃烧的蜡烛一扇就灭。 这是为什么。 ② 家庭用煤经历了从 “ 煤球 ” 到 “ 蜂窝煤 ” 的变化。 请你谈谈这种变化的优点。 完全燃烧 氧气足量 、 燃烧较快 、 放热多。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足量 、 燃烧较慢 、 放热少。 ( 含碳量低的物质易发生完全燃烧 , 生成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