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内容摘要:
____。 (3)在改正的装置中 ,① 洗气瓶中的 H2O,② 浓H2SO4,③ 烧杯中的 NaOH溶液分别起什么作用。 用 MnO 2 和浓盐酸共 热制得的氯气中 , 有挥发出来的 HCl 气体和水蒸气 , 题目要求制得干燥、纯净的氯气 , 因此这两种杂质必须要除去。 用水洗法是为了除去 H Cl 气体 , 这个装置必须在前;用浓硫酸洗气瓶是为了除掉水蒸气 ,它应该在后 , 图中盛水的洗气瓶的进出气导管装反了。 答案 : ( 1 ) Mn O4+ 4HCl ( 浓 ) ==== =△MnCl2+Cl2↑ + 2H2O ( 2 ) ① 烧瓶下面缺石棉网 ② 铁圈下面缺酒精灯 ③ 盛浓硫酸的洗气瓶和盛水的洗气瓶位置颠倒了 ④ 盛水的洗气瓶中的气体入口导管应插入液面下 , 而出口导管应靠近瓶塞 ( 3 ) ① 吸收未反应的氯化氢 ; ② 吸收水蒸气 , ③ 吸收多余的氯气。 1. 关于实验室制取 Cl2的反应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还原剂是 H Cl , 氧化剂是 Mn O2 B . 每生成 1 m ol Cl2,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 m o l C . 每消耗 1 m ol MnO2, 起还原作用的 HCl 消耗4 m ol D . 生成的 Cl2中 , 除含有一些水蒸气以外 ,还含有HCl 杂质 解析 :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MnO2为氧化剂 ,HCl是还原剂 ,每生成 1 mol Cl2转移 2 mol电子 ,HCl既表现还原性又表现酸性 ,且各为一半 ,因此 C错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所得 Cl2中必然含有水蒸气和 HCl杂质。 答案 : C 二、常见气体的制取 气体的制取一般包括气体的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四部分。 1. 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特点 气体发生装置 典型气 体举例 固体 ―― →△气体 O2 NH3 固体+液体 ― → 气体 H2 CO2 H2S 固体+液体―― →△气体 或液体+液体―― →△气体 Cl 2 HCl 2. 净化装置 装置 类型 液体除杂剂 ( 不加热 ) 固体除杂剂 ( 不加热 ) 固体除杂剂 ( 加热 ) 适用 范围 不溶于水( 液 ) 的气体 常温下不与除杂 剂反应的气体 加热条件下不与 除杂 剂反应的气体 装置 示 意图 3. 收集装置 装置 类型 排水 ( 液 ) 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 集气法 向下排空气 集气法 装置 示意图 适用 范围 不溶于水( 液 ) 的气体 密度大于空 气的气体 密度小于空 气的气体 典型 气体 H ONO 、 CO Cl HCl 、CO SO2 H NH3 尾气中若有易。高一化学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相关推荐
D、只有冰在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同时熔解 一 杯水、一杯酒精,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分别向杯中放入同样大小的一小块 0176。 C 的冰,待冰全部熔解后,杯中液体的温度是() A、水的温度较低 B、酒精的温度较低 C、水与酒精的温度相同 D、无法判定 把 10 克 0176。 C 的冰与 50 克 10176。 C 的水混合后,温度为() A、 0176。 C B 、 5176。 C C 、
A、 1: 4 B、 1: 24 C、 1: 36 D、 2: 129 在反应 A + B == C +2D 中,已知 跟 完全反应,生成 ,又知道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则 A 的相对分子质量 是 ( ) A、 29 B、 40 C、 58 D、 86 2有 X、 Y两种元素,使 12g X 2与 XY3反应生成 24g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 2 + XY3==3C,则 X、
,细胞菌通过横裂而一分为二;放线菌通过无性孢子繁殖;霉菌通过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种方式繁殖,如此等等。 不论以哪种方式进行,微生物繁殖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 以细菌为例,只要条件合适,每 20 分钟就能分裂一次,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一直推算下去, 48 小时内一个细菌就能生出 10的 43次方 个后代,总重量达 10的 22次方 吨,相当于四个地球的重量。 当然,实际情况不可能这样。 因为生活中
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究能否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CO2和 SO2,为什么。 提示: 不能,少量的 CO2和 S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均产生白色沉淀;足量的 CO2和 S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先变浑浊后变澄清。 其中 SO2和 C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a2++2OH==== CaSO3↓+H 2O, CaSO3+SO2+H2O ==== Ca2++2HSO3
耐高温、耐浸泡、耐腐蚀等特性,所以,即使发生如空中解体、被烈火焚烧等空难事故,人们也一定能够找到黑匣子作为调查事故的重要依据。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无论是由于劫机导致空难,还是因为驾驶员的失误或者机械原 因导致空难,黑匣子往往为调查者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B. 因为黑匣子是飞机失事后专家分析研究原因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