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氯气和卤素内容摘要:

Cl2恰好反应,而此时通入 NaOH溶液时只存在 Cl增多, OH减少,不符合图示;( 2) HCl2反应后 H2过量与( 1)相同; ( 3) H Cl2反应后 Cl2过量 , 发生的反应: H2+Cl2=2HCl……① HCl+NaOH=NaCl+H2O……② Cl2+2NaOH=NaCl+NaClO+H2O……③ HCl+NaClO=NaCl+HClO……④ 由此可知符合甲图像变化情况的离子只能是 ClO。 ( 二 ) 结合图乙图像 V1时即降 c(ClO)至最小 , 即NaClO 完全转化为 HClO时 , 再通气体溶液导电能力会明显增强 , 经判断可得出:充分反应后气体是 HCl、Cl2混合气体 , 且经过 NaOH溶液后 Cl2反应完而 HCl仍有剩余 , 引起溶液导电性增强的主要阴阳离子是 H+、 Cl。 ( 三 ) 当 n= mol时 , 溶液中 NaOH已全部参加反应 , 此时已反应的 Cl原子 ( NaCl及 NaClO)。 n(Na)=n(Cl)=L1 L=,而n= 意味着 Cl2中 Cl原子为 ,说明 HCl中 Cl原子为 =,即 H原子亦为,而 H原子来自于 H2,全部 Cl原子来自于 Cl2,所以 n(H)∶n(Cl)=n(H 2)∶n(Cl 2)=∶ 即3∶5。 【 答案 】 ( 1) ClO; ( 2) Cl、 H+; ( 3) 3∶ 5。 【 解题回顾 】 在分析图像题时 , 其转折点是解题的关键 , 它表示反应起了质的变化 , 要挖掘出此点的反应 , 以此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 常温下 , 某实验者用一个体积为 50 mL的针筒吸入 40 mL氯气后 , 再吸收 10 mL水 , 这时 , 针筒中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 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后 , 针筒又会发生变化。 此时 , 将此针筒拿到装有小白鼠的密闭玻璃罩内 , 观察到小白鼠从昏迷状态逐渐清醒。 • ( 1) 试写出针筒中可能观察到的一切现象并写出反应式。 • ( 2) 小白鼠为什么会清醒。 请写出反应式。 【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对平衡知识的深入理解;考查区别实验现象与结论的能力及对有氧呼吸的理解。 氯水中存在下列化学平衡: Cl2+H2O HCl+HClO。 将针筒吸入 Cl2和 H2O后 , Cl2和H2O反应生成 HCl和 HClO, 但由于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Cl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 HCl和 HClO, 有一部分 Cl2溶于H2O, 使溶液呈浅黄绿色。 当将针筒放置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 , 由于 HClO逐渐分解 2HClO 2HCl+O2↑ ,使化学平衡不断向右移动 , 最终 Cl2全部转化为 O2,导致气体和溶液变成无色。 针筒里的 O2被释放到玻璃罩中,小白鼠可进行有氧呼吸,释放出能量,从而逐渐清醒。 【 答案 】 ( 1) 针筒中气体体积缩小 , 溶液呈浅黄绿色。 当将针筒放置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 , 气体体积进一步缩小 , 气体和溶液均变为无色。 反应式为: Cl2+H2O=HCl+HClO; 2HClO=2HCl+O2↑ ( 2) 将针筒里的 O2释放到玻璃罩中 , 小白鼠进行有氧呼吸:细胞在氧的参与下 , 通过酶的催化作用 ,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 产生 CO2和 H2O, 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 供其生命活动的需要。 所以会逐渐清醒。 反应式为: 6O2+C6H12O6 → 6CO2+6H2O+能量 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的反应既是分解反应 , 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B) A .NO2 B. O2 C. Cl2 D. CO2 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 , 当有 L 10 mol/L HCl完全反应 时 , 生成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B) A. B. C. D. B B 将 mol的 MnO2与过量的 12 mol/L的浓盐酸反应 ,和 50 mL 12 mol/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 MnO2反应两者产生的 Cl2相比(其他反应条件相同 ) (B) A. 一样多 C. 后者较前者多 有人设计了以下六步操作制备氯气 , 其操作顺序为: ④②③⑥⑤① ①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 ,并将导气管插入集气瓶 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 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 ,根据酒精灯火焰确定铁圈高度 ,固定铁圈 ,放上石棉网 ④ 在烧瓶上装好分液漏斗 ,安装好导气管 ⑤ 向烧瓶中装入二氧化锰固体 ⑥ 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 B 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里 , 二氧化锰的催化问题 , 到目前还没有肯定的解释。 鉴于制得的氧气中有氯气的气味 , 生成的氯化钾又略带紫红色 , 认为反应过程如下 ( 已配平 ) : Ⅰ : 2KClO3+2MnO2=2A+B↑+C↑ Ⅱ : 2A = D+MnO2+ C↑ Ⅲ : B+D = 2KCl+□ + C↑ ( 1) 反应 Ⅰ 中氧化产物是 ( 填化学式 ) ( 2) 反应 Ⅲ 化学方程式为 ( 3) 按上述反应过程 , 若制取 mol O2, 总共有多少 mol电子发生转移。 【 解析 】 抓住题中的信息:有 Cl2生成 , 有紫红色物质( 为 KMnO4) , 及 A受热分解 , 推得 A为 KMnO4, C为 O2, 则 B为 Cl2;再根据 MnO2作催化剂 , 推断出 □中物质为 MnO2。 由 2KClO3+2MnO2=2KMnO4+Cl2↑+O2↑① 2KMnO4===K2MnO4+MnO2+O2↑② Cl2+K2MnO4=2KCl+MnO2+O2↑③ 推测:每步反应均得到 mol O2, 其中反应 ②和 ③ 分别转移 2 mol e, 而反应 ① 中 Cl从 +5→0价 ,转移电子 5 mol, 共计 2+2+5=9 【 答案 】 ( 1) KMnO Cl O2; △ ( 2) Cl2+K2MnO4= 2KCl+MnO2+O2↑ ; ( 3) 9 【 解题回顾 】 一是根据反应现象推测产物 , 二是明确催化剂参与反应 , 最后还原生成催化剂。 不能根据总反应式: 2KClO3= 2KCl+3O2↑来推出转移电子数为 6。 (2020年全国高考题 )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 ,该化合物呈棕红色 ,易潮解 ,100℃ 左右时升华 ,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 ,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 ,而右边的产物收集装置则不同 ,分别如 (Ⅰ ) (Ⅱ )所示 :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D中的反应开始前 ,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应采取的方法是。 (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装置 (Ⅰ )的主要缺点是:。 (5)装置 (Ⅱ )的主要缺点是: 如果选用此装置来完成实验 ,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 解析 】 此题综合了氯气的性质、制法,三氯化铁的性质和制取,化学实验操作及实验装置等问题。 此题中涉及的制取氯气和三氯化铁的原理比较简单,排除装置中空气的方法属常识性操作,( 1)、( 2)、( 3)问容易作答。 只要根据题给信息,对装置( Ⅰ )、( Ⅱ )的不同部分进行对比分析,答案就在( Ⅰ )、( Ⅱ )两图中,( 4)、( 5)问即可得解。 ( Ⅰ ) 中三氯化铁由 D进入 E是通过细玻璃管 , 而装置( Ⅱ ) D直接插入 E中 , 此二法那一种更好呢。 根据题给信息 ,三氯化铁在 100℃ 左右升华 , D管生成的三氯化铁已是蒸气 , 温度降低即凝结成固体颗粒 , 细玻璃管就会被堵塞 , 此为装置 ( Ⅰ )的缺点之一。 ( Ⅱ ) 中 E下边有一盛有 NaOH溶液的洗气瓶。 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呢。 联想到氯气是有毒气体 , 实验时的尾气排入空气前必须用 NaOH溶液来吸收 , 而装置 ( Ⅰ ) 中没有 , 此为装置 ( Ⅰ ) 的缺点之二。 ( Ⅰ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