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xx届高三化学全真模拟试卷二内容摘要:
区迁移,故 B 正确; C、电池总的方程式为: 6CO2+8H2O 2C3H8O+9O2,即生成 9mol 的氧气,阴极有 6mol 的二氧化碳被还原,也就是 1mol 的氧气,阴极有 mol 的二氧化碳被还原,所以被还原的二氧化碳为 ,故 C 错误; D、 a 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 a 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3CO2+18H++18e﹣ =C3H8O+5H2O,故 D 错误; 故选 B. 9.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mol•L﹣ 1 HC1 C12 Ca( ClO) 2( aq) B. Al3+ A1O2﹣ Al( OH) 3 C. A1 NaA1O2( aq) NaAlO2( s) D. MgO( s) Mg( NO3) 2( aq) Mg( s) 【考点】 铝的化学性质. 【分析】 A.二氧化锰能氧化浓盐酸溶液中氯化氢加热反应生成氯气,氯气和石灰水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水; B.铝离子和过量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C.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加热蒸发得到偏铝酸钠; D.氧化镁溶于吸收生成硝酸镁,电解硝酸镁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解答】 解: A. 二氧化锰不能和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氧化氯离子生成氯气,故 A 错误; B.铝离子和过量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弱酸弱碱,反应只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 B 错误; C.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偏铝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加热蒸发是蒸发水,得到偏铝酸钠,故 C 正确; D.氧化镁溶于吸收生成硝酸镁,电解硝酸镁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电解硝酸镁溶液不能得到金属镁,故 D 错误; 故选 C. 10.下列关于各图象的解释或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 •L﹣ 1NaOH 溶液滴定 mL mol•L﹣ 1 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 B.图乙表示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 I 的变化 C.根据图丙所示可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热量,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图丁表示反应 2SO2+O2⇌2SO3, t1 时刻只减小了 SO3 的浓度 【考点】 中和滴定. 【分析】 A.醋酸为弱酸, mol•L﹣ 1 醋酸,其 pH 大于 1; B.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反应生成强电解质乙酸铵; 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热量,可知石墨能量低; D. t1 时刻正反应速率减小,然后增大. 【解答】 解: A.醋酸为弱酸, mol•L﹣ 1 醋酸,其 pH 大于 1,而图中开始 pH=1, 故 A 错误; B.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反应生成强电解质乙酸铵,导电性增强,不可能接近0,与图象不符,故 B 错误; 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热量,可知石墨能量低,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 C正确; D. t1 时刻正反应速率减小,然后增大,则可能减小 SO2 的浓度的同时减小了 SO3的浓度,故 D 错误; 故选 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5小题,每小题 4分,共计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 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 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 2 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 0 分. 11.某有机物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 B.该化合物与 NaHCO3 溶液作用有 CO2 气体放出 C. 1 mol 该化合物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 2 mol Br2 D.在一定条件下,该化合物与 HCHO 能发生缩聚反应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 有机物含有 羧基、羰基、碳碳双键以及酚羟基,可结合酸、酮、苯酚以及烯烃的性质解答该题. 【解答】 解: A.分子中与苯酚和羰基相连的碳原子连接 4 个不同的原子团,为手性碳原子,故 A 错误; B.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 B 正确; C.含有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酚羟基的邻位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则1 mol 该化合物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 2 mol Br2,故 C 正确; D.羟基邻位只有 1 个 H 原子,与甲醛不能发生缩聚反应,故 D 错误. 故选 BC. 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 共存的是( ) A.使淀粉﹣ KI 溶液变蓝的溶液: H+、 NH4+、 Fe2+、 Br﹣ B.滴入酚酞呈红色的溶液: Na+、 Ca2+、 CH3COO﹣ 、 Cl﹣ C.滴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 Mg2+、 NH4+、 Cl﹣ 、 SCN﹣ D.滴入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 K+、 Na+、 HCO3﹣ 、 NO3﹣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 A.使淀粉﹣ KI 溶液变蓝的溶液具有氧化性; B.滴入酚酞呈红色的溶液呈碱性; C.滴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含有 Fe3+; D.滴入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呈酸性. 【解答】 解: A.使淀粉﹣ KI 溶液变蓝的溶液具有 氧化性,具有还原性的 Fe2+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 B.滴入酚酞呈红色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 B 正确; C.滴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含有 Fe3+, SCN﹣ 与铁离子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错误; D.滴入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 HCO3﹣ 不能大量共存,故 D 错误. 故选 B. 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 论 A 取少量食盐溶于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入淀粉溶液,溶液未呈蓝色 该食盐中不含有碘酸钾 B 将 KI 和 FeCl3 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 CCl4,振荡, Fe3+的氧化性大于 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I2 C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 CuCl2 或( NH4) 2SO4 饱和溶液,均有沉淀 蛋白质均发生了变性 D 将 •L﹣ 1, MgSO4 溶液滴入 NaOH 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 •L﹣ 1CuSO4 溶液,白色沉淀逐渐变为蓝色沉淀 Ksp[Cu( OH) 2]<Ksp[Mg( OH) 2]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 A.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B. KI 和 FeCl3 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 CuCl2 或( NH4) 2SO4 饱和溶液,分别发生变性、盐析; D.白色沉淀逐渐变为蓝色沉淀,发生沉淀的转化,向 Ksp 更小的方向移动. 【解答】 解: A.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实验操作不生成碘,则不能检验该食盐中是否含有碘酸钾,故 A 错误; B. KI 和 FeCl3 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加入 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可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则 Fe3+的氧化性大于 I2,故 B 正确;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 CuCl2 或( NH4) 2SO4 饱和溶液,分别发生变性、盐析,均有沉淀生成,故 C 错误; D.白色沉淀逐渐变为蓝色沉淀,发生沉淀的转化,向 Ksp 更小的方向移动,则Ksp[Cu( OH) 2]< Ksp[Mg( OH) 2],故 D 正确; 故选 BD. 14. 25℃ 时,用 •L﹣ 1H2C2O4(二元弱酸)溶液滴定 •L﹣ 1NaOH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 ① 所示溶液中: c( H+) +c( H2C2O4) +c( HC2O4﹣ ) =c( OH﹣ ) B.点 ② 所示溶液中: c( HC2O4﹣ ) +2c( C2O42﹣ ) =c( Na+) C.点 ③ 所示溶液中: c( Na+) > c( HC2O4﹣ ) > c( H2C2O4) > c( C2O42﹣ )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c( Na+) > c( C2O42﹣ ) =c( HC2O4﹣ ) > c( H+) > c( OH﹣ ) 【考点】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 ph 的计算. 【分析】 25℃ 时,用 •L ﹣ 1H2C2O4 ( 二 元 弱 酸 ) 溶 液 滴 定•L﹣ 1NaOH 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H2C2O4+2NaOH=Na2C2O4+2H2O、H2C2O4+Na2C2O4=2NaHC2O4. A.点 ① 表示滴入 •L﹣ 1H2C2O4(二元弱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草酸钠,结合电荷守恒判断; B.点 ② 溶液中,溶液呈中性, c( H+) =c( OH﹣ ),结合电荷守恒判断; C.点 ③ 滴入 •L﹣ 1H2C2O4(二元弱酸)溶液 ,溶液溶质为 NaHC2O4,溶液呈酸性; D.点 ① 为草酸钠成碱性,点 ② 溶液溶质为 NaHC2O Na2C2O4 呈中性,点 ③ 溶液,溶质为 NaHC2O4,呈酸性,介于 ② 和 ③ 之间溶液 NaHC2O4 逐渐增多,溶液呈 酸性. 【解答】 解: A.点 ① 所示的溶液的体积 25mL,草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草酸钠,草酸钠水解,所以溶液中, c( Na+) ═ 2c( HC2O4﹣ ) +2c( H2C2O4)+2c( C2O42﹣ ) ① , 根据电荷守恒得:关系式为: c( Na+) +c( H+) ═ c( HC2O4﹣ ) +c( OH﹣ ) +2c( C2O42﹣ ) ② ,将 ① 代入 ② 得: c( H+) +2c( H2C2O4) +c( HC2O4﹣ ) =c( OH﹣ ),故 A 错误; B.点 ② 溶液中,溶液呈中性, c( H+) =c( OH﹣ ) ① ,根据电荷守恒得:关系式 为: c( Na+) +c( H+) ═ c( HC2O4﹣ ) +c( OH﹣ ) +2c( C2O42﹣ ) ② ,将 ① 代入 ② 得c( HC2O4﹣ ) +2c( C2O42﹣ ) =c( Na+),故 B 正确; C.点 ③ 所示的溶液的体积 50mL,草酸过量,溶液溶质为 NaHC2O4,溶液呈酸性,草酸氢根离子的电离大于草酸氢根离子的水解,所以 c( Na+) > c( HC2O4﹣ ) > c( C2O42﹣ ) > c( H2C2O4),故 C 错误; D.点 ① 为草酸钠成碱性,点 ② 溶液呈中性为草酸钠、草酸氢钠,点 ③ 溶液呈酸性,介于 ② 和 ③ 之间,随着草酸的滴入, NaHC2O4 逐渐增多,所以可出现 c( Na+)> c( C2O42﹣ ) =c( HC2O4﹣ ) > c( H+) > c( OH﹣ ),故 D 正确; 故选 BD. 15.在温度 T1 和 T2 时,分别将 CH4 和 NO2 充入体积为 1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H4( g) +2NO2( g) 2( g) +CO2( g) +2H2O( g),测得 n( CH4)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 时间 /min 0 10 20 40 50 T1 n( CH4) /mol T2 n( CH4) /mo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2 时 CH4 的平衡转化率为 % B.该反应的 △ H> 0、 T1< T2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T1 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 mol CH4 和 mol H2O( g),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T1 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 mol CH4 和 mol NO2,与原平衡相比,达新平衡时 N2 的浓度增大、体积分数减小 【考点】 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 T1 温度在 40min 到达平衡,开始对应各组分浓 度相等,前 20min 内温度 T2 的反应速率大于温度 T1 的,则温度 T2> T1, T2 温度先到达平衡,到达平衡时间小于 40min, 50min 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甲烷的物质的量为,大于 T1 温度平衡时的 ,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A.计算平衡时参加反应的甲烷物质的量,进而计算转化率; B.根据分析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根据 K= 判断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相对大小,若 Qc=K,处于平衡状态,若 Qc< K,反应向正反应进行,若 Qc> 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D.再充入 和 ,平衡正向移动,氮气浓度增大,等效为在原平衡基础增大压强,与原平衡相比平衡逆向移动. 【解答】 解:由表中数据可知, T1 温度在 40min 到达平衡,开始对应各组分浓度相等,前 20min 内温度 T2 的反应速率大于温度 T1 的,则温度 T2> T1, T2 温度先到达平衡,到达平衡时间小于 40min, 50min 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甲烷的物质的量为 ,大于 T1 温度平衡时的 ,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A. T2 平衡时参加反应的甲。江苏省南通市20xx届高三化学全真模拟试卷二
相关推荐
D. P 点对应温度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10 非选择题 16.( 12分) 三聚磷酸铝 2 3 10 22AlH P O H O是新一代无公害白色防锈颜料,可由膨润土(主要成分: Al2O3 4SiO2 3H2O;含少量杂质: FeO、 Fe2O Na2O 等)为原料制备。 硫酸 适量 KMnO4 溶液 过量氨水 磷酸 膨润土 → → → → → → → → →产品 ( 1) Al2O3
公司开发的阿尔法围棋通过深 度学习人类棋手的棋谱,形成了类似人类高手的棋感,同时应用特殊算法和强大的计算力筛选最佳选点,模拟出人类下棋的思维方式,实力直逼人类顶尖高手。 有评论指出,人工智能将会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它已经震惊了世界,但自己却并不知道,更没有感动和自豪;在探索围棋真理的道路上,它就像是不断加速的汽车,但需要人类驾驶员指引方向。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 ①与人拥有同样形式的智能
来。 凝神: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点。 血迹斑斑:衣服上都是血迹。 挣扎:诺贝尔从火场中 , 用力支撑着跑出来。 “盯 ” 、 “ 注视 ” 都是表示眼睛的动作 ,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 瞄 、 瞅 、 望 、 环视 、 俯视 、 俯瞰 、 仰望 、 环顾 、 巡视 …… 课文是怎样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 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相关句子。 一次他亲自点燃了导火线。 为了看清实验过程
破,放上十年、百年,都是一棵好白菜。 这是深圳的白菜。 我好像被什么陨石击中。 它不是我的老友。 我回到街上,风是真实的,它的本质是流动。 树木是真实的,它的本质是翠绿。 我的家门是真实的,它阻挡一切人,只接受一把钥匙。 我不再想那玻璃的白菜。 真正的白菜,怎么可能在这种大商场里,被灯光照射着。 我来到秋天的地上。 菜们都劈着棵,它们完全熟了,青的帮儿,白的心儿,在内里运足了力气。 某一天
式的计算和推断.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与原子数目不变; 再结合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X,可求的X的化学式.【解答】解:由题意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X.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反应前:锂离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1个;反应后Li2CO3中微粒数:锂离子2个、氧原子3个、碳原子1个
H2S、 H2SO4中含有相同的是 A.氢分子数 B.氢原子数 C.氢元素的百分含量 D. +1 价的氢元素 32.某化合物由 X和 Y两种元素组成,在化合物中, X元素与 Y元素的质量比为 21∶ 8,又知 X与 Y元素的原子量之比为 7∶ 4,该化合物的 化学式为 A. X3Y3 B. X2Y3 C. XY D. X3Y4 3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