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期中考前练习试卷内容摘要:
在 H H2S、 H2SO4中含有相同的是 A.氢分子数 B.氢原子数 C.氢元素的百分含量 D. +1 价的氢元素 32.某化合物由 X和 Y两种元素组成,在化合物中, X元素与 Y元素的质量比为 21∶ 8,又知 X与 Y元素的原子量之比为 7∶ 4,该化合物 的化学式为 A. X3Y3 B. X2Y3 C. XY D. X3Y4 3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 B.氢气难溶于水 C.白磷能在空气中自燃 D.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3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烧杯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B.用天平称量药品,药品可直接放在托盘上 C.实验室制氧气前,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药 D.氢气比空气密度小,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35.下列各组物质,都不属于氧化物的一组是 A. H2SO KClO3 B. CO、 SO2 C. KMnO SO2 D. P2O O2 36.下列微粒,有三个原子核和 10个电子的是 A. H2O B. HF C. CO2 D. NH3 37.某元素氧化物化学式 RO2在化合物中 R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 3∶ 8,则 R的原子量为 A. 12 B. 14 C. 24 D. 36 38.在 4H2O和 2H2SO4中氧原子个数比为 A. 1∶ 2 B. 2∶ 1 C. 1∶ 4 D. 1∶ 1 39.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 、食盐水 B.白磷、红磷 C.水银、洁净空气 D.硫粉、含氨 35%的 NH4NO3 40.在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量相等的是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41.金属 Na Mn Al 分别跟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手,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时 A.参加反应的 Na Mn Al 的原子个数比为 3∶ 2∶ 1 B.参加反应的 Na Mn Al 的原子个数比为 6∶ 3∶ 2 C.参加反应的 Na Mn Al 的质量比为 1∶ 1∶ 1 D.生成的氢气在 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 1∶ 2∶ 3 42.已知离子 X n+和 Y m- 核外电子排步相同, X的核电荷数为 a,则 Y的核电荷数为 A. a + n- m B. a- n- m C. a- n + m D. a + n + m 43.核内质子数不相等,核外电子数相等的两种微粒不可能是 A.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B.不同种离子 C.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D.分子和离子 44.等质量的锌、铁、镁三种金属和等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质量 A.镁多 B.一样多 C.锌多 D.无法判断 45.经分析得知,某 物质中仅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一定是一种物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46.相。初三化学期中考前练习试卷
相关推荐
故该应用原理错误. C、该应用正确,且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该应用正确,且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 B. 7.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中含有 MgCl KCl和 MgSO4等物质,如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 的是( ) A. 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MgCl2 B. t1℃ 时,分别在
相同 C. “ 酒香不怕巷子深 ” ,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D. 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水通直流电分解
括伪装巧妙的邮件炸弹。 这种能起侦察作用的老鼠叫 警鼠,特别适 宜于在机场或飞机上使用。 倘若在飞机上、仪器中或者旅行包中藏有炸药或其他违禁品的话,警鼠很快就能侦破。 警鼠侦察全凭嗅觉,经过专门训练的警鼠,只要嗅到一点点爆炸品的气味,就会在笼子里乱跑乱窜。 以其出现的焦急和不安向主人报警,从而使警察缉获那些携带炸药或其他爆炸物的恐怖分子。 警鼠体小( ),动作敏捷,又能上窜下跳
______________。 (4)工业制硫酸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 废气排入大气之前必须经过回收、净化处理,通常将废气通入过量的氨水中,然后在所得溶液加入硫酸到较纯净二氧化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一氧化氮也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质,它可以和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其 9
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 ①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③调整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6.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什么方针 (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平等互惠 D.互不侵犯 A A C 17.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