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内容摘要:

2)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3)等: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 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一定。 (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 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1)逆:只有可逆反应才能建立化学平衡 二、平衡移动原理 ( 1)勒夏特列原理 —— 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浓度、压强、温度 ),平衡就向能够 减弱这种改变 的方向移动。 条件改变 自发 新平衡 V” 正 = V” 逆 V正 = V逆 原平衡 V’ 正 ≠ V’ 逆 原平衡被破坏 浓度 、 温度、压强发生改变 “ 自发 ”的特点。 新平衡与旧平衡的改变。 浓度 增大 A的浓度 (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温度、浓度、压强 ) A(g)+3B(g) 2C(g)+2D(s) 消耗 A 平衡向右移动 原平衡 C( A) = C 1 原平衡被破坏 新平衡 C( A) = C 2 C( A) = C 3 减弱 消除 C 1 C 3 C 2 就要减少 A的浓度 当减小 C 的浓度时 , 平衡将怎样移动 ? 讨论 : 当增加 D的量时 , 平衡将会如何 ? 平衡不发生移动 A(g)+3B(g) 2C(g)+2D(s) A(g)+3B(g) 2C(g)+2D(s) 下列 4个图分别是描述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图像,请大家分析 t 时刻时浓度的变化及平衡如何移动。 图 1 图 2 阅 图 训 练 图 3 图 4 c(反应物 )↑ 正移。 c(生成物 )↓ 正移 实际生产:①增大廉价物质的浓度②及时将反应物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去。 目的:正移 压强: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 高压比低压先达平 衡 改变压强的几种形式: ①改变体积 ②充入惰性气体(恒容不移动;恒压向气体增大方向移动)③充入反应物(恒压最终和原平衡一样;恒容正 移 浓度:(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温度、浓度、压强 ) 练习 温度一定时,在密闭容器中有平衡体系: N2O4(g) 2NO2,向容器中在加入等量的 N2O4,再达平衡时 c(NO2)与 c(N2O4)的比值与原平衡相比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能确定 ( 1)容积不变 ( 2)压强不 变 A C 练习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 (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 B的浓度是原来的 60%,则( ) A、平衡正移 B、 A的转化率减小 C、 B的质量分数增加 D、 a> b A C温度的影响 升温向吸热方向移动,高温比低温先达平衡 练习 可逆反应 3X(g) 3Y(?)+W(?)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当升高温度时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Y和 W一定都是气体 B、若 W为固体,则 Y一定是气体 C、 Y和 W可能都是固体 D、 Y和 W可能都是气体 B D 催化剂 催化剂 能同等程度地 改变 正、逆反应速率(即反应速率改变但仍然相等),它只改变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平衡不移动。 速率、平衡理论在化工生产上的应用 进行化工生产条件选择时: 既要考虑反应 速率 的问题 —— 反应速率要尽可能地快 又要考虑化学 平衡 的问题 —— 平衡要尽可能地向右移动,即反应物的转化率要尽可能的高,原料的利用要尽可能的充分 合成氨 工业条件的选择 反应式: N2+3H2 2NH3; △ H0 反应 特征 : 反应物、生成物都是 气体 正 反应是体积缩小、 放 热反应 速率 :高温、高压、催化剂 平衡 :低温、高压、及时分离出氨气 综合 :适当温度、高压、使用催化剂、及时分离出氨气 实际 : 500℃ 、 20- 50MPa、铁触媒、氨气液化 SO2接触氧化 条件的选择 反应式: 2SO2+O2 2SO3; △ H0 反应 特征 : 与 合成氨 相似 速率 :高温、高压、催化剂 平衡 :低温、高压、氧气过量 综合 :适当温度、高压、使用催化剂、氧气过量 实际 : 高 温、 常 压、催化剂、氧气过量 化学反应速率图象分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