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高考化学实验基础复习内容摘要:
把量来调 滴液 : 不进试管里 ,竖直滴到底 ,残液应弃去 ,莫把试剂毁 注意 : ,固体以盖满容器底部为准 ,液体 一般取: 1~2ml . ,应有玻璃棒引流 ,不能用手拿,不能尝药 品味道。 或尝味道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药品取用举例 钠钾: 用镊子取出 ,用滤纸吸干煤油 ,放在玻璃片上 用小刀切割 ,剩下的应放回瓶中 ,不得丢弃。 白磷: 用镊子夹住,在水中切割。 氢氧化钠: 取用迅速 ,取用后立即将瓶塞塞好。 液溴: 取用时用滴管伸入底部吸取。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热源 酒精灯、电炉、喷灯 加热仪器 固体:试管、坩埚 液体: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 加热方式 ( 1)直接加热 ( 2)石棉网加热 ( 3)加热浴:水浴、油浴、砂浴、盐浴。 (四 )物质的加热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中学化学需水浴加热的实验小结 ① 硝基苯的制取 (50~ 60℃ 水浴 ) ② 苯的磺化 (70~ 80℃ 水浴 ) ③ 乙酸乙酯的水解 (70~ 80℃ 水浴 ) ④ 银镜反应 ( 热水浴 ) ⑤ 蔗糖水解 (热水浴 ) ⑥ 纤维素的水解 (沸水浴 ) ⑦ 酚醛树脂的制取 (沸水浴 )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加热中温度的控制 ① 为避免产物中杂质过多或产物的分解需小火缓缓加热 , 慢慢升高温度。 如: ※ 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 (减少盐酸的挥发 ), ※ 制硝酸 ( 防止硝酸分解 ) ※ 制乙酸乙酸也需小火加热保持微沸 ( 有利于产物生成及蒸出 ) ② 为减少副产物的生成需迅速升高温度。 如:实验室制乙烯。 ③ 用温度计准确控制温度。 如:实验室制乙烯;测定硝酸钾的溶解度;测定中和热。 ( 把温度计通过单孔塞插入液体或悬挂在液体中 , 水银球浸人液体中 , 但离容器底 1厘米左右 ) 蒸馏实验 ( 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限跟烧瓶侧管的下壁相齐 ) 中学化学中使用温度计的实验 实验名称 制乙烯 石油分馏 测溶解度 制硝基苯 测定 中和热 实验装置 目的 控制反应混合液温度 控制蒸气的温度 控制饱和溶液的温度 控制水浴的温度 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 水银球位置 反应混合液中 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饱和溶液中 水中 反应混合液中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加热注意事项 ①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②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过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 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可能破裂。 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③ 给试管里的 固体 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 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④ 给试管里的 液体 加热 , 也要进行预热 , 同时注意液体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1/ 3。 加热时 , 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 ( 约 45176。 角 )。 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地移动试管。 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 , 加热时切不可让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五 )过滤 目的: 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物质 要点:。 三紧靠: 一 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无气泡 两 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② 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 ① 烧杯嘴紧靠玻璃棒; ③ 漏斗颈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注意事项: ① 过滤时先倒上层清液,再转移浊液。 ② 过滤完毕洗涤沉淀 2- 3次。 ③ 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应该把滤液再过滤一次,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六 )蒸发 目的: 用加热的方法 , 使溶剂不断挥发 , 以获得浓溶液或晶体。 注意: ① 把滤液 ( 或溶液 ) 倒入蒸发皿里 (液体量不超过 2/3) , 再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 用酒精灯加热 , ② 在加热过程中 , 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 , 造成液滴飞溅。 ③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 , 即停止加热 , 利用余热蒸干。 ④ 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 以免烫坏实验台。 如果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时 , 要垫上石棉网。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七 )萃取、分液 • 萃取 • 原理: •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跟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 操作要点: • ①要先检漏 • ②振荡方法:右手盖紧塞子,左手握住活塞 • ③放液时打开塞子 • ④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漏斗口倒出 上吐下泻 •分液 分离 互不相溶 的两种液体的操作。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八 )蒸馏、分馏 ( 1)原理: 利用液体混和物中各组成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跟其它分离的操作。 多次蒸馏就叫分馏。 ( 2)操作要点: ①液体量: 1/3- 1/2 ②加碎瓷片 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④冷凝水方向 ⑤当只有少量液体时停止蒸馏 ⑥先停止加热,后停止冷凝水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九 )升华 碘 装有冷水的烧瓶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 I2和 SiO2的混合物。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十 )渗析 不断更换烧杯中的水或改用流水提高分离效果。 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纸、玻璃纸等),使胶体跟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分离的方法。 常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精制胶体溶液。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 1)原则 • 先总体后细节,自下而上,自左而右。 • 按气流方向: • 除杂:逐一、有序、互不干扰原则。 • ( 2)关键连接 • 洗气干燥装置: 长进短出 • 排水量气装置: 短进长出 • 干燥管: 大口进小口出 • 气体的收集: 视气体的密度和瓶口的方向 (十 ) 仪器的连接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十一 ) 仪器的连接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靠近要插入塞子的一端)。 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小心。 不要使玻璃管折断,以致刺破手掌),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左手拿胶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口用 水润湿,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 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因为这样做容易压破容器。 左静右动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十二 )物质的溶解 一般在 烧杯 或 试管 中进行 , 为了加快溶解速度 , 常采用 研磨 、 升温或搅拌 等措施; 研磨是指把颗粒状或小块固体研成粉末的操作。 目的是增加固体的表面积,缩短反应时间或加速它的溶解。 研磨的方法:将团体放人干净的研钵,右手握住研杵,先用研杵轻轻压碎颗粒或块状固体,再沿研钵内壁边缘用力边压边旋转研磨。 注意: 不能以研杆代锤,用敲打的方法粉碎固体物质;摩擦、撞击易着火或爆炸的物质 (如氯酸钾、硝酸盐、高锰酸钾等)只能用研 杵 轻轻压碎,不能用力研磨,以免爆炸。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十二 )物质的溶解 ① 对溶解度较小的气体 (如. CO Cl H2S等)为了增大气体分子与水分子的接触,应该将导气管深插水底。 ② 对易溶的气体 (如 NH HCl等)气体导管口只能靠近液面,而不能插入液面下,最好导管口处连接一倒置的漏斗并使漏斗边缘全部贴靠在液面,这样可以增大气体的吸收率,减少气气体的逸出,同时也避免出现倒吸现象。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十二 )物质的溶解 用量筒分别量取一定体积的被溶解的液体物质和溶剂,然后先后倒人烧杯里搅拌而溶解。 但对于溶解放热较多的实验、往往先倒入密度小的液体,再沿烧杯壁缓缓倒入密度较大的液体,边倒边搅拌。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十三 )试纸的使用 常用试纸及用途 试纸 种类 石蕊试纸 淀粉 KI试纸 PbAc2试纸 pH 试纸 品红 试纸 红色 蓝色 用途 现象 检验气体或溶液的酸碱性 变蓝 变红 检验Cl2 Br2(g) NO2等 变蓝 检验H2S 变黑 检验气体或溶液的酸碱性 变蓝、变红或不变 检验SO2 变白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试纸的使用方法 ① 用试纸检验 气体 的性质时 , 一般 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 , 粘在玻璃棒一端 , 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在盛待测气体的容器口附近 (不得接触溶液 )观察试纸是否改变颜色 , 判断气体性质。 ② 用试纸检验 溶液 性质时 , 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 表面皿或玻璃片 上 , 用沾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 , 观察是否改变颜色 , 判断溶液性质。 ③ 在使用 pH试纸 时 , 玻璃棒不仅要洁净而且不得有蒸馏水 , 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在用 PH试纸验液前 , 切不可用蒸馏水湿润 , 否则会使被测溶液稀释 , 亦即测得的是稀释后溶液的 PH值。 ④ 取出试纸后 , 应将盛放试纸的容器盖严 , 以免被实验室中的一些气体沾污。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十四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把导管的末端浸在水里,用手紧贴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片刻后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或撤去酒精灯,导管末端有一段水柱上升。 则证明装置不漏气。 若装置漏气,须找出原因,进行调整、修理或更换,然后才能进行实验。 一关二热三冷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十四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 关闭活塞 (或弹簧夹 ),从球形漏斗口处注入适量的水,使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容器中的液面,静置片刻 ,若看到漏斗内 液面不变 ,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连接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的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片刻 ,若看到两管 液面保持不变 ,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十四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关闭活塞 (或弹簧夹 ),从长颈漏斗口处注入适量的水,浸没漏斗下端管口,静置片刻 ,若看到漏斗内 液面不变 (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 ),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方法 1: 分段检验法 :关闭活塞a,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长颈漏斗与试管存在稳定的液面差,则说明 a左端部分不漏气,再在反应管 D下部稍加热,若 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导管末端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证明 a右端装置不漏气。 (也可以关闭活塞 a,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在烧瓶 B底部和反应管 D下部稍加热,检查活塞前、后两部分装置是否漏气 ) 练一练 方法 2: 打开活塞 a,给 A中加水使长颈漏斗下端液封,再微热烧瓶 B,如果既能发现 E中有气泡冒出, A中漏斗颈内水面上升,则可说明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a 检验右图装置的气密性 ( 2020内蒙古卷 28题 ) 根据下图及描述 , 回答下列问题: ( 1) 关闭图 A装置中的止水夹 a后 , 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 水 , 静置后如图所示。 试判断: A装置是否漏气。 ( 填 “ 漏气 ” 、 “ 不漏气 ” 或 “ 无法确定 ” ) 判断理由:。09届高考化学实验基础复习
相关推荐
NO, 声 音在 真空 中 无 法 传播。 有大 陨 石撞上 月球 , 地球 上的人能否 听 到 撞击声。 声音传播有多快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 声速。 声音传播有多快 1、声速:单位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 a 、V 固 V液 V气 b、 15℃ 时, V空 =340m/s 与水波相
本杰明 富兰克林( 17061790年)是 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出身寒微, 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 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 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 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杰明 富兰克林 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
美苏军备竞赛 对德国及其柏林的分区占领 柏林墙 它只是一堵墙 因为它 ,对面的亲戚和邻居都不能往来 近 30年间有 239人试图翻越而被处死 材料: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 赫鲁晓夫答美国记者 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 美国人裤子里的刺猬”: 1962年
③国家限制网络言论自由 ④公民的政治自由是相对的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五步法”:民主提案 民主议案 民主表决 创业承诺 监督实施。 村名们亲切地称之为“村里的人代会”。 “五步法”被广大群众认可和喜爱,是因为它 ①有利于保障村名直接行使基层民主权利 ②有利于保障基层行政机关的有效运行 ③是促进基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④是村民自治制度的重要政治基础和前提 A
和 HCl 四种气体的混合物,依次通过足量的 ① 碳酸钠溶液 ② 石灰水 ③ 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剩下的气体是 _________. ,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______,其分子个数比________. ,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达到灭火的目的 ,这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