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六教研片20xx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确. 故选 B.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8.实验结束后,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依据 的主要原理是( ) A.清除酒精 B.隔绝空气 C.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酒精灯的温度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 解: A.用灯帽熄灭酒精灯,是隔绝空气灭火,不是清除酒精灯,故 A错误;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灯帽隔绝了空气,使火焰因缺氧熄灭,故 B正确; C、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故 C错误; D.用灯帽熄灭酒精灯,是隔绝空气灭 火,不是降低酒精灯的温度,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灭火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 x、 y、 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 y和 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 x和 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 x、y、 z分别是( ) A. CH4 H2 CO B. CH4 CO H2 C. CO CH4 H2 D. H2 CH4 CO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根据题意,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 y和 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说明 y、 z燃烧有水生成, x燃烧没有水生成;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只有 x和 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x和 y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z燃烧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氢气燃 烧只生成水. 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 y和 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说明 y、 z燃烧有水生成, x燃烧没有水生成,则 x是一氧化碳, y、 z是氢气、甲烷的一种. 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只有 x和 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x和 y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z燃烧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则 y是甲烷, z是氢气. 故 x、 y、 z分别是一氧化碳、甲烷、氢气.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 要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横线前面的),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氧气与氮气﹣﹣﹣带火星的木条 B.二氧化碳与氧气﹣﹣﹣澄清石灰水 C.酱油与食醋﹣﹣﹣闻气味 D.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 解: A、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选择的方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选择的试剂正确; C、依据生活经验酱油和食醋具有不同的气味,酱油有酱香味,而食醋有酸的味道,因此可以通过闻气味区别两种物质,故选项选择的试剂正确; D、氮气与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选择的方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即可. 11.下列有关原子、离子、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可以形成离子 C.原子是最小粒子,不可以再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和离子. 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一定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 解: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但是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可以形成离子, 该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够构成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开发,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2.高铁酸钾( 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下列有关高铁酸钾的说法正确是( ) A.属于氧化物 B.钾、铁、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 2: 1: 4 C.铁元素化合价为 +6 D.由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一种金属元素组成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的简单分 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 【分析】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高铁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 D、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 “ 钅 ” 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高铁酸钾是由钾、铁、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 K2FeO4中碳、氢、氧元素的质 量比为( 392 ): 56:( 164 ) =39: 28: 32,故选项说法错误. C、钾元素显 +1价,氧元素显﹣ 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 2+x+ (﹣ 2) 4=0 ,则 x=+6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物质含有钾、铁两种金属元素和氧元素一种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点燃酒精灯 B. 氧气验满 C. 液体加热 D. 量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量容器 量筒;加热器皿 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氧气验满:注意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 D、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选取的 量程太大,会因刻度不精确而使量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 【解答】 解: 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操作错误,故 A错误; B、氧气验满应该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应该伸进去,故 B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 ① 试管内液体不能。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六教研片20xx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说法正确的是 ①“补短板”要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②“兜底线”要加强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提高低保标准 ③“兜底线”要尽量消除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补短板”要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避免经济波动起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挤进效应”最早是由加拿大 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中提出来的。 所谓“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财政政策时
列有关电与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 磁场的某些性质 B.发电机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通电的电动机周围具有磁场 D.地磁场的磁感线都是从地理南极附近发出的 【考点】 磁感线及其特点;磁场. 【分析】 利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分析选择项中的内容,即可确定各选择项的正误. 【解答】 解: A、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某些性质,故 A的说法正确. B
„„ 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 ” 这表明严复译书的政治目的是 ( ) A.从纯学 术的角度介绍生物进化论 B.弥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缺陷 C.号召人们顺应优胜劣汰无所作为 D.唤醒国民通过改革而奋发图强 1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以下对联刻画的对象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是 ( ) 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17.已知椭圆的焦距 .短轴长 .长轴长 ,组成一个等比数列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________________. 18.已知 z z i z z1 2 1 22 , , ,对应的点分别为 Z Z2,把向量 ZZ12 绕点 Z1,顺时针方向旋转 32,得到向量 ZZ13 , 则 31zz 对应的复数为 _______________。 19.如图 :△ AFB在直角坐标系中 ,∠
地区 ,“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的民族运动“得最宜于组织、最宜有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向民族革命。 ”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A.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B.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孰先孰后 D.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
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 4.《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50227 5.《 3110kv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0 6.《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 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2 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