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根据场地情况,施工中使用的模板、钢管等周转材料堆场均设在施工用地的南侧。 现场临时建筑 现场临时建筑布置原则: ① 不占正式工程 位置。 ② 方便施工需要 临建设施 本工程办公临建集中布置在场地北侧,而电工房、现场设标养室工具房则设置在现场南侧,以满足混凝土及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及管理要求。 见施工平面图( 5— 1)。 水平及垂直运输 主体结构施工水平及垂直运输 根据现场场地情况及工程施工需要,本工程结构施工阶段拟采用 1 台塔式起重机进行钢筋、模板及部分混凝土的水平及垂直运输,型号为H 3/36B,塔臂回转半径 R= 60m,布置位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施工垫层混凝土时即进行塔吊的安装,确保地下 室底板、反梁施工钢筋及模板的运输。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工程 1999 年 11月 第 16 页 共 223 页 装修施工水平垂直运输 该阶段塔吊及泵管均拆除,材料的垂直运输及人员的上下主要使用 1台施工外用电梯( SCD200/200),水平运输主要靠手推车及人工搬运。 施工电梯平面位置详见装修阶段平面布置图( 5— 2)。 临时用水设计 用水量计算: 施工现场用水量计算 Q1179。 N1 K2 q1=K1 Σ 179。 T1179。 t 8179。 3600 式中 q1— 施工用水量( L/S) K1— 未预计的施工用水系数( ~ ) Q1— 年(季)度工程量(以实物计量单位来表示) N1— 施工用水定额 T1— 年(季)度有效作业日(天) t — 每天工作班数(班) K2— 用水不均衡系数 由于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高峰期用水主要是混凝土养护用水,本工程总混凝土用量为 6000m3,主体工期 120 天,作业班按 2班考虑,定额用水量按400L/m3 考虑。 q1= = 施工机械用水量计算 K3 q2= K1 Σ Q2N2 8 179。 3600 式中 q2— 机械用水量( L/S) K1 — 未预计施工用水系数( ~ ) Q2— 同一种机械台数 360082120  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工程 1999 年 11月 第 17 页 共 223 页 N2— 施工机械台班用水定额 K3— 施工现场用水不均衡系数 本工程无大型施工用水设备,该部分用水量 可忽略。 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计算 P1179。 N3179。 K4 q3= t179。 8 179。 3600 式中 q3— 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 L/S) P1— 施工现场高峰昼夜人数 N3— 施工现场用水定额( 20~ 60L/人*班) t— 每天工作班数 ,取 2 K4— 施工现场用水不均衡系数 所以 q3= 300179。 50179。 179。 8179。 3600 = 生活区生活用水量 P2179。 N4179。 K5 q4= 24179。 3600 式中 q4— 生活区生活用水( L/S) P2— 生活区人数 N4— 生活区昼夜全部生活用水定额 K5— 生活区用水不均衡系数 因为本现场不设工人宿舍,因此该项用水量可忽略不计。 消防用水量 查表知: q5=10L/S 总用水量计算 q1 +q2+ q3+ q4 = + =因为 q1 +q2+ q3+ q4 q5 并且工地小于 5ha 所以 Q= q5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工程 1999 年 11月 第 18 页 共 223 页 = 10L/S 管径选择: 经查表得知:管径选用 d=100mm 的铸铁管,生活支管选用 d=50mm 的水管。 为防止受冻,水管采用暗管,埋深 800mm。 临时用电设计 施工高峰期主要用电机械设备功率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型号 功率( KW) 1 塔式起重机 1 H3/36B 1179。 110 2 外用电梯 1 SCD200/200 1179。 30 3 降水水泵 15 15179。 4 消防水泵 1 φ 75 20 5 电焊机 8 BX35002 8179。 6 蛙式打夯机 4 HW60 3179。 4 7 木工电锯 2 MJ114 2179。 3 8 木 工电刨 2 MB103A 2179。 4 9 插入式振动器 8 ZX50 8179。 1 10 平板式振动器 2 2179。 3 用电量的计算 ∑ P1 总用电量 P= ( K1 +K2∑ P2+ K3∑ P3+ K4∑ P4) COSф 式中 P— 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 KVA) P1— 电动机额定功率( KW) P2— 电焊机额定容量( KVA) P3— 室内照明容 量( KW) P4— 室外照明容量( KW) K1 K2 K3 K4— 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数 查表可知 COSф= , K1= , K2= , K3= , K4 = ∑ P1= 110+ 30+ 15179。 + 20+ 3179。 4+ 2179。 3+ 2179。 4+ 8+ 2179。 3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工程 1999 年 11月 第 19 页 共 223 页 = 233kw ∑ P2= 8179。 = 由于照明用电量所占比重较动力用电量( P1 、 P2 之和)要少得多,所以在总用电量计算时照明用 电计算可以简化,只要在动力用电量之外再加 10%作为照明用电即可。 则总用电量 P= ( 179。 233/+ 179。 )179。 = 电源选择 根据计算业主提供的 400KVA 变压器能够满足施工需要。 施工测量 工程概况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工程建筑面积 ,地下一层,地上十层,局部为五层,檐高 ,北侧建筑布局呈方形,工程以原有建筑物与新建建筑之相对尺寸定位,本工程 西侧外墙皮距老病房楼外墙为 ,且北外墙皮与老病房楼北外墙皮平齐。 施工测量前准备 校对测量仪器:将本工程使用的日本拓普康 GT5— 700 智能电子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钢尺等测量仪器及工具经国家计量单位检验校准,保证测量仪器的准确性。 根据建筑总平面图进行复测,确保工程坐标的准确性。 与业主基建科联系,取得老病房楼的技术资料,作为本工程准确定位的依据。 对施工现场内影响施测的障碍物进行处理。 对施测用辅助材料如标高控 制桩油漆、麻线等提前准备到位。 建筑物定位和基础工程测量放线 A轴和 G轴,并依此分别定出其余轴线。 轴线控制网布设,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依据《工程测量规程》进行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工程 1999 年 11月 第 20 页 共 223 页 控制网布设,布设原则为便于施工测量方使,容易核验。 本工程设控制线 8条,分别为( 1)、( 3)、( 6)、( 9)、( G)、( 1/E)、( D)、( A)轴线,控制桩设置于周围的围墙上,便于保留,并且能保证通视良好。 轴线控制网见附图 611。 验线 控制轴线网施测后,由施测 人员自检,自检合格后由工长复检,再由专职质检员专检,确认无误后申报监理公司验线,并申请规划勘测部门验线。 主体结构施工测量放线 本工程外控基准点的布设: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将轴线控制桩设置在周围围墙上,施工到177。 以后采用内控法,随着结构的升高将轴线控制线用激光垂准仪向上投测,保证竖向投测精度。 禁止桩前堆放材料,以保证其通视良好。 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使用激光垂准仪直接向各施工层投测,投测后用经纬仪和钢尺检测该控制桩是否有误差,并对误差进行适当调整后,方可做为该层放线的依据。 控制网轴线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依据《工程测量规程》执行。 本工程轴线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将不超过177。 12″,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15000。 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采用拓普康 GTS700 智能型电子全站仪。 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 测量时,严格按规程中水平角观测和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来进行。 施工高程测量 水准点引测:根据业主提供的由规划勘测部门设置的水准点引测现场施工用水准点,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敷设现场施工用水准点。 现场水准点布置数量不 少于三个,以便于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 现场水准点精度及测量方法 根据《工程测量规程》高程控制网拟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施工中的楼层标高控制 ① 场内敷设的水准网控制点,在间隔一定的时间需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检核,对检测后的数据仔细计算,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② 施工中楼层标高控制方法: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标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工程 1999 年 11月 第 21 页 共 223 页 高传递基准点。 用水准仪往返测验,以便检验和纠正。 当施工层墙柱拆模后在墙柱上测设相对该层 + 标高。 ③ 在结构层施工中,传递引测 标高时,应用钢尺自基准点 + 处向上垂直丈量,做为该楼层抄平的依据。 结构施工测量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国家标准 内控标准 1 轴线控制网 测角误差 177。 12 177。 12 边长相对中误差 1/15000 1/15000 2 基础垫层标高 177。 15mm 177。 10mm 3 轴线竖向投测 每层 3mm 2mm 总高 5mm 3mm 4 外廓主轴线长度( L) L≤ 30m 时 177。 5 mm 177。 3 mm 30mL≤ 60m 177。 10 mm 177。 8 mm 60mL≤ 90m 177。 15 mm 177。 12 mm 90L 177。 20 mm 177。 18 mm 5 细部轴线 177。 2mm 177。 2mm 6 墙、柱、梁边线 177。 3mm 177。 2mm 7 门窗洞口线 177。 3mm 177。 2mm 8 标高竖向传递 每层 177。 3mm 177。 2mm 总高 177。 5mm 177。 4mm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准备工作:工具和仪器应采用精密水准仪及与之配套使用的水准尺。 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应依据 稳定性良好的水准点进行,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为相互检查核对,专用水准点埋设数量不少于三个,埋设地点必须稳定,不受施工机具车辆碰压,防止水准点高程变动。 . 3 将水准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或进行往返测量 ,其闭合差不得超过 ( n 为测段的测站数 ),水准点高程可根据国家或城市水准点引测,应与该地n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工程 1999 年 11月 第 22 页 共 223 页 区水准点联测。 N3型水准仪 ,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依据设计图规定,施工单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埋设。 沉降观测终止 ,视沉降量大小及沉降速度确定 ,通常以月沉降量超过 1mm时 ,可以认为沉降基本稳定。 沉降观测次数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在观测过程中,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裂缝时,应立即与甲方和设计单位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观测工作。 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如实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应做到四固定; ① 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② 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③ 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④ 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点成果整理 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 ,妥善保存 ,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