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约用水,提倡节约用水,从自身做起. 8.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 量增大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 【考点】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A、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 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析; C、根据生石灰吸收水分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分析. 【解答】 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质量增加,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露置于空气中因挥发导致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C、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导致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酸、碱、盐、生石灰的化学性质、在空气中的质量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 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胆汁( ~ ) B.唾液( ~ ) C.血液( ~ ) D.胃液( ~ )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的 pH小于 7,且 pH越小,酸性越强,据此解答. 【解答】 解: A、胆汁( ~ )接近中性; B、唾液( ~ )接近中性; C、血液( ~ )呈弱碱性; D、胃液( ~ )呈强酸性;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于 pH的关系,完成此题 ,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硝酸铵 B.食盐 C.蔗糖 D.生石灰 【考点】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大多数的化合反应,酸碱中和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燃烧反应,爆炸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C、 CO、H2还 原金属氧化物,铵盐与碱的反应;结合题意可知水与固体碎片混合时放出热量,即为放热反应来解答. 【解答】 解: A、硝酸铵与水混合时,吸收热量,故 A错误; B、食盐溶于水也没有明显的热效应,故 B错误; C、蔗糖溶于水没有明显的热效应,故 C错误; D、生石灰( CaO)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的放热和吸热反应,明确物质的性质、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决该类题目的关键. 11. “ 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家园 ”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考点】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根据造成对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结合防止水体污染的措 施、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选项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 B、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能保护水资源、防止水体污染,故选项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 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能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空气,故选项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不利用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水体与空气污染的来源与防治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单质、碱、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碳酸钙、空气 B.金刚石、熟石灰、石油 C.甲烷、食盐、冰水 D.氢气、硫酸钠、水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 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 【分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 物质组成的,据此分析. 【解答】 解: A、氧气属于单质;碳酸钙属于盐;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金刚石属于碳的单质;熟石灰属于碱;石油属于混合物,故 B正确; C、甲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食盐属于盐;冰水,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 C错; D、氢气属于单质;硫酸钠属于盐;水属于纯净物,故 D错. 故选: B. 【点评】 要根据单质、盐、混合物的概念回答本题,要把握要点,知道常见物质的组成. 13.验证金属 Fe Cu Ag的活动性强弱,下列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Fe CuSO4溶液 Ag B. FeSO4溶液 Cu AgNO3溶液 C. Fe Cu AgNO3溶液 稀盐酸 D. FeSO4溶液 Cu Ag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 “ 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 ” 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 解 : A、铁与 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 Ag与 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B、 Cu与 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 Cu 与 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C、 Fe、铜均能与 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铁>银,铜>银;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能,说明了活动性铁> H>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 方案合理. D、 Cu、 Ag均不能与 FeSO4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铁>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 “ 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 ” 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原理是( ) A. FeO+H2SO4═4FeSO 4+H2O B. Fe2O3+3H2SO4═Fe 2( SO4) 3+3H2↑ C. Fe2O3+2H2SO4═2FeSO 4+2H2O D. Fe2O3+3H2SO4═Fe 2( SO4) 3+3H2O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解: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 2( SO4) 3+3H2O.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5.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