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20xx年高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 S> P,则酸性: H2SO4> H3P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 A不选;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 Cl> Br,能用元素周期律解 释,故 B不选;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 Na> Mg,则碱性: NaOH> Mg( OH) 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 C不选; 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 Na2CO3> 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 D选.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与应用,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8.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判断依据正确的是( ) A.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B.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 C.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 D.金属晶体:能够导电 【考点】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金属晶体. 【专题】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电离平衡与溶液的 pH 专题. 【分析】 A.电解质强弱划分依据:是否完全电离; B.依据共价化合物概念解答; C.依据离子化合物概念解答; D.金属晶体为由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解答】 解: A.弱电解质是只能部分电离的 电解质,电解质强弱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无关,故 A错误; B.共价化合物为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故 B错误; C.离子化合物为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故 C正确; D.金属晶体为由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的晶体,金属晶体含有自由电子,一定导电,但是导电的不一定是金属晶体,如石墨、合金等,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中的基本概念,熟悉电解质强弱划分依据、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定义、金属晶体的概念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9.已知:( 1) Al( OH) 3的电离方程式为: AlO2﹣ +H++H2O⇌Al( OH) 3⇌Al3++3OH﹣ ( 2)无水 AlCl3晶体的沸点为 ℃ ,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AlCl3=Al3++3Cl﹣ ( 3) PbSO4难溶于水,易溶于醋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SO4+2CH3COONa=Na2SO4+( CH3COO) 2Pb 则下列关于 Al( OH) AlCl3和( CH3COO) 2Pb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均为强电解质 B.均为弱电解质 C.均为离子化合物 D.均为共价化 合物 【考点】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专题】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电离平衡与溶液的 pH 专题. 【分析】 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 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一般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熔沸点较高. 【解答】 解: A. Al( OH) 3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 A错误; B. AlCl3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 B错误; C.无水 AlCl3晶体的沸点为 ℃ ,沸点较低,故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故 C错误; D.三者只含有共价键,不含有离子键,故均为共价化合物,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强弱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难度不大.根据物质中所含化学键来确定化合物类型,明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是解本题关键. 10.在盛有稀 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 X、 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 X→ 外电路 →Y B. 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C.溶液中氢离子向 X极移动 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 X> Y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在盛有稀 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 X、 Y,根据电子流向知, X是负极、Y是正极,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在盛有稀 H2SO4的烧杯中放 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 X、 Y,根据电子流向知, X是负极、 Y是正极, A.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所以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 Y→ 导线 →X ,故 A错误; B. X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 B错误; C.氢离子向正极移动,被还原生成氢气,故 C错误; D.原电池中,易失电子的电极为负极,若两电极都是金属, X易失电子,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可能为 X> Y,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根据电子流向判断正负极,再结合电极上发生的反应、离子移动方 向分析解答,注意离子移动方向,为易错点. 11.可以描述两种一元酸:甲( Ki=10 ﹣ 5)和乙( Ki=10 ﹣ 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曲线是( ) A. B. C. D. 【考点】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 pH专题. 【分析】 由甲( Ka=10 ﹣ 5)和乙( Ka=10 ﹣ 3)可知,甲的 Ka小,则甲的酸性弱;等浓度时酸性强的电离度大;弱酸的浓度越大,其电离度越小,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两种一元酸:甲( Ka=10 ﹣ 5)和乙( Ka=10 ﹣ 3)可知,甲的 Ka小,则甲的酸性弱; 由图可知,横坐标为浓度,纵坐标为电离度,则等浓度时酸性强的电离度大,即乙的曲线在上方,可排除 A、 C; 弱酸的浓度越大,其电离度越小,则曲线甲、乙均随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可排除 D,显然只有 B符合 ,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把握 Ka与酸性的关系、弱酸的电离度与浓度的关系及图象分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2.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X代表卤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Q3> 0 B. Q1=Q2+Q3 C.按 Cl、 Br、 I的顺序, Q2依次增大 D. Q1越大, HX越稳定 【考点】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专题】 化学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A.原子形成化学键放热,则 Q3大于 0; B.依据盖斯定律分析,反应焓变与起始物质和终了物质有关于变化途径无关; C.途径 Ⅱ 是断裂化学键的过程,是吸热过程, Cl、 Br、 I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l BrI2,断裂化学键需要能量减小; D.反应中放热热量越多,形成的化合物具有的能量越小,则形成物质越稳定. 【解答】 解: A.原子形成化学键过程中放热,则反应 2H( g) +2X( g) ═2HX ( g)的 Q3> 0,故 A正确; B.根据盖斯定律可知,途径 Ⅰ 生成 HX 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所以 Q1=Q2+Q3 ,故 B正确; C. Cl、 Br、 I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l Br I2断裂化学键需要能量减小,所以途径 Ⅱ 按Cl、 Br、 I的顺序,吸收的热量 Q2依次减小,故 C错误; D. Q1为氢气和卤素单质形成 HX的过程,该反应中 Q1越大,说明放出的热量越多,则生成的HX具有能量越低, HX越稳定,故 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盖斯定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化学反应与能量不会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盖斯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13.下列实验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提取碘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溶解度比水中大 B 除去纯碱中的碳酸氢铵 加热 纯碱热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铵 C 分离 KNO3和 NaCl 重结晶 KNO3的溶解度大于 NaCl D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密度大于乙醇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专题】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分析】 A.乙醇与水互溶; B.碳酸氢铵加热易分解,而碳酸钠不能; C.二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D.乙酸乙酯和乙醇不分层. 【解答】 解: A.乙醇与水互溶,则乙醇不能作萃取剂,故 A错误; B.碳酸氢铵加热易分解,而碳酸钠不能,则加热可除杂,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故B正确; C.二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利用结晶法分离,原理不合理,故 C错误; D.乙酸乙酯和乙醇不分层,不能直接分液分离,应加碳酸钠溶液、分液,原理不合理,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 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4.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无论哪种过量,都可以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组数是( ) ① 亚硫酸钠溶液与稀盐酸 ② 偏铝酸钠溶液与盐酸 ③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 ④ 氯化铝与氨水 ⑤ 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 ⑥ 碳酸氢钙溶液与澄清石灰水 ⑦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A. 2组 B. 3组 C. 4组 D. 5组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①Na 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若稀盐酸不足,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若盐酸过量,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② 偏铝酸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中,若盐酸不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若盐酸过量,反应生成铝离子; ③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二氧化碳过量时,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当二氧化碳不足时,反应生成碳酸钠; ④ 氯化铝与氨水,无论二者是否过量,反应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 ⑤ 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少量, 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过量,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钠和水; ⑥ 碳酸氢钙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无论是否过量,反应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⑦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 CO2,无论二者是否过量,反应都生成碳酸氢钠和苯酚. 【解答】 解: ①Na 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若稀盐酸不足,反应生成的是亚硫酸氢钠,若盐酸过量,则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物的过量情况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故 ① 错误; ② 偏铝酸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中,若盐酸不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钠,若盐酸过量,反应生成氯化铝和 水,反应物不同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故 ② 错误; ③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二氧化碳过量时,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当二氧化碳不足时,反应生成的是碳酸钠,所以反应物过量情况不同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故 ③ 错误; ④ 氯化铝与氨水,无论二者是否过量,反应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NH3H2O=Al( OH) 3↓+3NH 4+,故 ④ 正确; ⑤ 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少量,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过量,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钠和水,反应产物与反应 物用量有关,故 ⑤ 错误; ⑥ 碳酸氢钙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无论是否过量,反应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 Ca2++2HCO3﹣ +2OH﹣ ═CaCO 3↓+2H 2O,故 ⑥ 正确; ⑦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 CO2,无论哪种反应物过量,反应都生成碳酸氢钠和苯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为: C6H5ONa+CO2+H2O→C 6H6OH↓+NaHCO 3,故 ⑦ 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注意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题目难 度中等. 15.已知温度 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 a mol/L的一元酸 HA与 b mol/L一元碱 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 A.混合溶液的 pH=7 B.混合溶液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