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可靠性管理内容摘要:

,评估操作性能是否符合全系 统需求。 (4). 回馈现场使用信息,据以评估 Ramp。 M 现况,并持续精进现有与未来的产品。 美国空军 Ramp。 M 2020 过程系一份指引文件 (Guidance document) ,并非正式的指令 (Directive),亦非正式的军用标准或规范,虽不具强制性的约束力,但其五大目标和五 大原则,却适用于空军所有基地及项目计划,其中各细部行动方案则可依产品之 7 发展程度加以裁适应用,以配合技术、时程与成本等条件。 日本可靠度技术发展 日本对于可靠度技术的研究发展,则是日本科技连盟 (JUSE)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JUSE 在 1960 年左右设立了可靠度技术研究委员会,由高木升教授担任委员长,因为高木的第一个英文字母为T,因此此一委员会又称为T委员会。 T委员 会的成员包括当时日本卫星计划、防卫、航空、电子等相关单位之技术人员及大学研究人员等约 25 人组成,研究发展各种电子与机械可靠度工程技术,主要活动包括可靠度设计、可靠度试验、可靠度评估、数据搜集分析及可靠度管理等,重点则较偏重于失效侦测、分析与改善措施之研究与应用。 在 1960 年代,日本货在国际间为廉价、次级品的代名词,其产品通常是放置在欧美超市、百货公司的地下层廉价部。 在同一时间,日本产业界认知此一态势,开始导入质量管理与可靠度技术,如统计质量管理 (SPC)、品管七大手法、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 缺陷树分析 (FTA)等等,并且大量予以全面推广,也因而创造出目前相当普及的质量管理技术,如全公司质量管理 (CWQC) 、质量机能展开 (QFD) 、丰田式管理。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与推广,目前的日本产品不仅击败早期德国、美国货的优势,席卷所有消费性电子市场、半导体市场及汽车市场,而且其产品以价美物廉、质量好、可靠度与安全度高著称,虽然世界各国努力引进与发展,仍然无法与之匹敌。 大陆可靠度技术发展 大陆的可靠度技术发展大约在 1970 年代开始,主要是为了提高航天火箭与人造卫星之可靠度,起步虽慢 ,发展却很迅速。 在电子工业方面有关可靠度技术的发展,则以提高「三机 (电视机、录音机、收音机 )」可靠度为主,促进电子产品可靠度的提升;在航空工业方面,则以飞机的定寿延寿为中心,推动航空领域可靠度技术的发展。 除确定重点应用发展领域外,为达到推广可靠度技术之目的,并相继成立「中国电子学会可靠度与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可靠度与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航空学会可靠度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度专业委员会」、「中国数学学会可靠度专业委员会」、「中国军械维修工程学会」、「中国电子技术学会电子产 品可靠度研究会」等等与可靠度技术发展有 8 关的组织。 另外其国家标准局亦颁发了一系列的「可靠度标准」,如 GB 3187 「可靠度基本名词术语及定义」、 GB 1772 「电子元器件失效率试验方法」、 GB 2689 「恒定应力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方法总则」、 GJB 450「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度通用大纲」等等;此外各工业部还制订了部颁可靠度标准,其发展可说是相当迅速。 可靠性管理的内容 可靠性管理的总目标是:设计时有可靠性设计目标,制造时保证可靠性的实现,使用时维持可靠性水平。 由于可靠性管理的内容涉及的面很广,它既直接与工程设计部门、生产制造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发生联系,也与企业的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和采购供应部门有关。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 可靠性组织管理 ( 1) .成立全厂性的可靠性领导机构 这个领导机构必须以总工程师为首,吸取研究设计部门、工艺技术部门、产品生产车间、质量保证部门、物资供应部门的负责人或骨干组成强有力的组织,日常业务工作可由质量保证部门(或全质办)实施。 这个 机构的主要任务是: ① 、 编制工厂可靠性规划及年度可靠性计划; ② 、 进行可靠性教育(包括可靠性设计、工艺及可靠性管理教育); ③ 、 抓好典型产品的可靠性指标的提高,取得效益; ④ 、 建立全厂性的可靠性保证体系(可以和质量保证体系融合),包括规章制度和组织管理体系; ⑤ 、 对全部产品(包括科研产品)实施可靠性管理。 ( 2) .可靠性工程师的数量与职责 ① 、 可靠性工程师主要分为产品设计可靠性管理工程师,产品工艺可靠性管理工程师,元 器件可靠性管理工程师,产品可靠性试验工程师; ② 、 可靠性工程师的数量,在工厂中应占全厂技术人员的 2~ 3%。 ( 3) .可靠性工程师的职责 ① . 制定全厂或单位的可靠性工作计划; ② . 领导建立可靠性保证体系,编写可靠性保证文件; ③ . 编写可靠性设计和工艺制造教材,可靠性管理的教材,实施可靠性教育; 9 ④ . 对新产品进行可靠性评审和会签; ⑤ . 对产品可靠性试验和评定方案进行评审和会签; ⑥ . 指导产品的可 靠性设计; ⑦ . 对产品工艺制造的可靠性文件进行评审和会签; ⑧ . 对用户反馈的可靠性数据和意见进行分析处理,提出改进建议并组织实施; ⑨ . 对全厂各单位可靠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⑩ . 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产品失效分析。 2. 可靠性工作计划及内容 企业应有可靠性工作规划和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1) .企业可靠性保证体系的完善; ( 2) .企业可靠性教育计划的实施; ( 3) .企业提高主导产品可靠性水平的计划和执 行情况; ( 4) .企业可靠性设计标准文件的编制计划; ( 5) .为实现可靠性目标值,在设备、技术、生产和原材料的供应等方面采取的措施计划; ( 6) .指导和协调企业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可靠性工作原理; ( 7) .企业可靠性工程评审和考核制度; ( 8) .为了解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而进行现场调研、数据收集以及产品的质量改进计划; ( 9) .收集国内外同类先进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并与本企业产品作对比,找出差距,制定改进计划。 3. 抓好可靠性技术教育 在企业中,对设计、工艺、管理等人 员进行培训时应各有侧重,有的可以与 TQC 教育相结合,当然,首先应编好相应的教材。 ( 1) .设计人员必须进行可靠性设计教育,经考核合格,发给证书,教育时数不少于 60 小时; ( 2) .工艺人员必须进行工艺制造教育,建议和质量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