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明瑛发展有限公司现代国际艺术文化学院附属学校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北京地区现状 根据《 2020— 2020 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摘录,北京市的文化产业中,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总量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舞台演出荟萃国内外优秀剧目,出版物品种、电视剧出口集数、电影产量和会展数量均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古玩艺术品交易额占全国的五分之四,在全国文化产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另外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卓越地位,以及高校云集的资源优势,都是毋庸赘言的。 根据这种现状,规划提出,“把北京建成全 国森以演出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文化会展中心和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现状如下: ① 整体实力 数字显示 ,尽管北京市文化产业占 GDP 比重较高,且发展速度不低,但是总量不大,整体实力并不是最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潜在实在与资源优势明显不匹配,就资源优势而言,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尚需进一步激发。 ② 竞争力 依据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对文化产业竞争力作简单的定量分析显示,北京市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大大高于我国总体水 平,也高于发达国家整体的水平,已经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但是,与国际上著名大都市相比,北京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还十分有限。 ③ 贡献度 北京市文化产业已经初步具备了支柱产业的雏形,在经济总量上, 2020 年北京文化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 亿)已经超过第一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是 2020 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 亿)的 倍,比房地产业实现的增加值( 亿)高出 亿,接近批发零售业实现的增加值( 亿);在就业总量上, 2020 年北京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 万,略低于金融业( 万)和房地产业( 万)从业人员之和( 万)。 四、项目所在区域介绍 朝阳区,区域面积 平方公里,人口 230 万,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朝阳区为文化强区,拥有电子、纺织、化工、机械、汽车等门类齐全 的工业生产基地,商业、金融业、旅游业、物流仓储等服务业,以及 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业等。 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文化产业发展放在首位,文化先行成为重中之重,从而将朝阳区定位为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中心区,并在辖区内建立多个文化产业基地,如建立版权交易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动漫产业基地、影视基地、 798 工厂文化园区、中国电影博物馆及以朝阳公园为核心区的文化主题公园等。 辖区内聚集了除俄罗斯河卢森堡之外的所有外国驻华使馆,成为在京外国人是最为集中的地区,以上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国际艺文院在该辖区内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原动力,致力于打造中国的“好莱坞”。 第三章 公司项目的可行性 一、宏观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中国宏观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在市场经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宏观经济逐步显示出以下特点: 经济发展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态势。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二十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水平为 %,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见图一)。 2020年前 7个月的经济增长幅度为 9%。 结合目前情况,可以乐观的估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加入 WTO 所带来的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西部大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与世界经济接轨、资本市场对外逐 步开放等等一系列的宏观政策将进一步使中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动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见图二),居民消费能力也呈现同步增长。 同 时,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增长也为中国人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带来了巨大变化,在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传统的温饱型生活观念正在被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理念所取代,从而带来了中国人生活方式上的一系列变化 ; 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出现显著变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从而呈现现代世界经济产业下游化的重要特征(即西方经济学中的“配第克拉克经济法则” —— 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结构的中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目前,国内第三产业和以脑力劳动成果为主要产品的“第四产业”发展迅速 ,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强。 据统计,“九五”前 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由 1996年的 亿元增加到 1999 年的 27036 亿元,净增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 %提高到 33%; 暂以截至到 2020 年的曲线图为例 图一 图二 中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曲线 Chinese family average personal disposable ine increase line 02020400060008000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1980 1985 1990 19911992 1993 1994 19951996 1997 1998RMB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f am i l y a v er ag e pe r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曲线 China s GDP increase line 03000060000900001202001500001985 1990 1995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1985 1990 1995 20202020 2020 2020 2020 亿元人民币 产业市场化趋势日趋明显。 国民经济 的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加快了各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由政府宏观调控、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步调的事业型模式的行业,都不可避免的纳入市场经营的轨迹中。 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产业经营模式为运行手段成为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规律; 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面临着需求不断扩大的市场机遇。 在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在文化、精神层面提出更高要求,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已成为支柱型产业。 可以预见,中国的文化产业将在国民经济中 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二、 市场需求 目前,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中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文化艺术市场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教育需求不断增长,而艺术教育作为满足以上两种需求的根本点,无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产业带动就业,就业带动招生,从近些年各艺术院校每年十几万报名的火爆场面和只录取几百名的状况来看,市场形成了求大于供的局面,这对我们将在亚洲和全国范围内招收学生的计划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在此市场形式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教育产业,资本市场开始介入教育产业,文化教育产业成为 中国新世纪的投资热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选择文化艺术教育这一带有普遍性需求的领域,提出建设“北京现代国际艺术文化学院”。 目前,艺术教育的市场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① 专业培养及专业提高需求:由于文化艺术产业的市场价值提升,更多的人希望跻身这一领域,文化艺术领域(尤其是影视数码、高科技制作、流行音乐、音乐剧、视觉艺术、世界舞蹈、传媒管理等行业)较之其他行业有更多的成名成星机会,因此成为令人艳羡的行业。 在这一前提下,在高水平、正规化的文化艺术院校接受专业培养成为大多数准备投身艺术行业的人的理想选择,而 已经进入艺术领域的业内人士更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培养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提高,以取得更大艺术成就。 艺术市场的繁荣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使这一部分需求迅速增长; ② 素质提高需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领域的繁荣使得国民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增加,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逐渐进入人民生活,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素质提高的要求,这一部分需求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是带有社会普遍性的,而且将会长期存在。 目前各种各样艺术类培训的兴起充分显示这部分需求的普遍性,而由于大部分培训是为了获取短期利益,专业水平较低,因此并未 满足人们追求艺术素质提高的愿望; ③ 专业艺术人员走向市场的需求:目前中国文化艺术市场及文化艺术产业正处于过渡阶段,传统的管理体制与日益发展的需求之间缺乏合理顺畅的连接渠道,专业艺术人员完成学习后,需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