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建设项目内容摘要:

缺,人口不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内外粮食供求关系发生 了深刻变化,确保粮食安全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为此, 2020 年国家 启动实施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旨在通过 改善 农田 灌溉条件、改造中低产田 地 、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推广重大技术措施、提高农机作业水平等主要技术路线,统筹实施水利骨干工程、基本农田、粮食科研创新能力、良种繁育和农技推广体系等重点工程建设,到 2020 年实现全国粮食生产能力稳定达到 5500 亿公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 1000 亿斤的目标。 **是国家商品粮和糖料基地县,近几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粮食产 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尤其是 2020 年 **被确定为《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0202020年 )》 800 个产粮大县之一。 4 年来,共完成投资 2480 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980 万元,地方配套资金 500 万元,建成高稳产农田 万亩, 累计建成排灌沟渠 64975 米,农田机耕路 26999 米,农桥 10 座,涵洞 286 件, U 型槽 1件,取水坝 10 座。 详见《 2020 年 2020 年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分布图》。 《 **2020 年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8 通过项目实施, 有效地改善了 **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根粮食增产增收显著,但 **地域辽阔,耕地面积较大,多年来虽然投入了较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远远不能满足我县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大部分农田未得到治理,不利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针对我 市 实际 情况 ,应继续加大农田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粮食增产制约因素增多,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粮食剩余空间有限,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所以,根据党 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若干关于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自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方针政策,根据《 **省 发改委关于下达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 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精神,为做好“ **2020 年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保障农户长远生计,解决当地粮食生产提能增效的问题, **市委、市政府对该项目高度重视,由市发改局和市农业局牵头,会同市级涉农部门及时成立相关的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广泛征求农户意见,本着解决农户 最急需的问题,充分论证分析后,委托云南 **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写了《 **2020 年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的 必要性 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 **粮食增产的战略需要 人多地少是 **的基本市情,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单产,立足实现 **区域内粮食基本自给,是 **当前应当抓好的主要工作。 但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才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因此,重视和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 **2020 年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9 加快农田基础设施 建设是 **粮食增产的根本保证 由于 **农田基础设施落后,冬春补水能力不足,夏季排涝能力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加之 **耕地质量差,带来的产量低,质量不高,粮食增产后劲不足,一直是 **粮食产量提不起来的主要瓶颈,严重制约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基础保障,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加速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提高农村经济收入是当前各级政府必须抓好的主要工作,为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提出了“特色产业”开发,许多产业要求田块能排能溉,因此,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加速 **农业产业开发,增加农民收入非常迫切。 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实施 **2020 年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建设项目,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措施。 近年来,根据省政府“围绕增收调结构”的方针,及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不断地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稳产农田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委、市政府结合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在巩固提升粮、糖、茶、胶 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又积极培育了蔬菜、瓜果、香料烟等新型产业,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 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改造,综合治理,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土、肥、水等农业资源,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集中有限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的数量型向优质高效集约型转变,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挥优势,发展优质粮食、经济作物特色农业产业,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对进一步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促进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 **2020 年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10 项目实施的 可 行性 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协作 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市委、政府当前稳定粮食增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是加快 **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受到了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同时,农业科技部门也成立相关的建设推广服务体系,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部门和相关的部门也根据各自的条件给予部门间的相互支持和协作。 所以, **2020 年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领导基础、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 具有特殊的自然资源优势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为边疆多民族县级市,东西长约 71km,南北宽约62km,国土面积 2987 平方 km,其中:坝区(含海拔在 1000m 以下低热河谷)占 26%,山区占 74%。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 ℃,年均降雨量 ,水资源比较丰富,平均年日照时数 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 6077 兆焦/m2,≥ 10℃的活动积温 7069℃,无霜期 315 天,连续霜期不超过 5 天,平均相对湿度 78%。 立体气候明显,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低海拔地区逆温效应明显。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 候为众多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农作物发展潜力较大。 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 **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2020 年全市耕地面积 万亩,其中:水田 万亩,占 %;旱地 万亩,占 %。 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坝子)、山沟两旁(冲积扇)和山区、半山区丘陵、山槽、山洼等地域。 水田多分布于盆地和山沟、山槽、山洼两旁,山区大多为旱地,半山区《 **2020 年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11 和部分山槽、山沟地带,兼有水田和旱地。 全市耕地坝区平田较多,土壤基础好,开发潜力大。 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不断 深入,群众享受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在农田工程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得到群众的积极支持,项目区村寨群众基础好,积极性好调动,为项目的组织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健全的技术服务机构 项目承担单位 **农业局现有职工 375 人,其中技术人员 279 人(高职 9人,中职 121 人,初级技术职称 149 人),是一支技术过硬,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队伍,这支队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能够胜任项目的具体实施及项目的顺利完成。 项目区选择 项目地点选择的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成片区开发的原则 **2020 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在点的选择上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成片区开发的原则,并且改造难度不能太大,有利于当年改造,粮食当年实现增产增收。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在分析需求和建设可能的基础上,针对制约土地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合理确定建设内容、规模、科学规划,协调发展;以改善排灌、配套农耕道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为重点,做到因地制宜。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农户意愿的原则。 《 **2020 年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12 千亿斤新 增粮食建设项目要主动让农户参与进来,使之全程知情、全程监督资金使用方向。 通过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发挥项目区农户改造基本口粮田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投资、投劳,完成既定目标。 坚持国家支持与农户自我发展相结合原则 充分整合国家、省级各部门资金,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以财政补助作为引导,调动农民投工投劳。 改造完成后,农业部门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产业扶持,以增加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项目区选择依据 属于 **粮食主产区 项目区是 **的水稻、玉米主产区。 项目实施后有利于粮食产量及产值的大幅度增加。 农业基础设施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项目建设地点大部分耕地虽地势平坦,但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及配套工程,冬春补水能力不足,特别是排涝设施,每到雨季洪水经常泛滥成灾,抗旱排涝能力差,粮食、经济作物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制约。 通过项目实施,建设排灌沟渠,实现冬春补水、夏季排涝。 土壤肥力差,有机质含量低,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差 项目区由于缺乏机耕道路和相应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不便机械化耕作和农业灌溉等,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和土地产出率都较低,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有一定难度。 选址符合规划 项目的选址符合《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 项目 》选址要求,有利于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建成一片,巩固一片。 《 **2020 年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13 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县概况 地理位置 **地处 **省 西部, ***东南部,位于东经 98176。 01′~ 98176。 44′,北纬 24176。 05′~ 24176。 39′之间。 东西长约 71km,南北宽约 62km。 东北接保山市龙陵县,西南连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西北与梁河县、 **隔龙江(陇川江)相望,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 距省会昆明 649km。 自然条件 **属高黎贡山西延部 分,东北高,西南低,“三山两坝一条河”,将盆地分割成为 **、遮放两个坝子。 全市最高海拔 ,最低海拔 528m,平均海拔 1226m。 **地处低纬度高原,太阳辐射较强,热量丰富,属全国不可多得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夏长冬短、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等特点,年平均气温 ℃,最冷月均温 ℃ , 最热月均温℃,年均降雨量 ,年日照时数 小时,年均日照率 47%,无霜期 301 天,年均相对湿度 7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地处滇西南多雨区,降雨量充 沛,属于水资源丰富地区。 市境西缘的龙江,在全市境内流域面积 平方 km,其一级、二级支流及其他小支流共 138 条,为坝区和大部份山区的主要水系,年产水量 亿 m 3。 东南角边缘的怒江水系支流及其他小支流 88 条,年产水量 亿 m 3。 全市建有小( 2)型以上水库 25 座,其中中型水库 1 座、小( 1)型水库 8 座,小( 2)型水库 16 座,总库容 万 m 3,年供水量 8535 万 m 3,设计灌溉面积 万亩;引水工程 2087 件,引水渠道 134 条,长 ,设计引水流量 3/秒,年 供水量 13441 万 m3,设计灌溉面积 万亩,实际灌溉面积 万亩;建成提灌站 2 座,总装机 60kW,年供水量 75 万 m 3,《 **2020 年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14 灌溉面积 万亩。 2020 年,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旱涝保收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 %。 全市耕地面积 万亩,其中:水田 万亩,占 %;旱地 万亩,占 %。 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坝子)、山沟两旁(冲积扇)和山区、半山区丘陵、山槽、山洼等地域。 水田多分布于盆地和山沟、山槽、山洼两旁,山区大多为旱地,半山区和部分山槽、 山沟地带兼有水田和旱地。 全市耕地平田坝地较少,旱坡地较多,地力质量差,生产水平较低。 社会经济状况 **辖 **镇、风平镇、遮放镇、勐戛镇、芒海镇、轩岗乡、江东乡、五岔路乡、三台山乡、西山乡、中山乡和勐焕街道办事处共 12 个乡(镇、办事处),80 个村民委员会, 6 个社区居委会, 719 个自然村, 1009 个村民小组。 2020 年,全市乡村户数 74757 户,乡村人口 312906 人,其中:农业户数 66342 户,农业人口 296093 人;年末有耕地面积 70960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