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木]桥梁通用户手册内容摘要:

⑵绘制弯矩包络图和计算相应控制截面钢筋根数。 l ⑶绘制剪力包络图和计算相应控制截面钢筋根数。 l ⑷绘制裂缝配筋图和计算相应控制截面钢筋根数。 l ⑸按2环(4肢)、3环(6肢)分别计算箍筋间距。 l ⑹活载考虑人群、汽车、验算荷载常用的三种。 汽车荷载包括汽车10级、汽车15级、汽车20级、汽车超20级、汽车城A级、汽车城B级或自定义。 验算荷载包括履带50、挂车80、挂车100、挂车1特挂160、特挂2特挂300、特挂420或自定义。 l ⑺横向分配工况36种,分人群、挂车、1~10列汽车对应左偏、右偏和对称。 l ⑻盖梁的各计算截面包括 a:梁板作用点所在截面,b:跨中截面,c:桩柱支撑中心点、支撑左、右边缘点所在截面。 l ⑼人行道与行车道间可设置隔离栅并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 l ⑽上部断面本身不作对称要求,梁(板)与盖梁也不作对称要求,完全针对实际情况建立结构模型进行分析、计算、配筋。 l ⑾上部既可自动进行活载加载,同时允许用户加载后给出活载支反力。 l ⑿自动计算并生成绘图所需钢筋数据文件。 l ⑴检查用户钢筋文件数据的合理性。 l ⑵具有钢筋动态管理功能,钢筋编号幅度为5~17个。 l ⑶弯起钢筋在悬臂段沿斜方向下弯,在梁跨间既可斜方向下弯,又可正截面下弯。 l ⑷箍筋环数为3环,盖梁与柱联结处箍筋可以加密。 l ⑸横断面上下主筋可按1~3排布置,独柱可到6排,每排钢筋根数不超过24根。 l ⑹弯起钢筋可全部弯起、部分弯起或设置加强筋,弯起钢筋在跨中可以通过或截断。 可独立设置短斜筋。 l ⑺上下通长主筋与斜短筋共同形成钢筋骨架。 l ⑻计算并绘制钢筋明细表和材料数量表。 ⑴以交通部颁布现行的桥涵规范作为编程依据。 ⑵斜桥以桥孔斜长为计算跨径,按正交桥的方法计算。 ⑶顺桥向按简支梁加载计算荷载支反力。 ⑷横向分配系数对称布载按杠杆法,偏载按刚性横梁法。 ⑸三跨及以上时盖梁视为刚性支承的双悬臂多跨连续梁,两跨时为双悬臂简支梁。 ⑹建立柱(肋)支承反力影响线和每个计算截面内力影响线。 ⑺横桥向荷载经横向分配传递给每片梁(板),再由每片梁(板)按内力影响线加载得出各计算截面人群、汽车、挂车引起的最不利内力值。 ⑻对荷载内力进行组合,求出各计算截面内力最大值和最小值,形成内力包络图。 ⑼弯矩控制正截面强度和主筋根数,剪力控制斜截面抗剪强度和斜筋根数以及箍筋间距和根数,裂缝由弯矩控制。 ⑴根据盖梁外廓尺寸按纵、横方向分别计算确定钢筋构造图的绘图比例,绘图比例按2增减,同时计算出立面、平面、侧面、钢筋大样等图上控制座标。 ⑵根据斜交角、弯起钢筋种类、箍筋环数、盖梁等高或悬臂段变高计算钢筋编号。 ⑶绘制钢筋立面、平面、侧面及钢筋大样,并计算钢筋根数和长度(含平均长度)。 ⑷计算并绘制钢筋明细表和材料数量表以及弯起钢筋D值表。 ⑸生成*.SCR钢筋图形文件,用户进入AutoCAD图形平台,即可将其显示在屏幕上,并进行编辑和修改,绘图机输出。 、桥墩编号为1号桥墩的数据是完整的,分别对应2柱式、3柱式盖梁结构,该数据文件既可计算又可绘图。 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桥梁通主菜单的工程管理下拉式菜单的“创建工程”下建立,另一种是在桥梁通主菜单的“桥墩盖梁计算与绘图”下拉式菜单的“打开文件”按钮下建立。 打开桥梁通主菜单的“桥墩计算与绘图”下拉式菜单的“盖梁计算与绘图”,弹出“桥墩盖梁计算与绘图”数据输入窗体,选择盖梁计算,再点击“盖梁尺寸”按钮,弹出数据输入窗体,根据提示输入盖梁的基本数据,数据输入完毕关闭该窗体。 点击“横断面”按钮,弹出数据输入窗体,根据提示输入上部横断面的基本数据,数据输入完毕关闭该窗体。 点击“设计数据”按钮,弹出数据输入窗体,根据提示输入设计数据的基本数据,数据输入完毕关闭该窗体。 运行“生成盖梁离散图”,用户进入AutoCAD R14,在Command命令项后键入script+空格+文件名,即可将盖梁离散图展现在屏幕上,用户根据图形检查数据输入有无出错。 点击“盖梁材料”按钮,弹出数据输入窗体,根据提示输入盖梁材料的基本数据,数据输入完毕关闭该窗体。 进入设计检查 盖梁的尺寸优化取决于盖梁横断面尺寸、柱的个数、柱的间距、上部荷载等,一般情况下,保证盖梁正负弯矩接近的设计是合理的,如何实现。 用户只要点击“设计检查”,弹出设计检查窗体,选左侧按钮“盖梁尺寸”、 “盖梁材料”、 “上部横断面”、 “设计数据”可进行数据修改,确定后存盘,点击“计算生成盖梁包络图”,图形区马上动态显示包络图,如果不符合设计者要求,再修改数据存盘后点击“计算生成盖梁包络图”,直到设计者满意。 关闭设计检查数据,点击“浏览盖梁计算结果”按钮,选择工程文件名,这时,浏览结果窗体被显示在平幕中央,设计者可以快速浏览盖梁计算结果。 如果设计者想浏览梁板横向分配系数,仅需点击“横向分配系数”按钮,如果想浏览盖梁内力组合结果,仅需点击“内力组合” 按钮。 设计者还可以打开另一个工程的计算结果,先点击“两份不同计算书”,再打开另外一份已经计算好的计算书,两个不同计算结果可同时浏览、比较。 用户也可点击打印按钮将盖梁计算结果打印出来存档、备查。 、剪力包络图和裂缝配筋图 进入AutoCAD R14,在mand:后面键入script+文件名,即可查看或绘制弯矩、剪力包络图和裂缝配筋图。 (这里略) 一但设计数据确定,用户即可点击“生成钢筋绘图数据”,此时弹出对话框,提示用户经过计算后自动生成的钢筋数据要存放在哪个墩台编号位置上,用户必须用鼠标点击墩台编号。 比如,现在设计的是1号桥墩,如果该工程的1号桥墩首次设计,就选择1号桥墩作为存放钢筋数据;如果该工程的1号桥墩的钢筋图已经设计好,这时,千万不要选择该工程的1号桥墩。 否则,1号桥墩的原钢筋数据将被设计生成的钢筋数据覆盖。 这种情况下,最好选择较大的那个墩台编号(比如99号桥墩)存放经过计算后自动生成的钢筋数据。 如果1号桥墩需要该数据时,使用插入功能即可完成将99号桥墩的钢筋数据插入到1号桥墩中。 点击“盖梁绘图”方式,再点击“钢筋数据”,弹出盖梁钢筋数据输入对话框,用户可以进行钢筋数据的输入和修改,所有数据修改完毕,点击“钢筋数据检查”按钮,这时,系统会对盖梁钢筋数据的正确性进行判断,直到提示正确。 有的提示比如侧面钢筋直径一般为10mm、钢筋等级一般为I级钢筋,而用户输入的钢筋直径大于10mm、钢筋等级为II级钢筋时,系统也会提示有错或警告,用户可忽略,钢筋图仍然可以生成。 .1输入或修改盖梁材料、保护层、箍筋间距和加密数据弹出盖梁钢筋数据输入对话框后,点击“盖梁材料、保护层、箍筋间距和加密”,用户可以进行有关数据的输入和修改,修改完毕,应点击“存盘”按钮存盘。 .2输入或修改上下通筋、加强短钢筋、弯起钢筋数据弹出盖梁钢筋数据输入对话框后,点击“上下通筋、加强短钢筋、弯起钢筋”,用户可以进行有关数据的输入和修改,修改完毕,应点击“存盘”按钮存盘。 当需要输入的数据被“示意图显示框”遮挡住时,可移动“示意图显示框”,再进行数据的编辑。 .3输入或修改横断面钢筋数据弹出盖梁钢筋数据输入对话框后,点击“横断面钢筋”,用户可以进行有关数据的输入和修改,修改完毕,应点击“存盘”按钮存盘。 下缘钢筋用“X”表示,当钢筋编号为2位数值时,10号钢筋用“A”表示,11号钢筋用“B”表示,12号钢筋用“C”表示,13号钢筋用“D”表示,14号钢筋用“E”表示,15号钢筋用“F”表示。 .4输入或修改钢筋骨架数据弹出盖梁钢筋数据输入对话框后,点击“骨架钢筋”(注意“基本数据”中的“钢筋骨架片数”必须大于0),用户可以进行有关数据的输入和修改,修改完毕,应点击“存盘”按钮存盘。 钢筋数据和钢筋横断面数据说明上缘直通钢筋根数、下缘直通钢筋根数可以相同或不同。 上下通筋形成钢筋骨架片数可以为0或大于0,当大于0时其值N指N片上下通筋与短斜筋共同形成钢筋骨架。 这时,需要输入: 边柱左侧每片钢筋骨架的短斜筋根数NBZL=4;边柱左侧每片钢筋骨架的短斜筋与边柱中心距离DBZL=50,90,130,170;边柱右左侧每片钢筋骨架的短斜筋根数NBZR=4; 边柱右侧每片钢筋骨架的短斜筋与边柱中心距离DBZR=40,80,120。 如果为3柱和4柱,继续读入以下短斜筋根数和支距。 中柱左侧每片钢筋骨架的短斜筋根数NZZL=4; 中柱左侧每片钢筋骨架的短斜筋与边柱中心距离DZZL=55,95,135,175; 中柱右左侧每片钢筋骨架的短斜筋根数NZZR=4; 中柱右侧每片钢筋骨架的短斜筋与边柱中心距离DZZR=45,85,125; 弯起钢筋编号的数目(≤12)=4, 上下两排钢筋中到中距离(cm) =;弯起钢筋跨中段采用方式,0指跨中部分弯起钢筋斜方向下弯,1指跨中部分正截面下弯。 很多设计或标准图一般采用0跨中部分弯起钢筋斜方向下弯。 当斜交角度较大时可采用1指跨中部分正截面下弯。 弯起钢筋根数和支距输入:根数 边柱左距 边柱右距 中柱左 中柱右 D1 D2 D3 D4(cm)ND2=2, 123, 131, 131, 131,ND3=2, 123, 131, 131, 131,ND4=6, 67, 71, 71, 71,ND5=6, 11, 11, 11, 11,如果D10和D20且D3=0和D4=0,指边柱上缘设加强短钢筋。 如果D20和D30且D1=0和D4=0,指边跨下缘设加强短钢筋。 如果D30和D40且D1=0和D2=0,指中柱上缘设加强短钢筋(3柱或4柱使用)。 如果D40且D1=0和D2=0和D3=0,指中跨下缘设加强短钢筋(4柱式使用)。 如果D1=0和D3=0和D4=0, 指下缘设直通加强钢筋。 D10或D30,长度取D1或D3的绝对值;如果D1=0,相当于D10,此时程序自动计算D1;D3=0表示该筋在跨中通过;双跨3柱时,D3不能取0值。 当D1=999,表示在D1处不弯起,D2值涵义见图。 (功能待增加)箍筋环数HUAN=3;边箍筋所为主筋根数NKB=6;中箍筋所为主筋根数(3环时读入) NKZ=8; NPLINE=5 NPLINE=8 NPLINE=12HUAN=1,NKB=5,NKZ=0; HUAN=2,NKB=5,NKZ=0; HUAN=3,NKB=5, NKZ=6跨中部分箍筋间距(cm)A1=18;悬臂部分箍筋间距(cm) A2=16;侧面筋间距(cm) A3=18;边柱外侧箍筋加密间距数M1=10;边柱内侧箍筋加密间距数M2=10;中柱箍筋加密间距数M3=10;以下为钢筋横断面数据横断面各排中的最多一排钢筋数,一排最多能放24根。 边柱断面上缘钢筋排数,最多为3排,独柱可到6排。 边柱断面上缘第一、第二、第三排钢筋编号,无钢筋填0,位数等于NP边柱断面下缘钢筋排数,最多为3排,下缘钢筋可用X表示。 边柱断面下缘第一、第二、第三排钢筋编号,无钢筋填0,位数等于NP跨中断面上缘钢筋排数,最多为3排,取值1指与边柱断面上缘钢筋布置相同。 跨中断面上缘第一、第二、第三排钢筋编号,无钢筋填0,位数等于NP跨中断面下缘钢筋排数,最多为3排,取值1指与边柱断面下缘钢筋布置相同。 跨中断面下缘第一、第二、第三排钢筋编号,无钢筋填0,位数等于NP中柱断面上缘钢筋排数,最多为3排,取值1指与边柱断面上缘钢筋布置相同。 中柱断面上缘第一、第二、第三排钢筋编号,无钢筋填0,位数等NP中柱断面下缘钢筋排数,最多为3排,取值1指与边柱断面下缘钢筋布置相同。 中柱断面下缘第一、第二、第三排钢筋编号,无钢筋填0,位数等NP 盖梁设计与绘图已在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的连徐线工程中得到广泛应,下部柱式墩台(配板桥)设计均采用该软件完成,设计质量和速度显著提高。 进入盖梁计算,输入“大桥名称、斜交角度、桥面横坡”、“设计数据”、“盖梁尺寸”、“盖梁材料”、“上部横断面”等数据。 数据输入完毕,点击“生成盖梁离散图”,进入AutoCAD,在Command:后键入qscr+图形文件名即可。 、斜交角度、桥面横坡,见如下数据输入框的数值,见如下数据输入框的数值,见如下数据输入框的数值,见如下数据输入框的数值. ,见如下数据输入框的数值. . 上述数据输入完毕,确认数据全部输入,点击“设计检查”按钮,弹出设计检查窗体,再点击“浏览弯矩剪力裂缝包络图”(同时生成一份计算书,这里不在列出),该图将很快被显示,如果包络图不合理,点击输入数据中的按钮,修改有关数据后存盘,再点击“浏览弯矩剪力裂缝包络图”,直到图形合理。 该图也可由AutoCAD调入。 进入盖梁绘图,点击“盖梁数据”,输入“盖梁材料、保护层、箍筋间距和加密”、“ 上下通筋、加强短钢筋、弯起钢筋”、“ 横断面钢筋”等数据。 数据输入完毕,点击“钢筋数据检查”按钮后自动对用户输入的钢筋数据进行合理性或正确性判断,直到盖梁钢筋数据检查通过(一般情况下,检查通过后再生成的盖梁钢筋图一定是成功的),再点击“生成盖梁钢筋图”按钮,进入AutoCAD,在Command:后键入qscr+图形文件名即可将盖梁钢筋图调入。 . 、保护层、箍筋间距和加密,见数据输入框的数值. 、加强短钢筋、弯起钢筋,见如下数据输入框的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