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绩效考核管理实例内容摘要:

做绩效考核,而忽略了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 由于计划绩效环节的缺失,员工对评价期内要达到的绩效目标和评价标准没有清楚的认识,导致工作没有方向性;由于监控绩效环节的缺失,导致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得不到来自上级管理者的必要的工作指导和有效的激励,绩效考核也就变成了“秋后算帐”;由于反馈绩效环节的缺失,导致员工不知“错在何处”,稀里糊涂地被扣了奖金,用员工们的话讲“花钱没买到教训”,员工的绩效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绩效评价指标中存在的问题1.公司绩效目标、部门绩效目标和个人绩效目标之间没有形成层层分解、层层支撑的关系。 由于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思路的错误,导致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不合理,出现了公司、部门和员工绩效相背离的“三层皮”现象。 所谓“三层皮”,就是公司绩效目标、部门绩效目标和个人绩效目标之间相互脱节,没有形成层层分解、层层支撑的关系,即使员工以及部门绩效考核结果都好,也会出现公司绩效不佳的情况。 G公司去年年底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有90%的员工获得了“优秀”,但公司下半年的绩效并没有提升。 2.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由于对绩效缺乏科学的认识,G公司错误地将绩效等同于业绩,缺乏个性化的态度及能力评价指标,导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我们主张绩效应该是结果和行为的组合,在评价指标中应该有衡量行为的指标——态度和能力指标,这类指标有时会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起到重要的牵引作用。 比如,组织中的有些职位主要从事一些服务性的工作,这类职位很难用定量指标去衡量其工作绩效,有时甚至是“态度决定一切”的,在后勤服务人员的评价指标中设置诸如“服务意识”等指标,就会促使他们不断关注自己的服务态度和服务的及时性,有效地改善其服务的质量。 3.评价指标过于抽象且标准设计不良。 G公司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中大多数指标都是“工作完成”、“制度执行”、“思想进步”等抽象的指标,且评价标准十分模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