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考管理经济学02628复习资料内容摘要:

126. 企业兼并:就是把企业作为商品来交易,也就是说,有一家企业收购另一家 企业,其结果是一家企业规模扩大了,另一家企业则消失了。 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种自愿互利的行为,客观上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微观上提高企业的效益。 127. 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指如果管理者有足够的信息,就能够准确的预测将来的结果。 在这种条件下做的决策就是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128. 有风险条件下的决策:是指如果管理者能够预测出执行决策将来可能会得出几种结果和每种结果的概率是多少,在这种条件下做决策就是叫做有风险条件下的决策。 129. 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指如果决策会有多个结果,但这些结果的概率都无法知道。 这种条件下的决策就属于不 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130. 风险:是指一特定策略所带来结果的变动性的大小。 一般来说,结果的变动性大,风险就大 131. 策略:指行动方案,它能够被实施来实现管理目标。 132. 自然状态:是指将来可能存在的某种条件,它对策略是否成功会产生重大影响。 133. 结果:指特定的策略和自然状态相结合会产生多大的得或失。 6 134. 收益矩阵:是指每一种策略和自然状态的组合所带来的结果。 135. 标准差:表示一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结果的变动性。 136. 变差系数:表示对每种期望效益的风险的度量 137. 风险补偿率: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参照市场情况主观确定的 138. 决策树:当决策结果分阶段产生时,决 策者就必须同时考虑将来不同阶段可能产生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决策树是进行风险决策的一种重要工具。 139. 敏感性分析:在风险决策中,今天预测到的数据与将来实际发生的数据可能会有出入,分析这些数据的变动会对今天的决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的方法是敏感性分析。 140. 最大最小收益法:这种方法假定决策者态度比较悲观,他总是设想可能会出现最坏的结果,决策时就从最坏的结果中选择最好结果的方案。 141. 最小最大遗憾值:把遗憾值作为决策标准就是先找出每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中的最大遗憾值,然后从最大遗憾值中选择遗憾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142. 信息的搜 集成本:决策者采取措施来搜集所需要的信息及对信息的加工,整理和调整所付出的成本。 143. 信息的价值:根据决策者已掌握的信息来做决策可能得到的收益与如果决策者经过进一步搜集信息能确定地了解决策的结果之后来做决策而得到收益之间的差额。 1. 微观经济学和管理经济学的 异同: a) 相同点: 都以企业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企业目标的假设,结合企业的 内外 环境来研究企业的行为 b) 不同点 研究对象:抽象的企业,现实的企业 对企业目标的假设:企业的唯一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短期目标是兼顾多种目标前提下,谋求尽可能多的利润,长期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 的最大化 对企业环境的假设:假定企业 所处 环境的全部信息为已知;企业环境信息为不确定的。 研究目的: 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 ;企业决策 学科:理论科学,研究与企业有关的 经济理论与方法 ,即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应用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结合企业的具体条件,做出 最优行动方案的决策。 2. 管理经济学从微观经济学借用了那些基本原理和方法。 它对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起什么作用 ? 建立经济模型,边际分析法, 需求弹性原理 ,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机会成本概念和资金 的 时间价值 等。 3. 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什么。 企业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只有统筹兼顾多种目标前提下,谋求尽可能多的利润,长期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短期目标的 设计和安排 要服从于长期目标 7 4. 为什么说经济利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源配置是否优化的指示器。 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高于其他用途,本用途资源配置较优。 经济利润小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低于用于其它用途。 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所以经济利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它指引人 们把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地方 5. 为什么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需求曲线有向右下方倾斜的规律,即价格上涨,需求量就会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就会增多。 这是因为,某种产品价格降低,消费者用同样的钱能够买到更多的这种产品,而且原来买不起这种产品的消费者现在也可以买了,过去因为贵使用替代品的消费者也直接使用该产品。 供给曲线有向右上方倾斜的规律,即价格上涨,供给量会增多;价格下降,供给量会减少。 这是因为某种产品价格上涨,企业生产该产品的利润就会增加,原来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会扩大生产;以往生产这种产品亏本的企业现在有利可图,也生产这种产品。 6. 影响 需求 和供给的主要因素。 影响 需求量 的主要因素有: 产品的价格 , 消费者的收入 , 相关产品的价格 , 消费者的爱好 , 广告费用 , 消费者对未来价格 变化 的预期。 影响供给量的 主要 因素 : 产品的价格 , 产品的成本 (机会成本),生产 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7. 解释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需求, 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该产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 之所以称为“均衡”是因为如果价格高于均衡价格,这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卖主找不到足够的买主,就会把价格降低。 如果价格压低到比均衡价格还低,这时需求量就大于供给量,买主不能如数买到想要买的东西,此时价格就会被提高。 所以价格为非均衡价格时,会有一种使价格趋向均衡价格的趋势,使价格朝向均衡价格变动,使价格最终变为均衡价格。 只有到了均衡价格,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只有没有新的干扰因素,价格就不会变动,此时市场达 到了平衡。 8. 对产品征收消费税会对产品的价格和销售量产生什么影响。 为什么。 消费税是谁来负担的。 为什么。 在市场经济中,对产品征收消费税导致价格上涨,销售量减少。 假定政府对这种产品征税,办法是按单位产品征收一定量的税。 这种征税对需求曲线不会有影响。 因为税是由消费者或生产者付给国家的,购买者对于价格中是否包含税金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价8 格的高低。 价格如果高了,需求量减少,反之,则增加。 所以征税对需求曲线没有影响。 征税对供给曲线有影响,征税后,供给曲线会向左上平移,均衡价格会比原来高,均衡交易量小于原来的。 消 费税按照比例,消费者和生产者各担负一部分 9. 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 要使市场机制起上述作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为什么。 ○缺 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可替代性;消费者和企业怎样进行选择; 社会 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要有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要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建立宏观调控体 系和政府进行必要干预 市场机制在某些领域下,失灵,主要原因:垄断因素的存在;外溢效应的存在;公共物品的存在;信息的不完全性;收入分配不公 10. 价格 弹性和销售收入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这一关系对于企业的价格决策有什么意义。 举例说明 这种关系告诉我们:通常人们认为增加销售收入只有提高价格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在一定条件下降低价格,采取薄利多销,能增加销售收入,这里 的条件是价格弹性大于 1。 比如手机;肥皂。 11. 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所起的作用,举例说明 收入弹性的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