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图片内容摘要:

滑移错位明显,四、五层纵墙大多倒塌,而设有构造柱的楼梯间,横墙虽 也每层均有斜裂缝,但滑移错位较一般横墙小得多,纵墙未倒,仅三层有裂缝,靠内廊的两根构造柱都遇破坏,以三层柱头最严重,靠外纵墙的构造柱破坏较轻。 由此可见,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多层砌体房屋应按抗开裂和抗倒塌的双重准则进行设防,而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抗震构造措施。 高低差处现浇板成型质量差,混凝土不密实 剪力墙底部混凝土不密实 56 混凝土大类的 第六小类鼓膜、蜂窝、漏浆、夹渣、接槎不平。 混凝土柱接茬不平、不密实 施工缝接茬不平整 57 鼓膜、漏浆、接茬不平 剪力墙 蜂窝、漏浆 58 现浇混凝土鼓模,剔凿露筋 构件鼓模,修补后露筋 59 梁鼓模严重 剪力墙混凝土鼓模 60 砼施工缝夹渣 砼施工缝夹渣 61 另外能说明下造成原因和解决方法最好了 按图片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好是导致箍筋外露的主要原因 梁的设计尺寸减去梁的纵向受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就为梁的有效截面。 图片中梁的截面符合设计要求,但是保护层厚度过大,消减了梁的有效截面。 发混凝土大类中的第七小类:构件尺寸不足。 一根柱截面尺寸不足( 500485500*500 ) 柱根部缩颈 62 梁尺寸缩小 梁截面缩颈 63 剪力墙 “ 缩颈 ” 严重 卫生间楼板吃模严重深达 23cm 64 真是神贴啊,刚仔细的从第一页看到 24 页,对材料堆放的那几断是感触颇深,特别那个规范的直螺纹接头的那一张让我看了很是惭愧。 施工质量通病,定义上就是施工中常见病,只是常见,但并 非不可以彻底治理的,其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的,这些和今年来企业追逐利润,班组素质下降,人心浮躁是有很大关系的。 当然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很多并不好处理的问题,当然还有人员的懒惰问题了。 例如楼主刚发的梁的构件尺寸不足, 485 和 500 仅差 15mm,虽然比规范的 5mm 多了一些,但在粉刷中是可以调整过来的,造成这个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常在工地做的都知道,订模板的时候,一定要比设计的尺寸小上一点,等混凝土一浇捣上去,就会撑大了,至于撑多大,这个还真不是那么好控制的,所以 15mm 仅是个小问题。 而后边几张图片 的缩颈也是类似上边的原因造成了下小上大,因为吃力多在 1/3 处,此处如果高的话,还要拿斜撑固定的,所以下小也就很常见了。 另外 152 卫生的卫生间其实也并非大问题,卫生间一般都要比楼板矮上 50mm 的,这样水才不会外溢,所以这个在找平中能调整的过来,如果做一样平了,反而后便还要去打凿,所以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施工其实是非常粗糙的东西,本身测量工具就有所差异,另加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如何做好管理,减少通病是个持久的话题 卫生间楼板厚度不足 65 梯板厚度不足(原设计 10cm) 部分梯段板厚度不足 66 楼梯斜板厚度不足(设计 10cm) 弱弱的问下楼主,施工缝夹渣是怎么造成的,怎么都是些草袋子,尼龙袋之类的,如何避免呢。 构造柱一般不需设加密区 ,折梁内角钢筋一般也需断开锚固 楼板厚度不足在施工中还算是正常的,施工规范允许偏差是 8, 5,实际上 177。 10mm 都是可以接受的 67 发混凝土类别中的第 8 小类构件尺寸 不规整。 梁几何尺寸不规整,露筋 剪力墙移位 68 梯间梁截 面变形较大 砼剪力墙外侧施工缝偏差较大 69 451 楼中图片 12 里还有砖墙加气砖和混凝土砖混砌,模数不对以及灰缝不饱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