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营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菌药物或多种抗菌药物联合预防应用。 11 已明确为单纯病毒感染者,不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必须根据手术部位、本院或本病区可能流行的致病菌、手术污染程度、手术部位的深浅、手术持续时间、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半衰期等综合因素合理选用抗菌药。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须在术前 30分钟- 2 小时内静脉给一次足量抗菌药物 ,手术持续时间超过 3 小时 ,术中追加一次。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疗程越短越好 ,一般不超过 24 小时,特殊情况可延至 48— 72 小时,手术后无感染存在,不需使用抗菌药。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等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二)非手术科室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应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往往无效。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尽量不用或少用预防用药。 对免疫缺陷者,不做常规预防用药,应严密观察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在送培养同时,暂凭经验治疗。 不宜常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等患者。 四、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原则 12 两药合用的作用超过或等于两药作用的总合来提高疗效 ,减少毒副作用,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适用于下列情况,且以二联为宜,一般宜采用广谱+窄谱的联用方式。 病原体不明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多重耐药菌株感染。 联合用药能够使毒性较大药物的剂量减小。 需长期用药并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如结核 病等。 五、抗菌药物经验治疗的原则 掌握和熟悉常用抗菌药物的天然耐药谱;了解本院与本科室重要的流行病资料,如多重耐药菌分离率 [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菌( ESBL)、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MRSE)、高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 HLAR) ],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水平;熟悉针对病原菌的抗菌治疗,了解国内外抗菌药物的动态,避免选用细菌耐药性高的抗菌药物。 给病人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前,应力争采集标本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以期获得用药的科学依据。 一旦获得药敏试验 结果,应及时针对性地进行用药方案调整。 经验治疗前应尽快判断感染性质,对轻型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可选用非限制性抗菌药物。 对医院感染或严重感染应尽快判断可能的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选用杀菌作用强的抗菌药物。 掌握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性及理化性质、临床用药具体要求13 等,作为制定抗菌药物经验给药方案的依据。 六、抗菌药物正确给药方法 (一) 药物剂量对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剂量应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病情的轻重、感染的部位和药物毒性大小等决定。 (二) 选择合理给药途径 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要考虑药物 本身适合的给药途径以及与效应部位浓度的关系。 轻症感染可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肌注或静脉给药。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静脉给药,病情好转时改口服给药。 治疗全身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皮肤、粘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使用抗菌药物静脉给药时要现用现配,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静脉给药时需短时间、足剂量、高浓度,每次剂量溶于 100 毫升中 3060分钟滴完。 (三) 用药疗程要足: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34天即可停药。 特殊 感染,要妥善处理好。 危及生命的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骨髓炎等需较长疗程方能彻底治愈。 更换抗菌药物要慎重,除特殊情况外,一般用药 3 天以上疗效不明显时可考虑换药。 14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一、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应用于治疗和控制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 (二)尽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住院病人尽量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的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对于未明确致病菌的危急病例,可 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临床特点,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 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三)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选择用药。 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四)正确掌握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 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仅在如下情况可使用抗菌药物: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 ,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清洁-污染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污染手术:由于手术野严重污染,此类手术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遵守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药物选择、给药时间、给药方法、疗程等规定。 15 (六)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只适用于单用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及难治性感染,联合应用后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疗效,减少不良 反应。 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以两联为宜。 (七)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 (一)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及以下专业职称可使用);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