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样本内容摘要:

定期组织本车间范围的检查,对车间的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 发 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 对本车间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 7 三、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公司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 《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 ,制定本制度。 公司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公司与新老员工签订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 ,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公司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公司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公司在生产车间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以及 作 业 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和评价的 结果。 各有关部门 及时 提供需要公布的内容。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的及时告知本人。 员工离开本公司时,如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公司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职业病危害告知事项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8 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定期培训和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四、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 、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的规定,制订本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在本企业范围内凡涉及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主要由 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 公司在每年 X 月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 , 申报时认真填写《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并加盖公章,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 报安监部门,同时取回《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回执》。 申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 (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 (四)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五)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六)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七)法律、 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安监部门申报变更: (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 30 日内进行申报; (二)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 15 日内进行申报; 9 (三)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 15 日内进行申报。 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 15 日内向安监部门报告并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