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二00五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管理学内容摘要:

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以目标 为中心、强调绩效管理、重视人的因素 、 、。 双因素理论认为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 环境的不确定性可分解为二个维度:复杂程度、变化程度 、。 某企业生产单一产品,固定成本为 F,产品销售价格为 P。 当产品价格降到 1/2P 时,产品的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为原来平衡点的 3 倍,那么降价前的盈亏平衡点是 Q4F/3P。 四、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48分) 简述管理中效率和效益之间的区别 和联系。 答: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效率通常指的是正确的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但仅仅有效率事不够的,管理当局还应该关注效果。 也就是完成活动以便达到组织的目标。 效果通常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情,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或者说达到组织的目标。 因此管理当局不能只是关注达到和实现组织目标,也就是关注效果,还应该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组织工作。 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而不良的管理通常即是低效率的也是低 效果的,或者虽然有效果但却是低效率的。 简述程序化决策的优、缺点及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答案见刑以群《管理学》第二版 P18第一版 P102. 群体决策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 2)产生更多的方案。 ( 3)增加对某个方案的接受性。 ( 4)提高合法性。 缺点:( 1)消耗时间。 ( 2)少数人统治。 ( 3)屈从压力。 ( 4)责任不清。 某企业为了鼓励员工出勤,设置了全勤奖,实施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请解释为什么。 答:首先在理论层次: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个体预期到某一行为能 给自己带来既定结果,并且这一结果对自己有吸引力时,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它包括三项变量或三种联系:( 1)努力— 绩效的联系:个体感觉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而达到工作绩效的可能性。 ( 2)绩效 — 奖赏:个体对于达到一定工作绩效后即可获得理想的奖赏结果的信任程度。 ( 3)吸引力:如果工作完成,个体所获得的潜在结果或奖赏对个体的重要性程度,与个人目标和需要有关。 员工是否愿意从事某种工作,取决于个体的具体目标以及员工对工作绩效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的认识。 其次结合实际分析原因:激励的总体绩效取决于期望理论的三种联系的综合效果。 员工要想拿到全勤奖,必须出勤率达到百分之百。 这对于一 名员工来说很难达到。 所以员工根据自己的过去经验便会认为这种全勤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员工认为能达到全勤的结果,那么企业能否按照实际承诺给予奖赏呢。 如果员工对企业没有足够的信任程度,那么在这个环节上也会失去激励效果;最后我们还得考虑企业承诺的全勤奖是否是员工感兴趣的东西。 对于一个高薪员工来说,少量的全勤奖金额对其的吸引力是很小的。 当然对于企业的一个清洁员来说就不一定了。 再次提出简单建议:所以,组织所提供的奖赏应该能够与个体的需要一致;奖赏的重点应放在对员工有吸引力的行为上;增加企业在员工心中的信任度;还的明白期 望来自员工的知觉,而不一定是实际情况本身。 简述霍桑实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答:霍桑实验的结论是:群体的社会准则或标准是决定工人个人行为的关键要素。 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 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如何发挥功能和获取目标方面对人的因素的新的重视。 目标在管理中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答:目标管理这套设定组织目标的系统是由下级与上司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的进展 情况,而奖励则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