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讲稿中学生人际交往与犯罪内容摘要:

作为真正的人际交往应该建立在直挚诚实、互相帮助、共同进 步的基础上,而许多青少年犯罪的人是从所谓的“交情”出发,认为“江湖义气才够朋友”、“割头不换、两肋插刀才算友谊”。 在这种义气观念指导下,有些人走入犯罪道路。 如,某学校的一个学生孙某,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开除,后辍学在家无所事事,一天,有一个社会青年中午喊他到外面去玩玩,同去的还有另外一个学生周某。 在一个偏僻的弄堂里,他们看到迎面走来了三个中学生模样的人,这个社会青年于是就提出要敲诈三个学生钱,并要孙某和周某一同参与,周某知道这是违法犯罪行为,一边拒绝一边就离开了。 而孙某觉得不参加属于不讲“义气”,不够朋 友,于是就和这个社会青年一起拦住这三个学生。 他们用匕首将三个学生逼住,喝令三个学生交出身上的钱物,三个学生不肯,他们就一人拿刀威胁,一人上前搜身,后来共抢到 100 元不到,得款后还大摇大摆到附近的一个小饭店吃了一顿饭,三个学生被抢后迅速向公安部门报案,公安部门接到报案后迅速行动,在二人还在小饭店大吃大喝时就将二人抓获。 虽然不到 100 元,但是由于抢劫属于性质严重的犯罪,二人是用暴力、胁迫的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按照刑罚规定最低法定刑也要判处 3 年以上刑罚,也就是要坐 3 年以上牢。 后来,检察机关将该案起诉到法院,这个 社会青年被判有期徒刑 4 年,而孙某也因为讲“义气”也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这个真实的案例,每年都在发生,虽然发生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大多是青少年,大多是不讲原则、不讲是非的进行“讲义气”,对此,我希望大家要引以为戒。 二是追求生活刺激。 还有一些青少年,他们在生活中无所追求,无所事事,以追求刺激为乐趣,有的甚至不为耻,反以为荣,愚蠢妄知地“恶作剧”。 如在汽车上向路边行人吐痰,从自己住的房子里向外随意乱仍垃圾,还有的把别人的书包等物件投到河里,有的随意殴打学生,向学生强拿硬要少量现金,或 叫学生买包烟,请吃饭等。 这些情况也许在我们当中是不存在的,但是我认为要值得大家警惕。 因为这种情况弄不好就要犯罪,就要坐牢。 如果在座有的同学有这样的恶习,我劝你们赶快改正,不然到那时后悔就晚了。 因为法律规定:随意殴打他人、强拿硬要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属于寻衅滋事犯罪,不管是谁,只要触犯刑法规定,该逮捕的逮捕,该判刑的判刑,这我不是吓唬你们,我给你们说一个例子:一个青少年,就是没有事向学生要个十元八元的,或叫学生请吃顿饭,或叫学生买包烟给其抽,结果怎么样呢。 构成犯罪,逮捕起诉后被判二年。 那犯的是什么罪呢。 这个罪 名就是寻衅滋事罪。 什么叫寻衅滋事罪。 根据《刑法》第 293 条规定,表现形式有下列四个行为之一的就犯该罪了:(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多次随意殴打他人取乐,或一次殴打他人致轻伤等;( 2)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3)强拿硬要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严重混乱的。 所以,对照以上四种情形,希望同学们严格约束知己的言行,只有经常性地对自己进行约束,才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也才能使自己走好今后每一步。 三是虚荣为先。 一些学生追求名牌,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缺 乏吃苦耐劳精神,热也不行,冷也不行,学校规定穿校服,他们就比鞋子、手机是不是名牌,或者谁的的名牌更好一些,追逐的是豪华生活,星级享受。 下课后聚在一起,讨论的不是功课和难题,而是一个个脱口而出的名牌, “俭朴”这个词语也老老实实在新华字典中扎根。 不相信。 事实摆在眼前。 据报道:一个父亲下岗的某职高学生,为了虚荣就与同学攀比,强迫其父母借钱为其买来金利来皮鞋、皮尔卡丹西服。 爱慕虚荣的后果是什么。 跟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