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凯马特与沃尔玛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内容摘要:

元,净收入 10亿美元,总营业面积近 1000 万平方米,成为美国最大的折扣百货连锁公司。 到了 80 年代,山姆沃顿发现仓储俱乐部有发展前途。 他就于1983 年,在俄克拉荷马城成立了第一家山姆俱乐部。 典型的仓储俱乐部营业面积在 1 万平方米以上,商品组合从食品到一般商品,可以说几乎无所不包,一应俱全,可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一次购齐的需要。 同时,仓储俱乐部的销售毛利平均只有 10%~13%,不但比传统百货公司、食品超市低,甚至比折扣百货店还低一半,因此商品价格格外便宜。 保证商品种类齐全、价格又特别便宜的诀窍在于只经营每大类商品中那些需求最多、销量最大的品种、规格或品牌,而且很多商品的最小销售包装要比一般上商店大得多,这些措施能使同样商品在仓储俱乐部比普通零 售店便宜 30%~40%,大大提高了对顾客的吸引力。 补偿成本和稳定顾客的另一措施时实行会员制,目标顾客是购买批量较大、从事小生意的顾客,如餐馆、食品店等。 由于以上种种优点,仓储俱乐部被专家看作是折扣百货店之后最具 创新 、最具潜力的商业经营形式,可看作是批发和零售的一种完美结合。 1985 年,山姆店开到了 23 家, 1986 年 49 家, 1989 年 105 家,销售额近 40 亿美元,在公司总销售额中的份额增至 18. 8%。 从 1990 年起,山姆俱乐部就占据了美国仓储俱乐部业态销售第一的位置。 90 年代, 沃尔玛大力发展沃尔玛购物广场。 虽然沃尔玛已经占据美国仓储俱乐部的首位,但山姆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总结了顾客的意见及经营中的问题,又开始试验比超级市场面积小一些的购物广场。 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在密苏里州的一个 9000 人口的小镇开业。 毛利率为 17%~18%,相比于一般超市的毛利率仍有优势。 商品组合相当于一个超市加一个折扣百货店,商品大类比超市略窄,但质量更好,总计约 6. 5 万种,食品、综合商品各一半,遵循“一站购齐”的原则,目标是 1 万人口以下的小镇。 第二家购物广场在离俄克拉荷马州大城市杜萨 50 公里处的一个 6000 人口的小镇开业。 公司认为在这些地 方设店是因为当地很多人定期要到几十公里外的都市去购物,而购物广场较小的规模和商品组合的灵活性使之具有适应较小社区的能力。 特别是在这些地区,沃尔玛 20 多年的经营已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和稳定的顾客群。 公司将购物广场看作是以往折扣百货店的延伸。 1992 年, 沃尔玛购物广场共开业 10 家, 1994 年 72 家,到 1996年增至 239 家,到 2020 年末,在美国本土的沃尔玛购物广场共有 1471家。 (二)沃尔玛的信息系统战略 20 世纪 50 年代末,当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时候,全世界商业界对现代通信技术还无人问津。 但到了 70 年代,沃尔玛就率先将卫星通信系统运用于公司的发展。 新世纪开始,沃尔玛又投资 90 亿美元开始实施“互联网统一标准平台”的建设。 凭借先发优势、科技实力,沃尔玛的店铺冲出阿肯色州,遍及美国,走向世界。 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它是零售企业,不如说它是科技企业。 沃尔玛领先于竞争对手,先行对零售信息系统进行了积极投资的经典事例有: 1969 年,最早使用计算机跟踪存货; 1974 年,全面实现 ; 1980 年,最早 使用条形码; 1984 年,最早使用 CM 品类管理软件; 1985 年,最早采用 EDI; 1988 年,最早使用无线扫描枪; 1989 年,最早与宝洁公司( Proctor amp。 Gamble)等大供应商实现 VMIECR 产销合作。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沃尔玛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优质的服务、最快度的管理反应进行全球运作。 尽管信息技术并不是沃尔玛取得成功的充分条件,但它却是沃尔玛成功的必要条件。 这些投资都使得沃尔玛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大幅提高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沃尔玛的全球采购战略、配送系统、商品管理、电子数据系统战略在业界都是可圈 可点的经典案例。 可以说,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沃尔玛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的。 早在 60 年代中期,山姆沃顿只拥有几家商店的时候,他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管理人员必须能够随时随地获得他所需要的数据。 如:某种商品在沃尔玛的商店里一共有多少。 上周的销售量有多少。 昨天呢。 去年呢。 订购了多少商品。 什么时候可以到达。 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之前,这样的工作必须通过大量的人工计算与处理才能得到。 因此,实时控制处于任何地点的商店的想法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只有密切追踪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 1974 年,沃尔玛开 始在其分销中心和各家商店运用计算机进行库存控制。 1983 年,沃尔玛的整个连锁商店系统都用上了条形码扫描系统。 1984 年,沃尔玛开发了一套市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