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土鸡饲养管理技术内容摘要:

段主要预防新城疫、禽流感、传支等慢性呼吸道及病毒性病 5 B. 肉用仔鸡在饲养后期 (31天后 ),最容易发生新城疫 , 慢性呼吸道及病毒性病。 所以要根据当地发病规律 ,前阶段以防慢性呼吸道病为重点 ,后期以抗病毒为主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重点防治,不留后患。 ⑥ 38 日龄至出栏 在前期疫苗预防 ,投药预防的前提下 ,此阶段病很少 ,所以基本不需投治疗药物 ,只需要适当添加一些保健药物,在料理添加一些增重的清热解毒及消炎的中药即可,同时做好 带鸡消毒工作。 ( 2)预防接种 710 日龄:新城Ⅱ系滴鼻; 1518 日龄:法氏囊弱毒第一次饮水; 2225 日龄:法氏囊弱毒第二次饮水 2932 日龄:新城Ⅱ第二次滴鼻; 6070 日龄:新城Ⅰ系皮下注射; 8090 日龄:禽霍乱苗肌肉注射, 710天重复一次,或油佐灭活苗皮下注射一次; (二)放养阶段的饲养管理: 育雏期结束脱温后,鸡群即可采取林果地散养饲养方式,每天早上将鸡放出鸡舍,让其自由活动,采食天然饵料(青草、白蚁、蚯蚓等),同时早上和中午在鸡舍、荫棚内投放一定饲料,让鸡群半饱即可, 将饮水器随时上水,不断水。 下午天黑前将鸡赶回,让鸡群食饱后回舍过夜,但关鸡时应将料槽内剩余的饲料清除干净。 让鸡群建立开食条件反射,每次开食时吹口哨或用其他声响,让鸡群适应。 几天后鸡群再听到同一声响就会立即回来采食,便于管理。 饲养管理 ( 1)中鸡初期给予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 2)由室内饲养转为放养和由小鸡饲料转为中鸡饲料必须有 710天的过渡期逐渐过渡,以免应激造成损失。 ( 3)小公鸡要适时阉割( 45日龄左右),成功率高,应激少。 ( 4)放牧场地要求宽阔、圈得住、 没积水、有遮荫、有青草和砂粒。 6 ( 5)定期驱虫, 60 日龄左右一次, 90100 日龄一次,进入育肥期前 23 天一次,共三次。 ( 6)大鸡阶段的饲料应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使其有适度的脂肪沉积,达到育肥上市的目的。 ( 7)育肥期的管理要求减少鸡的运动、适当遮光、保持安静、舍内温度控制在于 20℃ 左右。 疾病控制 ( 1) 防止农药中毒:在林果园治虫用药时,应提前把鸡群圈在舍内作短期饲养,避开施药以免中毒,治虫应选用高效低毒类农药,喷洒时要尽量不使农药洒落地面。 ( 2)搞好环境消毒:同一鸡群采取全进全 出的饲养方式,因为不同日龄鸡的饲养、管理、饲料及预防免疫要求不同,如果同养就会造成防疫和管理上的不便。 同时每批鸡统一出笼后,能统一对鸡舍内进行清理、消毒,对舍外林地进行清扫、铲除、深挖,并空场一段时间以达到自然净化作用。 一般一片林果地饲养 23 批后就应另换场地,将原林地翻挖并空半年后再养鸡,这样效果好。 四、常见鸡病防治 鸡新城疫(鸡瘟) 鸡新城疫又叫亚洲鸡瘟,它是一种因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和毁灭性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主要侵袭鸡 和火鸡。 鸡瘟病可常 年发生,以春秋两季最多见,各种品种年龄的鸡场易发病。 鸡瘟病毒可通过病鸡、空气及污染的饲料用具衣鞋或工作人员作出鸡场进行传播。 【症状和病变】:潜伏期 3— 5 天,根据病毒毒力的强弱和病程的长短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病鸡常常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鸡体温升高到 4344℃,减食或绝食、精神不好、离群、呆立、鸡冠肉髯呈紫红色或紫黑色,呼吸困难、伸脖张口、甩头发出“咯咯”声、嗦囊积液 ,倒提病鸡时常有大量酸臭液体从口中流出,大量白色液体,排黄绿或灰白色稀粪于 1— 3 天内死亡。 7 慢性型:出 现神经症状腿麻痹、翅膀和尾下垂、头颈扭转或头后仰,多数逐渐消瘦死亡,种鸡、蛋鸡出现典型鸡瘟症状,主要产蛋下降和腹泻。 主要病变:全身各处发生出血,最突出的病变是消化道腺胃、乳头水肿,有出血点,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带状或点状出血,喉头、肠道及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甚至坏死,是紫红色枣核样心冠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