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煤矿安全避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汇编内容摘要:
零点和精度的调校。 在硐室内用登记薄对食品、药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进行登记 ,每月必须对避难硐室内水、食品、急救箱药品进行一次检查 ,发现异样应立即进行更换。 永久避难硐室内的防爆饮水机、防爆电脑需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六、工作人员配备、培训管理制度 对 XX 煤矿职工的培训及 紧急避险系统人员配备管理 ,需做好硐室内设备使用的培训工作。 XX 煤矿职工。 组织管理 紧急避难硐室实行三班值班制度 ,每班配置一名值班人员 ,压风、供水、通讯、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等系统 ,由分管的专业部室进行监管维护。 所有职工在入井前必须接受应急救援安全防护知识、避难硐室避险注意事项等培训考试 ,合格后才能入井。 各部室和井下基层区队要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体系知识纳入日常培训计划中。 培训内容包括 : 避难硐室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 避难硐室内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程序和标准。 避难硐室内生存环境及活动要求。 要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知识纳入新工人入井前安全培训必授课程。 七、避难硐室值班制度 加强 XX 煤矿硐室的值班工作 ,对硐室的管理及维护。 XX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值班人员、划分区域的临时避难硐室值班人员。 为了强化避难硐室的管理 ,确保避难硐室的正常使用 ,必须执行每天 24小时值班制度。 井下维修人员必须坚持八小时工作制 ,及时处理避难硐室中出现的问 题 ,保证避难硐室内设施的完好。 维修人员维修期间要认真填写维修记录 ,对未处理完的问题要交接清楚。 硐室值班人员每天对避难硐室内设施进行 1 次巡检 ,根据检查情况详细填写巡检记录。 对于发现的问题 ,必须及时按规定处理 ,确保紧急避险系统正常运行。 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 ,外包装应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的时间。 对紧急避险系统影响重大的检修、保养、隐患处理和其他需要配合的计划 ,由主管人员必须在调度会上特别说明 ,以免出现重大失误。 值班人员要和矿调度室保持密切联系 ,一 旦系统出现问题 ,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完毕。 值班人员对永久硐室内做好文明生产 ,对划分责任区域的区队对临时避难峒室做好文明生产。 八、避难硐室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加强 XX 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稳定性 ,能在紧急避灾时正常使用。 XX 煤矿通风防突办、机电运输室、安全监察室、调度室、机电队、“六大系统”管理机构、值班人员。 避难硐室由专人负责进行维护和管理 ,保证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非特殊情况 ,除专业维护、专项检查 (参观 )人员外 ,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避难硐室 ,无关人员不得随意操作。 “六大系统”管理机构维护人员负责定期对紧急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 ,并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部件或设备。 压风、供水由通风防突办进行监护管理。 通讯、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等系统由调度室进行监护管理。 永久避难硐室值班人员每天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 1 次巡检 ,根据检查情况详细填写巡检记录。 对临时避难硐室划分的责任区域要安排人员对其每天进行一次巡检 ,根据检查情况详细填写记录 ,发现的问题 ,必须及时按规定处理 ,确保正常运行。 保证储存的食 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 ,外包装应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的时间。 维护人员每月对配备的高压气瓶进行 1 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 ,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 95%时 ,应及时更换。 由矿调度室组织每 3 年对高压气瓶进行 1 次强制性检测 ,每年对压力表进行 1 次强制性检验。 维护人员每 10 天对设备电源进行 1 次检查和测试。 调度室每年组织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 1 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 ,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 避难硐室的检修与维护 经检查发现紧急 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 ,应及时维护处理。 采掘区域的紧急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 ,应停止采掘作业。 硐室内的氧气供给、监测监控、通讯、人员定位及其他系统必须始终保持完好 ,需要检修时 ,必须办理检修申请 ,按照程序审批后方可作业。 检修完毕后 ,应立即恢复各系统 ,并保证正常运行。 日常检修维护过程中 ,发现设备、设施故障无法排除时 ,应及时与厂家联系进行维修。 避难硐室应纳入应急救援系统 将避难硐室作为应急救援体系的一部分进行管理 ,同时要定期进行技术培训 ,确保每位职工都会使用。 演习期间 ,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后 ,要严格执行避难硐室的相关规定。 避难硐室外侧两出口前后 50m 范围内不得放置杂物 ,确保出口畅通。 九、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安全措施 为保证避难硐室在系统发生故障时 ,能安全迅速的清除故障 ,保证故障期间的安全生产 ,特编写该措施 : 发生故障时 ,硐室值班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通知矿调度室 ,矿调度室通知各工作地点负责人 ,使各区队明确紧急避险系统出现故障 ,当遭遇灾害时 ,应采取其他自救措施 ,然后由调度室通知各职能部门及时进行处理。 矿调度室负责井下紧急 避险设施环境监测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的日常维护。 上述系统出现故障后 ,调度室须立即组织人员入井维修。 压缩氧气 (钢瓶 )供氧系统、气幕洗气系统 (压缩空气洗气 )、过滤降温除湿系统发生故障时 ,调度室接到故障信息后 ,迅速通知救护队。 救护队接到通知后 ,立即采取措施 ,进行处理。 此外 ,救护队负责辅助设施 (包括生存硐室内设置有座椅、担架、急救包、工具箱、自救器等个体防护装备等 )的维护。 调度室接到压风系统供氧、气幕洗气系统 (压风洗气 )、井下紧急避险设施供电系统的故障信息后 ,立即通知机电队组织人 员进行处理、维修。 系统故障处理期间 ,硐室入口设专人警戒 ,除维修人员外 ,任何人不得进入硐室。 待故障处理完毕 ,经检查各系统可正常运行时 ,紧急避险系统方可投入使用。 十、避难硐室安全仪表发放及计量检验制度 加强 XX 煤矿避难硐室安全仪表发放计量检验的管理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及 AQ102 AQ6201 安全仪器仪表计量检验制度。 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 ,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XX 煤矿调度室、“六大系统”管理机构、值班人员。 安全仪器仪表的登记发放管理 矿调度室负责人员定位系统计量仪器仪表的登记造册 ,建立台帐及仪器仪表定期校验工作等。 新购进的仪器仪表装箱必须有合格证、说明书及调试配件等。 新到货的仪器仪表必须送有资质单位授权的安全仪表检定单位进行检定。 安全仪器仪表必须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 ,没有检定证书的禁止使用。 仪器仪表发生故障或误差较大时不得发放使用 ,处理正常并经校验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 正在使用的仪器仪表失真或损坏后 ,必须在 2 小时内更换 ,如不能更换应立即进行维修 ,并经过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否则不允许使用。 安全仪器仪表的保养与检验 安全仪器仪表要设有专职管理员负责管理、看护及定期对其进行检验。 新购进的、正在使用的仪器仪表必须送资质单位授权的安全仪表检定单位进行检定。 计量仪器仪表若有所损坏 ,所维修的费用超过原仪表费用的 70%或无维修价值时 ,应办理报废手续。 安全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要建立技术档案 ,仪器仪表做到帐卡一致 ,保 留完整。 维修保养安全仪器仪表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 ,标准器具和测量器具使用后 ,要在记录卡上记录使用时间及仪器使用情况。 仪器仪表必须定期送检 ,不得漏检。 校正 使用时发现检验仪器不精准 ,应立即校正。 检验设。大型煤矿安全避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汇编
相关推荐
项操作性和应用性均很强的技术 , 需要救助者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及时、迅速和有效的救助。 CPR的成功率与“第一目击者”的文化知识、接受 CPR 训练情况有关。 在校大学生是 社会人群中高素质群体 ,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高 ,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头脑灵活、反应敏锐 , 接受新知识相对较快 ,最适宜作为 CPR 的培训对象。 学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和提高全民素质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教育成本低
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另外劳动合同的期限包含试用期。 如果劳动合同中仅约定试用期,那么试用期不成立,该约定的期限作为劳动合同的期限。 其二,试用期的待遇问题。 这个问题很重要,在实践中也经常出现用人单 位以试用期为理由向劳动者支付低薪的现象。 在试用期,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者支付相对于正式期的低工资, 但是低工资是有限度的。
会期间,负责公司的重大决策。 第四十二条 公司董事会由 19名董事组成,其中董事长 1名、董事 18名 第四十三条 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每届董事任期 3年,可以连 任。 董事在任期内经股东大会决议可罢免。 董事只能从法人股东中选出,同时可担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因法人内部的原因需要易人时,可以改派,但须由法人提交有效文件并经公司董事会确认。 第四十四条 董事会候选人由上届董事会提名
要,经双方协商同意,甲方可随时调换乙 方的工种和岗位和薪资。 三、劳动纪律 第五条 甲方应根据《劳动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公司各项具体规章制度。 第六条 乙方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甲方依法制定的各项规 章制度;严格遵守劳动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和 工作规范;爱护甲方财产,遵守职业道德;服从甲方的管理和教育。 第七条 乙方违反劳动纪律,甲方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给予纪律处分
系的建设涉及网络如 INTERNETWIFIINTRANETGPS 无线通讯等复杂硬件主机存储摄像录音手持芯片等集成软件技术 GISGPSRSMIS 等多种层次的复杂技术体系作为体系核心的大连市政府应急平台建设要以未来一定期间应急业务应用需求为出发点勇于开拓融合各种信息技术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应用保持在技术应用与实现方面的前瞻性同时建立配套完善的安全体系以及容灾备份机制保障应急平台安全稳定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