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内容摘要:

目标,围绕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为中心,构建 “真实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建项目驱动教学的实训平台 创意设计工场,实施工学结合与产、学结合的课程教学;形成师资校企岗位互换的有效机制;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 “双师 ”结 构教学团队,组建有自我造血功能的产品创新与设计中心,把该专业建成全国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具有广泛辐射力、广东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高地。 到 2020 年,该专业在校生规模超过 450 人。 非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软件技术专业: 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高素质、高技能软件人才,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掌握软件技术在编码、测试和项目管理方面的技能,具备相应实践技能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达到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 通过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项目建设和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使软件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素质能力培养等三大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带动专业群的改革和建设,辐射本地区乃至全国,为兄弟院校、本行业和社区服务。 至 2020 年,该专业在校生规模保持在 450 人以上。 酒店管理专业: 朝着旅游酒店业和生活产业需求的方向发展,建设成为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产学合作效益显著,能够辐射与带动相关专业群,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社会与酒店行业认可度高,为广东省旅游业以及广东生活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和酒店行业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能够为广东省及国内高职院校同类 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国家级重点专业,并最终把酒店管理专业打造成为培养与国际接轨具本土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形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至 2020 年,该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 350 人。 (三)项目建设环境良好 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内容来实施,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争当全国排头兵。 《广东省 “十一五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明确提出要 “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打造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并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列入了力争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 学院的建设行列。 《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纲要( 2020—2020)》(粤府 [2020] 11 号)明确指出, “十一五 ”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 1 亿元高职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2020 年该院被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20 年承诺为该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4100 万元。 从 2020 年起,对该院按生均标准实行预算内经费拨款。 广东省 省 长黄华华、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等领导都对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过考察、调研,对该院的发展规 划、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和大力的支持。 广东省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奠定了基础。 校企关系密切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9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走产学结合办学之路,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该院在上世纪 70 年代提出把教学、生产、科研扭成一股绳,通过 “教学、生产、科研和工人、学员、教员两个三结合 ”的方式具体实施,并从 “两个三结合 ”的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通过 10 年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该院形成了 “多形式合作、多方位互动、深层次延伸 ”的产学结合培养人才的特色之路。 该院与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以下 4 个方面。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形成工学结合的 “ 大课堂 ”。 该院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师资,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人员,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 建立了揭阳大立模具有限公司、广东省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转移中心等 18 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室。 企业可以开展实际的生产活动,学生则能真正实现顶岗。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打破了部门、行业的界限,实现了资源共享,实训基地生产和实训的一体化作用明显。 校企共建技 术研发机构,形成工学结合的 “ 动力源 ”。 针对企业在生产、管理工程项目当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技术性问题,该院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积极主动地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就技术性问题进行课题研究,一起协同攻克生产技术难关,借助科研成果为企业改进技术设备和生产流程,为企业生产节约成本、赢得利润。 该院与东莞威特隆仓储设备有限公司、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技术服务机构 11个。 校企共建培训服务机构,形成工学结合的 “ 助推器 ”。 该院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英国达尔康广州德慷软件有限公司、商务部国际贸易协会等合作共建培 训机构 18 个,实现双方受益,进而形成 “ 双赢 ” 局面。 一直以来,该院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为轻工行业培训技术人才,实现企业、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除广东以外,还先后为湖南、福建、云南、海南及黑龙江等地培训各类技术人才,涉及制糖、酿酒、食品饮料、制盐、味精发酵、塑料加工、造纸等专业。 该院与企业合作成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很多人成为企业顾问和技术指导,为企业和社会培训人才,送教上门。 企业订单培养人才,形成工学结合的 “ 黏合剂 ”。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该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目前该院与佛山市高明 顾地塑胶有限公司、广州天意扫描输出有限公司等 11家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 “ 量 ” 企业的需求之 “ 体 ” , “ 裁 ”学生的培养之 “ 衣 ” ,可以为企业提供急需的人才,达到校企 “ 共赢 ”。 电子通信工程系针对广东达安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对通信监理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办通信技术与监理专业,实施 “ 订单式 ” 人才培养模式。 良好的校企关系,造就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浓厚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氛围,为该院进一步深化、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校区区位优势明显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拥有广州、 南海两个校区。 广州校区座落在中国最大轻纺贸易中心 ——广州国际轻纺城的中央位置,毗邻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馆,是该院面向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开展校企合作与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 南海校区位于广东南海经济开发区中的软件科技园,周边中小企业 8 万家, 其中校区所在的南海经济开发区有企业2670 家。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两个校区均地处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和广佛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周边企业星罗棋布,为 该院 面向生活产业,实现校企合作,开展对外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环境优势。 (四)项目建设基础较强 专业紧贴地方经济和 行业发展。 该院面向广东生活产业直接相关的专业 49 个,其中 26 个与轻工行业对应, 23 个与现代服务业相对应。 实验实训条件良好。 该院 校舍建筑总面积 456896 平方米,实验实训场地面积 1250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9662 万元。 校内实验实训室 145 个,校外实习基地 650 个。 该院设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中央财政支持的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数控技术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联合授予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技能紧缺型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中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师资力量雄厚。 该院现有教职工 1101 人,其中专任教师 839 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 “双师 ”素质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任教师总数的 %,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青年教师 总数的 %。 有 5 位教师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位教师被授予 “全国模范教师 ”荣誉称号, 1 位教师被授予 “全国技术能手 ” 荣誉称号, 4 位教师被授予广东省 “南粤优秀教师 ”荣誉称号。 兼职教师 575 人,其中具有工程师、技师职称以上的能工巧匠占 93%。 内涵建设成绩显著。 该院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现有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1 个,省级示范性专业 3 个,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4 个;学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13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2 门,省级精品课程 7 门,校级精品课程 25 门,网络课程 63 门;已出版高职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263 本,获得国家 “十一五 ”规划教材立项 21 本;承担省级以上教改项目 19 项。 技术服务能力强。 该院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近年来与企业合作承担省级工农业攻关项目、省市技术创新项目 21 项,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革新项目 100多项,其中与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广州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技术难题招标项目,合同经费 1500 万元;该院承担教育部留学人员基金项目 1 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该院教师项目成果获得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1 步奖、 佛山市科技进步奖、汕头市科技进步奖。 该院教师现拥有专利 48 项,专利申请及拥有数、科研经费在全省同类院校分别名列第一和第二。 该院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如与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维达纸业集团以及广州金发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举办了 “玖龙班 ”、 “维达班 ”和 “金发班 ”,为企业培养了造纸和塑料方面的高技能人才,效果良好,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该院社会培训工作突出被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确定为广东省中小企业重点培训项目实施单位。 2020年该院完成非学历培训 18431 人次。 人才培养高进优出。 该院生源非常充裕,考 生报名踊跃。 近 3年,第一志愿上线考生人数均在计划招生数的 3倍以上;第一志愿上线率和实际录取分数是广东高职高专院校中最高的学校。 该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 “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服务 ”的 “三全 ”就业工作方针,努力构建规范化和特色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系(院)就业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使就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同时,该院建设高素质的 “双师 ”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将职业规划与专业职业教育相融通、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就业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研常态化,注重就业市场开拓和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企业、学生、学校 “三赢 ”平台,确保学生就业出口畅。 2020年 ~2020年, 该院 3届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分别为 %、 %和 %,在我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该院对 2020届 ~2020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该院毕业生综合评价的满意度为 %,真正做到了 3个满意 ——用人单位满意,毕业生及家长满意,学校满意。 近年来,该院独立举行毕业生招聘会,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远多于该院毕业生人数,例如 2020年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是毕业生人数的 3倍。 近 3年来,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团队合作、业务能力、操作技能等方面评价的称职率均在 96%以上。 该院学生先后在全国各种技能竞赛中,获得国际、国家级、省级一等奖 51项,国家级、省级二等奖 78项,三等奖 83项。 羽毛球世界锦标赛 “汤尤杯 ”标志、广州 “申亚 ”标志都是该院学生的作品; 2020年该院学生获得德国 “曼罗兰印刷专业奖学金计划 ”高职高专类唯一的一等奖学金。 在文艺、体育比赛中获省级奖项多达 132项。 该院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双证书率达到 %,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多数成 为企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毕业生中,有 4人受到周恩来、李鹏、朱镕基和温家宝等四任国家总理接见。 辐射能力强,社会影响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