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质量管理全集内容摘要:

时也让消费者知道贸易应该是互惠互利。 第四阶段 ——— 发展的贸易伙伴关系 (developing trading partnerships)。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 在前一阶段的基 础上 ,贸易公司在这个阶段将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互利互惠关系进一步定义为伙伴关系。 从这一时期开始 ,明确地用 “ 伙伴 ” 关系的概念来描述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 后来 ,贸易活动中 “ 互利互惠 ” 的概念逐渐演变成更加广泛的伙伴关系的商业模式。 在一段时间内 ,实践中许多组织将伙伴关系用来泛指所有与自己有公平贸易关系的供应商。 从 90 年代末起 ,企业开始对谁是真正的 “ 伙伴 ” 进行重新评价。 根据关系的密切程度不同 ,企业将与自己有一般业务关系的企业称为 “ 对方 ”, 而将长期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企业称作 “ 伙伴 ”。 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 “ 对方 ” 才 能成为 “ 伙伴 ”。 成为伙伴关系的必要条件是 : 共同的看法。 相互承诺。 独特的贡献。 共同的目标。 相互信任 [1]。 具体讲 ,双方对他们共同面对的问题要有共同的看法。 相互承诺并履行承诺。 尽管对一方来说 ,同时还拥有其他属于公平贸易关系的客户或供应商 ,作为伙伴关系的企业往往是那些能使对方的管理层非常满意的企业。 对他们的伙伴关系有共同的目标。 彼此有充分的信任。 以上研究表明 ,现在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使用的 “ 贸易伙伴关系 ” 实际上是公平贸易在其发展中所采用的一种形式 ,就目前而言是其发展中所处的最高阶段。 二、建立贸易伙伴关系 最直接的目的 ——— 合作 建立贸易伙伴关系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进行企业之间的合作 ,在有关合作的理论当中 ,比较著名的是Deutsche 的 “ 合作与竞争 ” 理论。 他认为人们对其目标的相关性的认识是影响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及结果的重要变量。 人们对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目标相依性的理解有三种情况 :合作、竞争、独立。 因为 ,人们所持有的对目标相依性的看法 ,会影响他们的期望和行为 ,而不同的期望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此 ,这些看法对人们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 ,处于合作关系的人能分享信息 ,承认并 接受对方的观点 ,也能有效地沟通并向对方实施有效的影响 ,而且彼此能够相互帮助和支持。 即使对不同的意见 ,他们也能开诚布公地协商并进行详细的解释 [2] (46) [3] (124)。 相反 ,竞争性关系使人们在提高自身利益时 ,往往以牺牲对方利益为代价。 相互独立的目标 ,与合作性和竞争性目标相比 ,在效果和利益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影响 [4]。 该理论是 Deutsch 以英美企业为背景提出的 ,Wong(1999) 在 “ 通过建立合作的目标实现供应链关系中的伙伴关系 ”( Partnering through cooperat ive goals in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 一文中证明 ,此理论同样适应于东亚国家的情形 ,所不同的是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供应链中的企业。 经过研究 ,他得出这样的结论 :供应链中的合作性的目标有助于取得良好的伙伴关系 ,良好的伙伴关系给供应链中的客户和供应商都能带来利益。 具体讲包括以下几点 :1. 合作的目标是良好伙伴关系形成的黏合剂。 2. 合作的目标能产生建设性的相互作用。 3. 竞争性的目标能导致伙伴关系的恶化。 4. 良好的伙伴关系能带来包括更低的价格、更好的质量及更快捷的运输等益处。 总之 ,Wong 的研究证明 Deutsche 的合作竞争理论同样适用于东亚国家的企业。 即人们对其目标的相关性的认识是影响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及结果的重要变量 ,供应链中的合作性的目标有助于取得良好的伙伴关系 ,也证明良好的伙伴关系给供应链中的客户和供应商都能带来利益。 三、贸易伙伴关系的基石是有关各方对整体利益的考虑 信任是合作的基础 ,而人们之间产生信任的基础是对于整体利益的考虑。 上一个问题我们谈到 ,合作是建立贸易伙伴关系的最直接的目的 ,而我们知道 ,合作的基础是信任。 就是说 ,信任的建立是实现合作的 基础 ,也是建立贸易伙伴关系的基础。 事实上 ,信任的建立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 ,在许多行业 ,以前普遍遵循的目标就是 ,从有贸易关系的其他企业尽量多地攫取每一分钱。 企业关心的是如何能将产品销售出去即可 ,而伙伴关系要求企业在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时 ,要采取新的态度和方法。 企业的经营目标要由我赢他输 ,变为双赢或多赢。 整个供应链的通畅是供应链上所有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在实践中已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开拓性的尝试。 比如 ,为了创造更具有合作性的环境 ,宝洁公司于 20 世纪 90年代中期修改了原有的用于奖励品牌经理的荣誉制度 (time honored system) ,取消了销售定额的考核制度 ,从它最重要的一个客户 ——— 沃尔玛开始 ,与客户建立业务发展团队。 公司要求产品经理关注整个供应链的成功 ,因为他们所获得的奖赏的多少 ,是以整个供应链的成功为依据的 ,而不是仅仅看他们向零售渠道推销了多少产品。 现在 ,宝洁公司与零售商的 “ 合作预测销售 ”(collaborative forecasting sales) 其销售额占本公司在美国销售额的 45 % ,占本公司在全球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宝洁公司实施的变革和它与凯玛特、沃尔玛以及其他大规模零售商的合 作 ,带来了零售行业著名的 “ 合作计划、合作预测以及合作补货的创新模式 ”( collaborative planning , forecasting , and replenishment) , 即 CPFR 模式。 据 AMR(美国管理学会 ) 的一项研究表明 ,现在全球已经大约有 700 对公司在使用 CPFR 的模式 [5]。 其中包括凯玛特和金百利克拉克公司 (Kimberly Clark Corp)。 通过及时准确地交换信息 ,这两个公司能够使供求结合得更加协调、自如。 如金百利克拉克公司 ( Kimberly ClarkCorp. ) 帮助凯玛特调整过去每年一度专门为可勒尼可丝牌 ( Kleenex) 纸巾设立的促销活动的时间。 因为需求信息表明 ,纸巾在夏末即暑假即将结束、学生准备返校这段时期销量大于其他时间 ,也大于春季的销量。 接着 ,根据预测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到结论并建议凯玛特 ,应该将纸巾的促销活动提前在其他公司还尚未开始动手搞促销的 7 月进行。 凯玛特以前一直主张在 8月搞促销 ,时间有些滞后 ,而 7月的促销正好是在销售高峰即将来临之前 ,从而使促销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一个企业的决策行为会影响到其他有关企业的利益 ,因此在 经营决策中 ,作为影响决策的一项重要要素 ——— 利益观要发生根本的变化 ,即由局部的利益考虑变为整体的利益考虑。 这种跨越企业界限的利益观的实现 ,实际上是一种跨越企业界限的新的广义的商业道德的实现。 只有供应链上的企业拥有了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供应链整体的利益观。 有了整体的利益考虑 ,才能产生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真正信任。 那么 ,什么是信任呢 ? 一种最简单的理解就是 :做你说要做的事情 ,并相信你的伙伴也会这么做。 具体来讲 ,包括共享信息、履行承诺的价格、维护信息安全等等。 所以 ,建立信任的最深厚的基础在于文化。 信任和合作被阻碍之处 ,都是文化转变特别缓慢的地方 ,因为很多企业并不真正相信合作意味着经营模式的根本改变。 信任是合作的基础 ,但信任绝不是盲目相信。 是否每一家企业都能做到 ,能够让对方充分信任并保证不因信任对方而蒙受损失呢 ? 我们知道 ,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因此 ,有关这方面内容的定期审查就十分必要了。 实践中 ,有的企业建立了核实模型 ,从各个方面对贸易伙伴的表现进行审查。 具体可用记分卡法对贸易伙伴的表现进行定期的综合审查。 据 CPFR 模式的内容审查贸易伙伴提供的有关销售、生产和补货的预测数据是否准确、平均销售 价格是否真实可靠等等。 四、伙伴关系的建立 企业的贸易关系 ,包括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的贸易关系。 这些关系均属于供应链关系企业之间的关系。 供应链伙伴关系是贸易伙伴关系的一种具体的形式 ,供应链关系企业之间伙伴关系的建立是供应链管理的最高目标。 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 ,从反向看 ,同时就是企业与客户的关系。 供应商对所有的企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中 ,比较著名的是芝加哥州立大学 Eli Broad 管理研究生院的研究。 他们关于供应商对企业的重要性的调查研究表明 :在 1990 年 ,被调查者给出的平均得分 为 ,1993 年为 , 1997年为 (采用李科特 5 级评分 ) ,他们所预计的 2020 年供应商重要性的得分将为 [6]。 其中 ,企业对供应商产品技术方面的依赖是反映供应商重要性提高的主要表现。 1993 年 ,企业认为他们对供应商产品技术方面的依赖占 37% , 1997 年这个数字提高到 44% , 对 2020的估计为 50%。 供应商对企业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