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办建管[20xx]109号内容摘要:

5 壅水高度及长度的计算结果。 5. 3. 2数学模型计算分析 当 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工程壅水影响计算分析时,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 模型的基本原理 阐述模型的基本方程、计算网格型式、数值计算方法、边界处理等基本原理。 2 计算范围及计算边界条件 阐述数学模型的计算范围、计算网格尺寸、开边界的控制条件等。 数学模型计算范围的选取除应考虑附近河段水文测站的布设情况外,应能充分涵盖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及模型进出口边界稳定所需的河道范围。 计算网格的大小应满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对计算精度的要求。 在资料满足条件时,上游采用流量控制,下游采用水位(或潮位)控制。 当资料条件限 制时,也可以采用适当的边界控制条件,但应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 3 模型的率定与验证 阐明模型率定与验证所采用的基本资料,模型率定所选定的有关参数,模型率定与验证的误差统计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模型的可靠性。 模型率定与验证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潮)位、垂线平均流速、流向、断面流速分布、汊道分流比等。 模型的率定和验证应采用不同的水文测验资料分别进行,模型率定和验证的误差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无实测资料时可采用经验值。 4 计算水文条件 阐述工程影响计算所采用的水文条件及依据。 所采用的计算水文条件应根据防洪评价的主要任务有针对性地选取,对径流河段应采用设计洪水流量和相应水位;对潮流河段应包括大、中、小等典型潮和与设计频率相应潮型等水文条件。 5 工程概化 阐述建设项目涉河建筑物在模型中的概化处理方法,工程概化的合理性分析等。 6 工程计算方案 阐明模型的各种计算方案及其条件。 对工程施工临时建筑物占用河道过水断面的建设项目,除需工程运行期的壅水计算外,还需进行工程施工期雍水计算。 7 计算结果统计分析 对各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大壅水高度和壅水范围。 冲刷与 淤积分析计算 5. 4. 1经验公式计算 当采用经验公式进行冲刷计算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 1)计算公式的选用及其适用性分析 ( 2)水文条件 ( 3)有关参数的选取值及其依据 ( 4)冲刷计算结果 5. 4. 2数学模型计算 当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时,其主要内容应满足,还应包括: 1 河床冲淤变化的率定与验证 应根据实测资料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水文系列,进行含沙量、输沙率和河道冲淤变化的率定和验证计算。 模型泥沙率定和验证的精度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2 计算水文系列的选取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情况、可能带来的影响、所在河段的水文泥沙特性、防洪评价的主要任务,选取有代表性的水文系列进行工程实施后的冲刷与淤积计算。 计算水文系列的选取要能反映冲刷和淤积的不利水、沙条件组合。 3 冲淤变化计算成果 计算成果应包括冲淤总量、冲淤厚度、冲淤时空分布等内容。 5. 4. 3物理模型试验 当采用物理模型进 行河道冲刷与淤积试验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模型试验的范围 2 模型的设计及各种比尺 3 模型沙的选取 4 模型率定与验证采用的水文条件 5 模型率定有关参数的选取值 6 模型率定和验证误差的统计结果及模型相似性分析 7 试验水文条件的选取与概化 8 试验方案 9 模型试验结果统计 上述内容的有关具体要求与数学模型计算基本相同,模型设计及比尺的选取、模型沙的选取、水文系列的概化,应满足试验精度的要求。 河势影响分析计算 建设项目建成后对河势稳定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进行。 其内容除需满足上述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的有关要求外,还应包括: 1 对主要汊道分流比的影响值,若为动床数学模型或动床物理模型,还应统计各汊道分沙比的变化; 2 工程影响范围内代表性断面流速分布的变化情况; 3 主流线、深槽、洲滩、岸滩断面等的变化情况; 4 工程影响范围内防洪工程及其它设施附近流速、流向的变化; 5 代表性垂线流速、流向的变化; 排涝影响分析计算 排涝影响分析计算的主要内容有: 1 现有 排涝设施的结构尺寸、设计内外水位、运行方式、设计排涝流量等基本情况; 2 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有关参数的选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