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物业发展公司采购供应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而导致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供应价格等情况的,由公司总(副总)经理审核批准。 第十七条 订购 1. 经批准订购后,采购经办人应及时与选定的供应商办理订购手续。 2. 采购经办人不得 延误处理或扣押请购单或订单。 对无法处理的请购单或订单,应及时书面说明理由或原因,报采购部主管处理。 采 购部主管无法处理的,报部门经理处理。 部门经理无法处理的,报公司总(副总)经理处理。 3. 若属分批交货的,采购经办人应在订单上注明“分批交货”字样。 第十八条 催交 1. 约定交货期前,采购经办人应与供应商再次确认按时交货。 2. 供应商无法在约定日期交货时,采购经办人应及时通知请购部门并做好交货异常记录和加紧催交。 3. 对已到交货日期尚未到货的,仓库管理员应及时通知采购,立即开展催交行动。 4. 采购经办人未能按既定进度完成作业时, 应书写进度异常报告,说明异常原因及下一步可能完成的日期,经部门经理审核后转送请购部门,依请购部门意见拟订对策处理。 第十九条 采购物料的入库与验收 1. 生产性物料来料时,一般由原料仓库验收数量和重量,并开具“进料检验单”,生产部验收质量并填写“进料检验单”。 仓库提供入库单给采购。 2. 非生产性物料来料时,一般由请购部门签收数量和重量,由使用部门验收质量。 3. 固定资产、委外加工的物料、工程或服务由申请单位负责验收。 4. 对验收不合格的物料,由验收部门提出不合格内容,并召集请购部门负责人和采购人员进入物料异常处理程序;对设 备或工程不合格的,验收部门要召集采购进行协商处理。 5. 交货数量超过或少于“订购量”部分,其超交数量或缺少数量由收料部门于收料时,在备注栏注明,并召集请购部门负责人及采购进入物料异常处理程序。 第二十条 对帐请款 1. 所有已采购且验收合格的物料,应结合订购单、入库单、供应商发票、请款明细进行帐目核对。 有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和解决。 2. 在帐目核对无误情况下,按事先约定或采购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和期限填制“付款平单”,交采购部主管、部门经理审核批准后递交财务部,由财务部付款。 3. 对延误交货造成公司损失、短交未补足、物料不合格率高 于行业允许范围等供应商的请款,由采购部与供应商先行协商,拿出解决方案,经部门经理审核,报公司总(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入付款程序。 4. 紧急采购需预付款或供应商要求款到交货时(不需现金时),采购部应填写“付款平单”,经采购部主管、部门经理审批核准后递交财务部,由财务部进行付款。 如遇突发性有争议项目,采购部与财务部和供应商共同协商一致后进行正常对帐请款程序。 第三章 采购价格管理 1. 总则 1. 1 制定目的 为确保材料高品质低价格,从而达成降低成本之宗旨,规范采购价格审核管理,特制定本规章。 1. 2 适用范围 各项原物料采购时,价格之审核、确认,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规章处理。 1. 3 权责单位 2. 价格审核规定 2. 1 报价依据 开发部提供新材料之规格书,作为采购部成本分析之基础,也作为供应商报价之依据。 2. 2 价格审核 ( 1) 供应商接到规格书后,于规定期限内提出报价单。 ( 2) 采购部一般应挑选三家以上供应商询价,以作比价、议价依据。 ( 3) 采购部主管审核,认为需要再进一步议价时,退回采购人员重新议价,或由主管亲自与供应商议价。 ( 4) 采购部主管审核之价格,呈分管副总审核,并呈总经理确认批准。 ( 5) 副总、总经理均可视需要再行议价或要求采购部进一步议价。 2. 3 价格调查 ( 1) 已核定之材料,采购部必须经常分析或收集资料,作为降低成本之依据。 ( 2) 本公司各有关单位,均有义务协助提供价格讯息,以利采购部比价参考。 ( 3) 已核定之物料采购单价如需上涨或降低,应以《单价审核单》形式重新报批,且附上书面之原因说明。 ( 4) 单价涨跌之审核流程,应同新价格审核流程。 ( 5) 采购数量或频率有明显增加时,应要求供应商适当降低单价。 3. 采购成本分析 3. 1 成本分析项目 成本分析系就供应商提供之报价的成本估计,逐项作审查、评估,以求证成本之合理性。 一般包括以下项目: ( 1) 直接及间接材料成本。 ( 2) 工艺方法。 ( 3) 直接及 间接人工成本。 ( 4) 制造费用或外包费用。 ( 5) 税金。 3. 2 成本分析之运用 以下情形时,应进行成本分析: ( 1) 新材料无采购经验时。 ( 2) 底价难以确认时。 ( 3) 无法确认供应商报价之合理性的。 ( 4) 为提高议价效率时。 3. 3 成本分析表的提供方式 成本分析表提供方式一般有两种: ( 1) 由供应商提供。 ( 2) 由采购部编制标准报价单或成本分析表,交供应商填妥。 3. 4 成本分析步骤 成本分析意在降低成本、价格、其步骤一般如下: ( 1) 确认设计是否超过规格要求。 ( 2) 提出改善建议并检讨。 ( 3) 检讨加工方法、加工工程。 ( 4) 选定最合适之设备、工具。 ( 5) 就制造费用、营销费用、利润 空间进行压缩。 3. 5 成本分析注意事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